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节
寒热病类

一、概论

1.因于露风,乃生寒热(《素问·生气通天论》)。

2.风成为寒热(《素问·脉要精微论》)。

3.脉沉细数散者,寒热也(《素问·脉要精微论》)。

4.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素问·平人气象论》)。

5.(脾脉)小甚为寒热(《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6.尺肤炬然先热后寒者,寒热也;尺肤先寒,久持之而热者,亦寒热也(《灵枢·论疾诊尺》)。

二、各论

1.太阳寒热证

(1)三阳为病发寒热(《素问·阴阳别论》)。

(2)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怢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热(《素问·风论》)。

(3)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于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阴,以出其汗(《灵枢·寒热病》)。

2.肺寒热证

(1)(肺脉)微急为肺寒热、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2)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灵枢·五邪》)。

(3)肾因传之心,心即复反传而行之肺,发寒热,法当三岁死(《素问·玉机真脏论》)。

3.虚寒热证

(1)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阴气少而阳气盛,故热而烦满也。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素问·逆调论》)。

(2)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灵枢·五变》)。

4.外热内寒、外寒内热证

阳盛生外热……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阴盛生内寒……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阳虚则外寒……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阴虚生内热……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素问·调经论》)。

5.上寒下热、上热下寒证

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久留之,已刺则熨项与肩胛,令热下合乃止,此所谓推而上之者也。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灵枢·刺节真邪》)。

6.振寒证

(1)人之振寒者……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补诸阳(《灵枢·口问》)。

(2)振寒洒洒,鼓颔,不得汗出,腹胀烦悗,取手太阴(《灵枢·寒热病》)。

7.伏阳证

君火欲升,而中水运抑之,升之不前,即清寒复作,冷生旦暮。民病伏阳,而内生烦热,心神惊悸,寒热间作(《素问·本病论》)。

8.逆证

(1)寒热夺形,脉坚搏,是谓(五)逆也(《灵枢·五禁》)。

(2)安卧脱肉者,寒热不治……诊寒热,赤脉上下至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死(《灵枢·论疾诊尺》)。 3ICRoTuTIHaxRn1EpVq715/+fJOwKXlgK2JyCWD/IAF7J8UVLKuno3R3yo5OgN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