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是指人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亚健康”状态下,机体出现某些功能紊乱,但尚未影响到行使社会功能,仅在主观上有不适的感觉,是一个从健康到疾病的中间阶段。“亚健康”状态者常表现为体虚困乏、易疲劳、失眠、休息质量不高、注意力不易集中、适应能力减退、精神状态欠佳,甚至难以正常生活和工作;在心理上多表现为情绪低沉、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困倦、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易惊等。中医学认为,“亚健康”状态与正气内虚、阴阳失衡、肝气不足、气机失畅等密切相关。调养当按照《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养生康复原则,具体采取以下措施和方法。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属于劳,从临床病例来看,“亚健康”状态似乎更青睐过度劳累的脑力劳动者。由于体力上的劳累易于发觉和修复,而脑力上的过劳则不易发觉,在不知不觉中日积月累,精、气、神逐渐衰竭,甚至可突然引发疾病而死亡。因此,“不妄作劳”是预防“亚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所谓“不妄作劳”,是指要避免为了某种目标,如金钱、升学、晋职等,强迫自己不分昼夜,没有假日,长期过度地劳累工作。但也不能只逸不劳,而应劳逸结合,如唐代名医孙思邈所主张的“不欲其劳,不欲其逸”。
经过紧张、劳累的工作之后,应有一定的时间进行休息、放松,这样才有利于身体功能从疲劳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旅游、听音乐、唱歌、跳舞,都是防止“亚健康”的有效手段。如此则精气神充足,疾病就不易侵袭人体。因而《内经》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由于脑力劳动者长期久坐,活动较少,容易导致心脏的排血功能下降,血压上升。正如明代李梴在《医学入门》中说:“终日屹屹端坐,最是生死,人徒知久行久立之伤人,而不知久卧久坐尤伤人也。”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长期不活动对人体的危害,东汉末年著名中医学家华佗明确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他模仿禽兽的动作特点创作的“五禽戏”,是中医最早的医疗保健功法,具有活动筋骨、疏通气血、解除疲劳的作用。后世中医发展起来的养生锻炼术,种类极多,如导引按摩、太极拳、八段锦等,都是源之于此。若能从中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锻炼术,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对于防止“亚健康”和多种疾病具有积极的意义。鉴于锻炼对于脑力劳动者的重要性,《中外卫生要旨》强调指出:“劳心者,不可不劳手足。”防止“亚健康”状态的运动锻炼要做到积极主动,适度而止,因时制宜,持之以恒。
现代研究表明,经常锻炼身体的人,血压可保持稳定的正常水平。长期坚持运动锻炼,能够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帮助废物排出,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生活方式是否合理,同人体的寿命密切相关。《管子》曰:“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累而寿命损。”明确指出了生活起居没有规律,饮食不知调节,冷热不知调摄,可以造成机体劳累而损及寿命。
有资料表明,“亚健康”人群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几乎都是在持续熬夜工作后突然发病的。长期通宵达旦地工作,会使体内产生许多毒素,有些毒素可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大脑,能迅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同时,这个群体不仅休息不好,而且经常饱一顿饥一顿,使消化系统产生疾病,还会使血脂升高。由此可知,为了防止“亚健康”的发生,必须养成健康合理且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有规律的生活,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良性刺激,使之有节律地活动。这种节律,保证了心跳、呼吸等生命活动的正常及持久性。有规律性的生活,容易形成条件反射,使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能不知疲倦地持久进行下去。由此可知,起居有常、生活有规律是避免“亚健康”状态,活到正常寿数的基本条件之一。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季“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季“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实质上这是一个顺应四时变化的有规律的养生时间表。遵守这一养生时间表,也是防止“亚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
情绪与人是否易于疲劳密切相关。当人在苦闷、忧伤的时候进行工作,就很容易产生疲劳。反之,在兴奋、愉快时进行工作,就会很轻松地完成,并且没有疲劳感。何以如此?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感到烦恼、苦闷、焦虑时,其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从而易于疲劳;倘若在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因而不易疲劳。
不良情绪还是诱发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如心肌梗死、高血压、溃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癌症等。一旦身体有了这些疾病,再因其他不良情绪因素的影响,就可能诱使疾病暴发,甚至导致死亡。正如《灵枢·口问》所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中医认为“心主神志”,情绪由心发出,情绪异常则损伤心神。心神主宰全身,心神一伤,全身的脏腑器官都会受到影响而发病。
为了防止过度疲劳和“亚健康”,务必保持心情舒畅。因为心情舒畅,常怀乐意,可对神经系统产生良性刺激,以利于人体各种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人体内的正气必然旺盛,疾病难以产生,身体就能保持健康。若要保持心情舒畅,需注意培养坚强、乐观、开朗、幽默的性格,培养广泛的爱好和兴趣,这样才能使内心愉悦、放松,实现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