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赵边骑修炼指南

在外人眼中,整个赵国变得充满异域风情,到处都是摇摆至上。

而赵武灵王完全无视外人的异样眼光,穿胡服就是为了骑射。

可问题来了,穿上胡服就真的能骑射了吗?

答案是不可能的。

先秦时,想要人翻身上马开弓射箭,这难度无异于玩高难度杂技。

现在拍影视剧还要演员提前苦练骑马技术,骑得不好的,直接摔下马来。其实这些演员已经很幸福了,要让他们看看先秦时的马具,估计立马罢演。

如果你骑过马,参观过秦陵兵马俑坑,当你看到骑兵俑旁的马时,你肯定有巨大的疑问。怎么没有马镫与马鞍呀?这怎么上马,怎么骑马啊?

要知道,马镫可以方便骑手上下马,骑马的时候也有支撑点;马鞍可以让人固定在马背上,不容易摔下来。

先秦时还没有发明马镫,骑兵俑旁的马背上安装了一个所谓的软马鞍,其实就是一块软垫子。所以先秦的骑手,那是在用生命在骑马。不但上下马困难,如果奔跑的马儿突然停下脚步,骑手就得飞出去。

因此在选拔骑手上,非常严格,必须是青壮年,身体灵活,身高一米七以上。

符合条件了就要开始辛苦地训练,在没有马镫与马鞍的辅助下,就要靠两条腿夹持马肚子,只有通过长期练习,才能夹持稳。直到有一天,你的两条腿变成了罗圈儿腿,就说明你骑马技能练到家了。

光会骑,这只能算入门水平,你还要学会在骑马颠簸的过程中,开弓放箭射死敌人。

古代的弓,可不是现在弓道馆里轻轻松松就能拉开的弓。古代的弓必须要用一定的臂力才能张开,张开后还得能瞄准。

如果有人问,射箭是远程火力输出,万一敌人近身了怎么办?

不要怕,骑兵身上都有佩剑的,他们可以用剑来劈砍敌人。

骑马的难度已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了,可骑兵既要在飞驰的马背上开弓射箭,还要近身用剑砍死敌人,最后能练出来的骑兵可以说都是精锐的特种兵。

为了培养这些马背上的特种兵,赵武灵王操碎了心,他要解决人和马的两大来源。

不是每个赵国百姓都适合骑马射箭的,农民长时间种地,使粪叉特别熟练,干步兵还行,让他翻身上马,他铁定不适应,吃的饭都能颠吐了。

所以,赵国的骑兵有两大来源。

第一个来源是胡人。他们本身就会骑马射箭,不需要培训,可以直接上岗,而且胡人来赵国上班,都是自备马匹与弓箭,赵国连买装备的钱都省了。

第二个来源是赵国的边民。胡人毕竟是拿钱上班的外援,万一哪天效益不好,人家说走就走。能依靠的还是自己的子民。

边民顾名思义就是在北部边疆生活的居民,由于居住地靠近边疆,隔三岔五就有胡人越境打劫。治安环境差,边民为了自身安全,个个习武练剑,民风彪悍。当有人闯入自己家园时,立马扔下碗筷,抄起家伙就能打。

解决了骑兵兵源问题,就要解决马匹来源问题。

一定要水草丰美的地方才能适合骑兵训练,赵国决定在北疆代地建立牧马场,同时向胡人购买马匹。

之所以要在北方边疆养马,是因为骑兵骑的马与拉驷马战车的马是完全两种马。

驷马战车的马是挽马,专门是挽驾驮载的,单匹马力不足,可以增加拉车马匹的数量,一匹不行,那就四匹组合在一起,马力绝对大吧!

由于春秋时代,中原诸侯都用马来拉战车,这就导致马匹退化,不适合骑乘。而骑兵所用的马是乘用马,骑兵只能骑一匹马,这对乘用马的性能要求非常高,不光要跑得快,能跳跃沟壕,还要能长途跋涉。挽马就像一个老实本分的孩子,而乘用马则像一个野性十足的汉子。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养育一方马。在农业密集的中原地区,没有供乘用马驰骋的草原,没有新鲜的嫩草。唯独北方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是孕育骑兵战马的最佳地。

骑手与马源的问题都解决了,就要开始战术训练了。战术训练又是根据兵种的自身属性来的。

笔者要告诉读者的是,赵武灵王训练出来的骑兵都是轻骑兵,可以说不光是赵国乃至于先秦时代,中国的骑兵都是轻骑兵。这就要提一下轻骑兵与重骑兵的区别了。

最直接的区别就是轻重。

轻骑兵装备轻便,以袭扰、追击为主,战术就是一边放箭一边跑,喜欢看着你追不上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近身作战。

重骑兵装备较重,身着重甲手持长杆兵器,组成密集阵型,像重型坦克一样,冲入敌方军阵中,碾压两条腿的步兵,撕开缺口。

轻重骑兵的地位没有高低之分,只有指挥者领导能力的高低之分。只要用得好,轻骑兵可以完爆重骑兵。

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就是靠着轻骑兵,一路杀到欧洲,将无数欧洲装备齐全的贵族重骑兵射死于马下。

赵武灵王选择原阳(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作为轻骑兵的训练基地。

骑士不光要在马背上熟练地开弓射箭,还要能在前后左右应战自如,进退娴熟。骑马能越过沟壑,翻过山丘,冲过险阻,横渡河水,追逐敌人,打乱敌人部署。

看着眼前个个生龙活虎的轻骑兵,赵武灵王决定将他们集中管理与使用。

赵国的生存环境虽不同于中原诸侯,但它在北方有绵长的边境线,那里有旋风般的草原骑兵。两条腿的步兵根本追不上的,而且驷马战车的机动性又不如骑兵。只有将骑兵统一编排使用,才能焕发出强大的作战能量。

战国兵书《六韬》里曾这样描述骑兵的威力,适合骑兵机动的平原地带,一个骑兵的战斗力抵得上八个步兵,即使是不适合骑兵的险隘地带,一个骑兵的战斗力抵得上四个步兵。

可惜其他诸侯并未重视骑兵,骑兵在春秋时代早就出现了,牧马小能手的秦人,早就有了属于自己的骑兵部队。可是谁也没有重视它。到了战国时代的中原战场,更是步兵为王,车兵、骑兵也都属于辅助兵种。

二战时,法国把战斗力强大的坦克分散在步兵中,没有集中使用。而德军则把坦克集中使用,打得法国丢盔弃甲,仅用三十八天就结束对法战争。

虽然不知道赵武灵王具体使用情况,但是可以从战国末期赵国名将李牧使用的骑兵数量得知,在他爆锤匈奴时,一次性出动一万三千名骑兵。而长平之战中,秦军也只集中动用了五千名骑兵。

经过这一系列的折腾,赵国的骑兵军团颇具规模,这就是威震战国历史的“赵边骑”。赵边骑的出现,让天下诸侯看得直流口水,纷纷跟着学了起来。

手里握有当时天下机动性最强的骑兵军团,赵武灵王想不搞些大事都不行啊! imiBdLCp/wTiYXeTw/KcJqDeFrp0gDys7KMOx5oYaHVW9vRrmVqKUVlk6T/75QG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