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脑洞大开的突袭构想

赵武灵王在攻打中山国的同时,在北面联合楼烦、林胡向胡人发动大规模战争,胡人被打得丢盔弃甲。大片牧场落入赵国人手里。

为了守住这些新得的国土,赵武灵王在北疆搞起了巨型防御工程——赵长城。

一提到长城,很多人印象中是个劳民伤财的工程,搞不好还得来个农民起义。然而赵武灵王修建长城时,同时进行着烧钱的对外战争,奇怪的是国内并没有反对之声。不得不说赵武灵王不光军事素质过硬,统治能力也是相当高明。

赵长城是沿着阴山山脉修建的,从东边的代地一直向西修建到高阙,全长达一千三百多里。

修建完毕后,赵武灵王沿着赵长城设置了四个边郡和一座要塞,分别是云中郡、雁门郡、五原郡、九原郡、高阙要塞。

这四个边郡不光在战国时期战略地位极高,乃至于秦汉时期也是边关重镇。尤其高阙要塞,更是汉代霍去病北却匈奴的出发点。

赵武灵王平时不是在中山国前线,就是在北疆四郡巡视。

两头跑太累,赵武灵王就把王位传给了小儿子王子何,让大臣肥义辅佐。自己就可以腾出手来,专注一件宏大的战略计划。

赵武灵王纵观天下格局,他敏锐地发现秦国已经成为天下中无人能撼动的巨无霸。虽然秦昭襄王继位时,欠赵武灵王一个人情,但不代表未来两国不会兵戎相见。

“秦赵两国必有一战!”

这是赵武灵王对未来局势的正确判断,如果任由秦国做大做强,将来赵国在强秦面前,将毫无还手之力。

为了避免这一灾难出现,赵武灵王决定先发制人,抢先给秦国致命一击。

我们来分析一下赵武灵王是如何做的。

秦国、赵国示意图

打开地图,你会发现赵国北部长城西段有三个郡,从西向东依次是五原郡、九原郡、云中郡。这三个郡北靠阴山,南临黄河,形成了一个狭长地带,不光水草丰美适合养马,也适合农业耕种。而这三郡的正南方是秦国的心脏——渭河平原(也称关中平原)!

讲到这里,你可能猜到赵武灵王的意图了,没错,赵武灵王就是要从正北方给秦国雷霆一击!

要想攻入秦国本土,只能走让人闻之色变的函谷关,要想攻下固若金汤的函谷关,光凭一个诸侯国实力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攻破后直扑咸阳,秦国也能从各地调集兵马回援咸阳。

唯一的办法,就是兵行险招,出奇制胜。

秦国关中平原的北方是一望无际的陕北高原,再往北走直至阴山脚下,是广袤的鄂尔多斯高原,没有险要的崇山峻岭。

虽然秦国在陕北高原上修筑要塞,但是防备的主要是义渠人。此时秦国宣太后与义渠王打得火热,秦国北方的战略威胁减轻,所有主力都部署在东方前线。整个秦国北部,赤裸裸地暴露在外。

只要从北部突袭秦国,就能杀入秦国心脏,一刀毙命!

突袭一定要讲究快、准、狠。

我们看地图会发现有两个巨大挑战摆在赵国面前。

第一个挑战,就是距离。

赵国边郡离秦国最近的是云中郡与九原郡,从这两地出发到咸阳,路程长达一千六百多里。这对赵国来说无异于是一个巨大的后勤负担。

第二个挑战,就是驻守函谷关的秦军。

秦国的主要军事力量皆部署于东方边境,尤其函谷关是重镇。而咸阳到函谷关的距离也只有短短的四百六十多里。

一旦秦军主力从函谷关回师救援咸阳城,赵军面对主场作战的虎狼秦军,胜算微乎其微。

换作一般人,都觉得从北方突袭秦国无异于痴人说梦。

可是赵武灵王却有实力去实现这一伟大的战略构想,因为他手里有战国第一轻骑兵军团。

轻骑兵最大的特点就是速度快,突防能力强。

汉代的霍去病率领骑兵六天疾驰两千多里重创匈奴,蒙古骑兵横扫欧洲时,日行一百八十里。

赵武灵王作为马背上的国君,他的军事思想早已领先当时。两条腿、速度慢、补给巨大的步兵,哪能和骑兵相比。

骑兵不光跑得快,而且后勤负担小。一个骑兵长途奔袭时,可以带上几匹马,轮流换着骑,一路上可以通过劫掠获得补给。如果马饿了,就地吃草,连粮食都省了。

现在我们来对赵武灵王突袭秦国的计划做一个推演。

一旦赵国发动对秦国的突袭,赵国骑兵将从云中、九原两郡集结出发。这两郡不光靠近秦国,更重要的是,那里是赵武灵王苦心经营的军事重镇,那里有充足的马匹与补给。

赵国骑兵在赵武灵王率领下,经过三天的飞驰,抵达秦国边境上郡。此时秦国边境派出快马向咸阳告急。

如果运气好的话,赵军当天突破秦军防线,接着再用六天时间急速抵达咸阳城下。

而对一切浑然不知的秦国高层,在赵国骑兵即将抵达城下前一两天才收到突袭警报。咸阳立刻派快马向函谷关驻军发出回师救援的急件。快马将在两天时间内到达函谷关。

当函谷关守军准备出发救援咸阳时,赵国骑兵很有可能已经包围了咸阳城。

函谷关守军都是步、骑、车混编的部队,其中步兵为主。步兵即使以最快的急行军速度到达咸阳城,也要花费五天时间。而骑兵、车兵即使可以脱离步兵,率先赶往咸阳,路上也要花费两天的时间。

即使秦国的骑兵与车兵到达咸阳城下,面对赵国恐怖的骑兵军团,只能算是秦军辅助兵种的他们,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赵国骑兵面前,也只有被吊打的份儿。

消灭完了秦国机动力量后,赵武灵王会一直包围咸阳城吗?

显然是不会的。

首先不光函谷关秦军朝咸阳一路狂奔,各地驻扎的秦军也会展开生死时速回援咸阳。

只要赵武灵王的数学不是体育老师教的,就会知道面对秦军数十万兵力的优势,自己毫无胜算。秦军留给他在咸阳城下的时间只有五天,如果攻不下咸阳,自己的骑兵就要被回援的秦军反包围。

而赵军都是清一色的轻骑兵,在没有重型攻坚设备的情况下,想在五天内攻下咸阳城,无异于痴人说梦。

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骑兵军团可不是千里送人头来的。

轻骑兵最大的优点就是机动性强。

就喜欢看着你追不上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赵武灵王会利用轻骑兵的机动性在关中平原进行大规模的破坏与劫掠,赵国庞大的骑兵军团就像漫山遍野的蝗虫,来到一地,将其夷为平地,然后又以闪电般的速度飞向另一个地方。而追击赵军的秦国步兵,连赵军的影子都没看见。

当赵国骑兵军团把关中沃野变成一片废墟之后,赵武灵王可以在秦国北部漫长的边境线上任意选择一个突破口,从秦国全身而退。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出,赵武灵王突袭秦国,不是毕其功于一役,他没法靠一场战役来灭掉秦国。他不是以拿下咸阳为目的,而是以破坏秦国经济,让其慢慢失血,最后失去发动对外战争的实力为目的。

如果一次成功,赵武灵王会多次实施这样的突袭计划,直到秦国的血彻底流干。

这种绕开敌人重兵设防的关隘,在薄弱防线寻找突破口,深入敌人腹地,大肆扫荡的战术,用得最好的就是后金的皇太极。

明朝末年,皇太极率领骑兵大军绕开重兵设防的山海关,五次从明朝北方长城突袭,深入腹地,包围北京,劫掠山东、河北。这种打了就跑的战术,让明朝崇祯皇帝苦不堪言,却又无可奈何。

为了实现这一脑洞大开的突袭构想,赵武灵王也是拼了,作为一国之君,竟然干起了间谍勾当。他乔装成大使,准备深入虎穴,侦察秦军部署,非法测绘地形。

有一天,在咸阳的秦昭襄王收到了赵国大使前来友好访问的消息,可是赵国大使走的来访路线却和往常不一样。

以前赵国大使都是从东边函谷关进入秦国,这次大使却是从北方的上郡而来。要知道赵国首都在邯郸,没必要从北方绕一大圈到咸阳呀。

疑问毕竟是疑问,秦昭襄王还是热情地接待了赵国大使。

可是在接待过程中,秦昭襄王却发现大使气度不凡,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当臣子的,反而更像是一位君王。

赵武灵王觉察出了秦王的怀疑,外交访问结束后,他赶紧骑马一溜烟儿地逃出了秦国。

一直处在疑问之中的秦昭襄王,派人多方打听,最终得知来访的大使不是别人,正是赵国国君赵武灵王。

秦昭襄王心里一惊,他心想:“自己当年回国继位,虽然得到了赵武灵王的帮助,但是一直没有见到他本人,没想到两人竟然以这种方式见面!赵君果然不是凡人,竟然亲自前来刺探军情啊!”

接着秦昭襄王让人把地图呈上来,看着赵武灵王入秦的路线,秦昭襄王冷汗直冒。

“这分明就是赵国从北入侵秦国的预演!”

望着秦国北方漫长的边境线,秦昭襄王陷入恐惧,他听闻赵国骑兵军团厉害,如果他们集中兵力于一点突破,秦国关中沃野,就要陷入一片战火之中。

然而秦国的主角光环实在是太强,遇到任何危机都会平安化解,堪称打不死的小强。

战国史里面有一个奇怪的规律,就是与秦国作对必倒霉。就像金庸小说里的表哥必倒霉一样。

诸侯国想挑战秦国,必然被虎狼的秦国按在地上爆捶。

即使诸侯国侥幸挑战秦国成功,日后还是要被秦国按在地上爆锤。

哪怕你没有挑战秦国,只是动了个心思,那也不行!秦国虽然不会爆捶你,但是你会飞来横祸,倒大霉的。

很显然赵武灵王就属于第三种,还是自己作的。 OEjP2g3Dvg94llC7il6OCJVtx62SY3b8PejZ5LjsfFAP62e8O9daAwsuO2ISoHk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