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历史回眸看伊朗

早在十万年前伊朗高原上已有人类繁衍生息。伊朗的主体民族波斯族属操印度–伊朗语族中的一支。他们是白种人的一支——雅利安人,“雅利安”一词意为“高贵的”或“诚挚的”,伊朗这个国名在古代波斯语中即为“雅利安人居住的地方”之意。

在伊朗这片广袤辽阔的土地上,自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征服伊朗之前的一千四百多年里,曾先后出现过四个在世界上颇有影响的王朝。第一个朝代即“米底王朝”,此后的三个王朝尤以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前330)更为显赫,是世界上第一个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亦称“古波斯帝国”。当时的波斯文明已高度发展,在世界文明宝库中亦占有一席之地,其中的一些文明古迹至今仍为举世瞩目。到了公元前330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一举焚烧了波斯玻利斯都城。在经过了一百多年以后,伊朗人中的一支帕堤亚族, 在今伊朗东北部的霍劳桑地区建立了阿希康尼扬王朝(前250—226)。由于该王朝的创始者名为阿息克(亦称阿尔沙克),故在中国历史上音译为“安息王朝”或“安息国”(最早见于《史记》)。正是在该王朝时代,中国史书上开始记载了中伊两国友好交往的材料。公元3世纪时伊朗出现了萨珊王朝(224—652),亦称“萨珊波斯”。到了公元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征服了伊朗,从此伊朗历史进入了伊斯兰时期。

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旗帜

亚历山大与波斯王大流士三世战斗图,藏于那不勒斯国立考古博物馆

位于伊朗东阿塞拜疆省查哈克城堡墙身上安息帝国时期的灰泥浮雕局部,表现的是一名步兵

塔里木盆地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名为“吐火罗进贡者”,画中人物穿戴着萨珊式样的服饰

斯基泰金饰

绘有狮子的萨珊王朝银盾

居鲁士大帝雕像

在中国历史上曾把伊朗这个国家分别称为安息、波斯和伊朗。之所以有此差别,乃是伊朗历史发展所致。一般都以为“波斯”这个称谓乃是这三者当中最早者,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词源上分析,伊朗这个词当属最早,该词在古代波斯语中意即“雅利安人居住的地方”,而波斯则是这些雅利安人中的一支。“波斯”一词原是古代希腊人将阿契美尼德王朝(即古波斯帝国)的统治者波斯族冠之以希腊文persis的称谓,这也是至今西方相关词汇的来源,如法语中的perse、英语中的persia等。

伊朗在历史上习惯把历代王朝名称冠之以该朝第一位统治者之名。至于为何希腊人称伊朗为波斯,这是因为他们一开始与该王朝接触的便是该国的统治民族——波斯族,而横跨亚、欧、非的古波斯帝国的统治中心地域就位于今伊朗西南部的法尔斯地区,如闻名于世的波斯玻利斯城和居鲁士大帝陵墓所在地的帕萨尔高德等均在此地域。而以波斯来称呼此后出现在该地域的统治政权一直被沿用到1935年,是年伊朗政权通过法令:用“伊朗”来替代以前的“波斯”。

位于伊朗法尔省省会设拉子东北部约130公里处的居鲁士大帝陵墓

波斯族曾两度统治过此地域,一为古波斯帝国时代,另一个则是公元3至7世纪时的(萨珊)波斯,而中国史书上习称的波斯则更多的是指萨珊波斯。

伊朗在公元7世纪中叶被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所征服,从此便为伊斯兰教所统治。但伊朗人自恃在宗教上和阿拉伯人非同种,且在宗教、经济和政治上差异甚大。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伊朗经济由于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而得到较快的增长。为提高伊朗的声望,淡化国内伊斯兰教势力的影响,通过加强伊朗国内主要民族的地位和作用来凸显该族在伊朗历史上的显赫作用,1949年10月25日又恢复伊朗原用的国名——波斯。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更是耗费巨资搞了一个庆祝波斯帝国建立两千五百年的隆重庆典,向国内外显示伊朗是这一地区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一个国家。

在当今世界,尤其是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后,由于伊朗的政策和形象,人们一说起伊朗,便马上想到伊斯兰教,想到该教中的少数派——什叶派。其实这不是本质的一面。

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是由阿拉伯人所创造的一个宗教,到了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征服了原由琐罗亚斯特教(在中国亦称为祆教或拜火教)统治的伊朗。自此,伊朗进入了伊斯兰教统治时代。但是由于伊朗人在种族上以及文化传统上均与阿拉伯族有很大差别,而且早在伊斯兰教出现前,在伊朗便已出现和创建过琐罗亚斯特教和摩尼教等,在伊朗人皈依了伊斯兰教后,很快便向伊斯兰世界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他们用阿拉伯语翻译介绍了伊朗古代文明中尚存的作品。此外,他们还用阿拉伯语写出许多宗教学、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著作,充分显示了伊朗人的才能,享誉世界。

用墨水刻写在骆驼肩胛骨上的《古兰经》经文书法,现存于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

伊朗人特别重视正统嫡传和君权神授。这点与伊斯兰教的什叶派所遵奉的宗教理念相吻合,即该教领导者均须是出自圣门后裔和正统嫡传。由于什叶派是伊斯兰教的少数派,而伊朗人从族种上说在该教信众中亦系少数派,所以除宗教教义信仰之外,从民族和思想感情上伊朗人亦更接近于什叶派的立场和地位。

位于伊拉克纳杰夫的什叶派伊玛目阿里清真寺

更重要的一条理由是伊朗的穆斯林不光确认什叶派信徒们的信条,即在先知穆罕默德归真后,只有阿里才是唯一的一位合法继承者,他不但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兄,还娶了穆圣的女儿法蒂玛为妻,这样他便是先知家族中最嫡系的亲属,更不要说阿里在跟随穆罕默德宣传伊斯兰教义时所做的杰出贡献了。故此,他是最合法和合适的继承者;此外,还由于阿里的儿子侯赛因娶了伊朗萨珊王朝末代国王的公主为妻,所以伊朗的穆斯林什叶派领导人认为无论是从父系还是从母系上看他们均是最为正统和嫡传的,而且从君权神授上来讲也是最为合适和合法的。

一名穆斯林在朝觐过程当中在麦加祈祷

一名伊玛目在埃及开罗领祷(1865年让-里奥·杰洛姆的画作)

伊朗统治者选定什叶派的教义作为自己统治的宗教理论基础,并于16世纪萨法维王朝时开始正式宣布什叶派教义是伊朗的国教,自此确立了世界上唯一的一个由伊斯兰教什叶派执政的国家。这点从伊朗这个国家在世界范围中的地位上看是颇有影响的。以后伊朗几百年的历史进程和发展均与什叶派教义的主张相联系,即使是在1979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成功之前的巴列维王朝鼎盛时期亦如此。只是当时的国王礼萨·巴列维错误估计了国内外的形势,尤其低估了宗教首领的能量,自以为能控制伊朗的局面,能以自己的统治权来逐渐淡化宗教影响,最终于1979年初被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民众起义所推翻,没放一枪一炮国王政权便宣告结束。伊朗建立起由伊斯兰什叶派宗教领袖当政的伊斯兰共和制,开始了所谓严格地以伊斯兰教教义来规范管理的政教合一的政体。

萨法维王朝国旗

霍梅尼

国王礼萨·巴列维和王后法拉赫·巴列维 6sM2QJLqKdlXEXboR/yZ5Fn51Uz5t3LJdr5Yi6jS6XbtnBuqJVuCVJNCfDfV3ke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