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六经辨证研究

六经一词,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六经为川,肠胃为海。”六经与肠胃(脏腑)相对应,意指人体之经络;其后之《素问·阴阳离合论》论述三阳三阴经脉生理特性及其相互关系时,均分别言及“三经”一词。综合分析可知,三阳之“三经”与三阴之“三经”,合则而为“六经”。是故六经一词,实为三阳三阴之总称,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最初用以指代人体之经络系统。然则三阳三阴概念,在《黄帝内经》中应用非常广泛,既用以说明人体脏腑与经络之联系,也用以阐释经络相互间的关系,更以之说明人体与自然之间的相关性。脏腑经络学说、开阖枢理论、气化学说等,无不以之作为重要概念。

作为伤寒学的基本概念,六经一词并未见于《伤寒论》中,其被引用于伤寒学之时,殆始于宋金元时期。朱肱《类证活人书》认为《伤寒论》之三阳三阴为人体经络,谓“古人治伤寒有法,非杂病可比,五种不同,六经各异”,以六经作为《伤寒论》三阳三阴之代称。成无己注解《伤寒例》篇之“两感于寒”者,谓“三日六经俱病”,以释原文之“三阴三阳、六脏六腑皆受病”,承袭了《黄帝内经》六经之基本内涵,指代人体脏腑及其经络。其后,六经概念明确成为三阳三阴之代称,为历代医家所沿用,并据经义之理解不同和实践体会之异赋以不同的内涵,故而有六经脏腑说、六经经络说、六经气化说、六经地面说、六经形层说、六经治法说、六经病程说、正邪相争说,以及现代医家的各种新观点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伤寒学说。

必须明确的是,六经、六经病与六经辨证是不同的概念,三者不能混称。六经是张仲景及历代伤寒学家在全面继承《黄帝内经》六经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而来的一个高度抽象的生理概念。具体而言,六经应为人体生理结构、生理功能、生理关系及人体与自然相应关系的高度概括,即脏腑、经络和气化的综合。在这一整体系统内,根据人体结构、功能、关系之不同特性,又划分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子系统。子系统之间既互相独立,又相互联系。而六经病则是人体感受外邪后,六经系统功能失调或所系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的损伤而表现出来的病理现象,六经病证因六经生理的有机联系,自然构成病证之间的联系与转化等病理关系。六经辨证是仲景及历代医家在六经生理病理认识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种辨证与论治方法。

《伤寒论》六经辨证开辟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张仲景六经辨治体系的建立,使中医理论和实践结合之路由此畅通,使中医辨治疾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伤寒论》六经辨治之法,在人们传统思想上仍停留在外感病的辨治上,但是近年来许多医家和学者普遍认为,《伤寒论》六经辨治既适合于外感病,也适合于内伤杂病,《伤寒论》虽不是治疗一切内伤疾病的书籍,但其辨证施治方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六经辨证是对内在疾病共性的高度概括。 j/ty3fxpLTFZkRmqoPDU9q7TPUHThtQ/PwP9y/TM1edEgcqveC1WZBL8/WwpFqV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