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经》中散在地记载着有关“心痛”“厥心痛”“真心痛”“卒心痛”“心痹”“胸痹”等类似疾病名称的概念,但并未形成系统的认识。其中“心痹”“胸痹”等词从其描述来看,并不能与现今冠心病心绞痛进行对应;而“心痛”基本是作为症状出现的,具体到“卒心痛”之“卒”字仅强调发病急骤,也未作为独立病名来看待。由此可见,《内经》中可以与心绞痛对应且作为病名来看待的有“真心痛”和“厥心痛”,似可看作关于心绞痛最早的分型;“厥心痛”又可根据其兼见症状的不同而分为“肾心痛”“胃心痛”“脾心痛”“肝心痛”和“肺心痛”5种。
《素问·至真要大论》曾云:“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这段《内经》原文明确提出了“证”一字,虽然针对胸痹心痛并无相关证候分型,却通过零散的病机描述,将证型概念涵盖于其中。如《内经》中提到的胸痹心痛的发病机理包括寒凝血瘀、热邪犯心、气滞血瘀、痰瘀互阻、血虚失养等,均体现出了寒热、虚实的证候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