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是特种兵

翟璜很快就把吴起推荐给了魏文侯,并把吴起的传闻一并告诉了他。

魏文侯对待人才是来者不拒,可是第一次面对能把黑历史写成书的吴起,他不知道用还是不用。虽有相国推荐,为保险起见,魏文侯还是把国家三把手李悝找来,作为吴起的同门,他应该对吴起有所了解。

李悝知道老板找他来的意图后,说了一句让魏文侯都吃惊的话:

“吴起曾经贪图功名,然而要论带兵打仗,没人能比得过他。”

魏文侯便安排吴起前往秦魏边境的河西地区担任将领,让他去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以此来检验他的实力。李悝曾经在河西的上地郡干得不错,因而被上调至中央。

吴起明白一点,他与李悝不同的是,李悝来河西是搞行政管理的,而自己来河西是要为魏文侯开疆扩土的。河西是秦国与魏国嘴边的大肥肉,两支巨兽都死死咬住这块肉不松嘴。秦魏两国在河西地区也形成了犬牙交错的局面。

对于吴起来说,上天赐给了他极佳的国际环境。

大环境,自从公元前546年的弭兵大会以来,隔三岔五来场火并的中原已经太平了上百年。

局部环境,曾经称霸西方的大秦国,一进入战国,就突患大病,躺在床上奄奄一息,而这一切都是秦国自己作的。

如果论春秋期间,哪国国君活得最滋润、最安全,那肯定是秦君。秦国在春秋时,就已经君主大权独揽。秦君生前看哪个贵族非常优秀,才华出众,他就会在死时,把那个贵族拉进墓里殉葬。在秦君眼中,凡是能力强的贵族,就是国君的潜在威胁。

有威胁的贵族,都被埋土里了,秦国一时成为春秋时期,国君非正常死亡率最低的国家,而隔壁天下第一的超级大国晋国,竟有一半国君非正常死亡。

埋吧!埋吧!

到战国初年,人殉这一秦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传承着,手底下胆战心惊的贵族们一看中原其他诸侯早就不玩人殉了,心有不甘。

“我为国君鞠躬尽瘁,国君把我当殉葬品!联合起来吧,不愿当殉葬品的贵族们,我们要翻身,我们要主宰秦国。”

秦君下面最有实力的就是庶长,他上马管兵、下马管民,在地方颇有实力。庶长又是贵族担任,于是公元前425年,庶长发动政变,秦怀公被逼死。此后,秦国四代国君均陷入朝政混乱的局面,史称“四代乱政”。

没得罪过人的秦国,竟然被新兴的魏国盯上了。

吴起现在就要趁秦国内乱的大好时机,打破魏国在河西地区的僵局,彻底赶走秦人。

吴起虽是将领,却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子,与士兵们同吃同住,打成一片。一个士兵生毒疮了,吴起就把这个士兵当作亲人一样,替他吸吮浓液。有这样爱兵如子的领导,全军上下无不为他卖命。

人越是经历苦痛,就越能看清世间的真相。

在吴起看来,这都不算什么。他在鲁国也曾指挥过千军万马,见识过尸山血海,眼前这位生疮的战士,没准哪天就战死沙场了。自己虽是将领,却和战士一样,在国君眼中,在吞噬生命的战争面前,都是只蚍蜉,转瞬即逝。既然大家都是蚍蜉,那就好好地活着,要活出个样子,也不枉此生。

让吴起万万没想到的是,正是他们这群蚍蜉推动了历史的车轮。

公元前409年,吴起率军攻陷秦国王城(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并在那里筑起了临晋城,进而又攻取了蒲阪关,最后攻占元里(今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

公元前408年,吴起攻下郑地,又攻取洛阴和合阳。秦军被迫撤出河西地区,退守洛河。

自此,河西地区全部纳入魏国版图,魏文侯将新征服的地区设置为“西河郡”,任命吴起为西河太守,并拜吴起为大将。

身为大将的吴起并没有因此满足,他为防止秦人反扑,搞起了军制改革。

春秋末年魏国废除了分封制,君主把土地分给老百姓,并建立了郡县制,县下面再设置乡,乡下面是里,国君可以将王权一竿子插到底,一旦打仗便可以快速征兵。再加上李悝在上地郡推行的平常为民、战时为兵的政策得以在魏国全国推广,整个魏国俨然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军营。

在之前的春秋时代,打仗是贵族的事,贵族都驾着昂贵的驷马战车在沙场上纵横驰骋。驷马战车相当于现在的主战坦克,车战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而老百姓只是打酱油的角色。

到了战国时代,郡县制的推行,征兵制的普及,使战争变成了全民战争,打起仗来人越多越好。最厉害的是开始了武器革命,步兵手里出现了一个大杀器——弩。火枪没有出现前,这是步兵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弩射程远、穿透力强,一排弩手一起放箭,威力就像马克沁机枪扫射一样。四匹马拉的战车,车上耀武扬威的贵族,成为弩的活靶子。弩的出现把驷马战车从主力兵种一脚踹成了辅助兵种。步兵正式成为各国军队主力,从此主宰了战国的战场。

吴起与秦国打了数年仗,他知道凭借征兵制,魏国可以快速增兵。然而,如果让老百姓一直当兵打仗,家里的地就荒了,等老百姓打完仗回家,就集体喝西北风了。

那就设立常备兵,而且要非常能打的常备兵,于是中国古代一支特种兵部队就此诞生!这些特种兵又被吴起称为“武卒”,史称“魏武卒”。

魏武卒的选拔标准极其严苛,必须要经过一场终极地狱般的体能测试,什么马拉松、铁人三项在魏武卒的选拔标准面前都不值一提。

报考魏武卒的选手,需要在一天之内完成一百里的徒步。你千万别以为这是一场惬意的户外运动,因为选手是要负重前行的。身上需要穿着重型三属甲(肩甲胸甲背甲),带着需要十二石力才能拉开的重弩,背着五十支弩箭,扛着戈,腰上挂着剑,背上三天口粮。光是把这些重东西穿戴身上,就让人感觉到像一座大山压在身上。

反正就是一个字——重。

没错,魏武卒就是重装步兵,战国时期主宰战场的是步兵,而战场的主力是重装步兵。

通过选拔标准,我们可以一窥魏武卒的作战方式。打仗时,魏武卒排好方阵,当敌人距离较远时,魏武卒会使用弩进行远程射击;当近战接敌时,用长戈攻击;如果阵型被打乱进行混战械斗时,就用近身武器厮杀。

虽然魏武卒选拔标准过于变态,但是来报名的人却是乌泱泱的一大片。魏国每家每户只要有男的,不管岁数多大,只要能走能爬能喘气的,全部主动报名参加。原本只是魏武卒的选拔测试,却成为一场轰动全国的“我是特种兵”的海选节目。

魏武卒之所以报名人数如此火爆,是因为奖励实在太丰厚了!只要家里有一个男子被选为魏武卒,国家免除这户的徭役税赋,并赐给百亩土地和宅子。上了战场杀敌越多,奖励就越多。然而魏武卒的名额是有限的,只招五万人。所以很多人都是挤破头想当魏武卒。

吴起不光在物质上奖励当上魏武卒的人,同时魏国也在精神上鼓励有功的将士。国君在吴起的建议下,每逢国家举行盛大庆祝活动时,立过头等战功的人紧挨着国君坐在最前席,享用头等的美酒佳肴,次一等的靠后坐,没立过战功的人坐最后。

过去在战场上被当作炮灰的百姓,由于魏武卒的确立,真正感到自己在权贵眼中并不是一只任人践踏的蚍蜉,也可以通过努力让家里过上好日子,更有可能出将入相。

靠着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鼓励,这五万魏武卒成为魏国的“王炸”,魏文侯看到魏国周边哪个诸侯不顺眼,直接让吴起带着王炸,炸得诸侯魂飞魄散。

有了魏武卒这张王炸,魏文侯才敢让乐羊率领全国数十万大军去吞并中山国。魏文侯之所以要下血本,让乐羊带这么多士兵,是因为吸取了吴伐楚之战的教训。春秋末年,吴伐楚之战,三万吴军在孙子指挥下,奔袭一千里,歼敌二十万,一举攻克楚国郢都。可惜吴军人太少,根本占领不下偌大的楚国。同样中山国地皮不小,如果占领军太少,就像一把盐撒到海里,转眼就看不见了。

魏武卒在吴起的统领下,成为魏国的机动部队,与周边诸侯交战七十六次,全胜六十四次,其他都是平局。这一战绩只有战国后期的杀神白起能与之媲美,然而综合考量,白起是不如吴起的。白起的封神之战——长平之战,是靠六十万秦军惨胜四十万赵军;而吴起的封神之战——阴晋之战,是以五万魏武卒大胜五十万秦军。

更让吴起没想到的是,他发明的魏武卒如同一颗陨石砸入海中,掀起了滔天巨浪。被巨浪拍醒的诸侯,惊奇地发现,军制原来可以这样玩。

过去的诸侯,都是你立了军功就给你奖励,而魏武卒是把福利待遇、激励机制、军人荣誉捆绑在一起。当了魏武卒,政府会赐予你土地宅子、免除徭役税赋,这是福利;杀敌越多,就会赏得越多,这是激励机制;立了大功,还能和国君见面吃饭,这是荣誉。

福利待遇、激励机制、军人荣誉是魏武卒的核心理念,而这一理念被后来在魏国当公务员的商鞅偷学走,并带去了秦国加以改良,创造了与军功挂钩的“二十级爵位”。这一制度让秦军变成了虎狼之师,更被后世的大汉帝国所继承。

可是魏武卒的风光背后,却暗藏危机。看似战斗力爆表的魏武卒让魏国具有能在战国初期傲视天下的资本,但其实从魏武卒创立的第一刻起,就已埋下亡国的种子。

儒家学者荀子,对魏武卒的评价是——亡国之兵。

魏武卒的问题就出在福利上,因为福利实在太高了。首先一个男子当上魏武卒,这一户就免除徭役赋税,国家财政就少了;更要命的是,还要给魏武卒家庭一块地。干得越好,赐的土地就越多。

要知道,税收是国家血液,土地也是有限的,迟早有一天会赐完的。吴起之所以能搞起魏武卒,是因为李悝搞了变法,让魏国富了。天下诸侯都在玩君王版权力的游戏,魏文侯成为“人民币玩家”,魏武卒相当于魏文侯充钱买的高级装备。

可惜的是魏国处于四战之地,虽赢了无数次,但只要有一步战略失误,就会步步错,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魏文侯死后,魏国犯了一系列不可挽回的战略失误,即使通过李悝变法变成了氪金玩家,也玩不过后期开了挂的秦国。后来魏国丧失大量土地,而没有土地支撑,更谈不上给魏武卒分地了。况且魏武卒的家庭还不需要交税,这让魏国一下子就贫血了。

要想维持魏武卒这种高福利兵役制度,国家就必须不断开疆扩土,才能保证不断有新鲜血液流入。

虽然魏武卒具有两面性,但是战斗力忒强了。后来,其他诸侯国也照搬照抄,发展出了自己的特种兵,赵边骑、齐技击、秦锐士相继应运而生。 WWpNh+SKshmnG5JUIZvfvXfyjJEdLnKrPFErA+zbrhkGVMlwK6xFi6K3e5KH/ZX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