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燕国禅让闹剧

公元前320年,齐威王去世了,他曾一手开创轰轰烈烈的齐国变法运动,并在军师孙膑的帮助下,于马陵之战中一举歼灭魏国大军,终结了魏国的霸权。

老爹死了,儿子继位,他就是齐宣王田辟彊。提到齐宣王你可能有些陌生,他其实就是滥竽充数里爱听人吹竽的君王。很多人以为齐宣王是一个不务正事的音乐发烧友,可实际上他的能力远超老爹。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战绩,那就是“狂拽炫酷猛炸天”。

齐宣王在位期间,吞并了战国七雄里的燕国,要知道,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他是唯一能灭一个七雄国家的君主。

有人会说燕国实力弱小,被齐国灭掉很正常。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齐国虽是一个大国,可国力与超级大国秦国、楚国相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但是齐宣王就是爱找超级大国练手,秦、楚两个超级大国都曾是齐宣王的手下败将。

更为传奇的是齐宣王的老婆钟无艳奇丑无比,据说钟无艳身体健壮,活脱脱一金刚芭比,更要命的是皮肤黑,脖子粗有喉结,额头凹下去一块,其丑陋程度位列中国四大丑女之一。但俗话说“家有丑妻,如有一宝”,钟无艳虽然长得很丑,但是温柔贤惠,经常劝谏齐宣王。

齐宣王刚继位的时候,面对的挑战巨大。南边的楚国占领了越国大片领土,楚国又从侧翼包围了齐国。秦国吞并了巴蜀,实力壮大了一倍。而齐国的面积还是那么大,既不多,也不少。

就在齐宣王想抢地盘扩充实力时,北面的燕国给他送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公元前315年,燕国发生内战。

燕国从春秋到战国一直是一个存在感极低的国家,史书记载的篇幅也不多。这是为什么呢?

还不是因为燕国位置偏呀!燕国位于冀北与辽东一块,建都于“蓟”,就是现在的北京市。那时的“蓟”,虽然位于现在的北京,但却不像现在一样是个一线城市。在先秦时代,那里就是天下的尽头,文明的边缘,地地道道的蛮荒之地。

燕国第一代国君召公其实是周武王的弟弟,后分封到燕国。他知道那里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所以即使被分封到燕国了,还是赖在周天子身边不走,让自己的儿子去燕国就封。到了战国时期,燕文公在位的时候,为了适应国家发展,将首都从“蓟”向南迁到了“易”,而这块地就是现在的雄安新区。

可无论燕国如何发展,它都是七雄里最弱的。《战国策》里有这么一句话:“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国处弱焉。”

不少人的印象中,韩国才是战国里最弱的国家,它地盘最小,经常被秦国暴揍。可韩国好歹是战国第一军火商,首都新郑又是中原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工商业繁华。

而燕国远离中原文明核心区,始终是老少边穷的诸侯国,就连身旁的中山国都看不起它。论战国七雄里,谁的实力倒数第一,没人能争得过燕国。它能从春秋活到战国,实属不易。

这要是让当时的战国其他六雄知道自己与燕国并列,一定会指着燕国国君的鼻子骂:“我呸,就燕国这矬样,还能和我们并列,你就是七雄之耻!”

就是这么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出了一个脑子不正常的国君,他就是燕王哙。如果说同时代的楚怀王是战国第一大傻瓜,那燕王哙就是战国第一疯子。

细心的人会发现,“燕王哙”三字中的“燕王”表明他是燕国的君王,“哙”是他的名。那他的谥号呢?

君王死后都会有一个谥号,即使是昏君,死后也会有个恶谥。比如把西周王朝搞破产的周幽王,死后也会追封一个恶谥“幽”。而燕王哙,这哥们儿连个恶谥都没有,可见他是昏君中的极品。

又有读者会问,燕王哙一定是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的昏君。笔者要公正地说一句,燕王哙的昏庸在昏君界是一股清流。韩非子曾这样描述燕王哙:

“不安子女之乐,不听钟石之声,内不堙污池台榭,外不弋田猎,又亲操耒耨以修畎亩。子哙之苦身以忧民如此其甚也,虽古之所谓圣王明君者,其勤身而忧世不甚于此矣( 不沉迷于女色,不爱好音乐,不在宫内建高台,不在野外打猎,自己带头种 地,即使古代的圣明君王,他们勤政的程度也比不上燕王哙 )。”

是什么原因让燕王哙走上了国破家亡的昏君之路呢?

答案是变法。

变法是让国家增加收入,提高综合实力的捷径。战国时,每个诸侯国都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变法运动,疯狂抢占市场,谁不变法谁就可能会被淘汰出局。

一时间,诸侯国纷纷成为上市大公司,唯独燕国的变法把自己搞破产了,走向自我退市的道路。

燕国作为天下边缘的国家,后知后觉的它,等别人都变法结束,成为氪金玩家时,才反应过来要变法。面对自燕国建国以来,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燕王哙决定走上变法氪金的道路,他明白再不充钱,就要被这些玩家给灭了。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一旦开展改革运动,必有一群反动势力跳出来阻碍历史的进程。

面对反动势力的阻挠,燕王哙很是头疼。

此时的燕王哙已是位老人,唯一可以信赖的就是相国子之,子之在变法运动中,一直勇往直前,能力突出。

按理说,这应该是一对贤相与明君的完美组合,然而事实却是子之是一个老奸巨猾的政治骗子,燕王哙是一个有点傻的君王,是一个大灰狼和小绵羊的组合。

狼是一个智商极高的猛兽,它会通过集体协作,一步步将猎物逼入自己口中。

子之和他的同伙给燕王哙挖了一个大坑,让燕王哙傻傻地往里跳。

这个大坑就是“禅让”。

禅让是指君王活着的时候,把位子让给别人。

最著名的禅让要数上古时代的尧、舜、禹,传说这三位都是大公无私的君主,把国家领导人的位子像击鼓传花一样相互禅让,尧禅让给舜,舜禅让给禹。

子之和其党羽,三班倒不停歇地向燕王哙灌输禅让的好处,把燕王哙骗得一愣一愣的。

“国君,你不是在变法中遇到阻力了吗?相国子之是变法的急先锋!不如将国君之位禅让给相国子之,让他以国君的身份操盘燕国变法。看谁敢阻拦!”

年迈的燕王哙思考很久,燕国是一个偏远落后的诸侯国,当愚昧无知的国民遇到新生的变法时,其改革阻力之大可想而知。让子之担任国君,他可以凭借国君的身份推行变法,而自己可以高居太上王的位置,遥控指挥,何乐而不为呢?

公元前318年,一场轰动天下的政治闹剧上演了。燕王哙举行了盛大的禅让仪式,将国君之位禅让给了相国子之。相国子之将三百石以上的官位全部收回,任命忠于自己的人。

战国六雄傻眼了。之前的政权更迭,比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都需要权臣经过数百年的苦心经营、内部斗争,最后还要周天子册封才能合法上位。万万没想到,有生之年竟然看到传说中的禅让,政权和平更迭。

可能燕王哙自己也没想到,自己的禅让行为,将会酿成一场大的政治灾难。

尧舜禹的禅让毕竟是传说,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现实中的禅让无非就两种。

第一种是君主大权旁落,被权臣逼宫,不得不禅让,其结果就是改朝换代。

第二种是君主大权在握,将国君之位禅让给儿子,自己遥控指挥。

在没有权臣逼宫的情况下,燕王哙搞出了禅让,禅让的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相国!这么一场无厘头的禅让,终将酿成灾祸。

燕王哙高兴了,他觉得自己这一番神操作,肯定能将燕国变法推向成功。

子之也高兴了,他终于兵不血刃、以零成本登上了国君之位。

彼时,一个人却感受到世界末日的来临,那就是燕王哙的儿子,后来燕昭王的哥哥——太子平。

太子平无法接受父王的禅让行为,自己作为燕国未来的国君,本该属于自己的江山,为什么被父亲拱手送人?

“老爹,孩儿是您亲生的吗?”

愤恨、嫉妒如同烈火一样在太子平心中熊熊燃烧。

太子平与将军市被悄悄谋划了三年,于公元前315年,正式起兵造反。

这场内战持续了数月,手段老辣的子之笑到了最后,赢得了胜利。太子平与将军市被战死。

内乱虽然平息了,但是燕国却被打成了废墟,死者数万。

有人会说,战国是一个战乱频发的年代,死个几万人并不稀奇。不过笔者想说的是,这里的死者数万不是内战中遭殃的老百姓,而是燕国的军人。

1966年,在燕国首都原址河北易县附近发现数座战国古墓。打开后里面没有奇珍异宝,呈现在眼前的是数不尽的人头,这些人头有的下巴没了,有的枕骨没了,还有的头上插着箭镞,让人看得毛骨悚然。

而这些白花花的人头大约有多少颗呢?

至少三万颗,而且都是青壮年男子的人头。

经过考古学家推测,这些皑皑头骨,就是子之与太子平交战中战死的将士。

燕国是一个小国,更是一个弱国,部队精锐都战死了,哪还有什么国防力量去抵御外敌?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齐宣王对大乱之后的燕国,伸出了自己的魔掌。 mxCbFF3MKTpqWn1KKo1c+r7VyRFHap77ARWdhtsXpVm8seeyrguStVIZ5Ry4Fia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