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喘、促、哮辨析

喘、促、哮为临床常见症状,可单独存在,亦可伴发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三证极易混淆,故清·罗国纲在《罗氏会约医镜·论喘促哮三证》中说:“三证相似,而实不同,须清析方可调治。”笔者认为,喘以气息言,促以节律辨,哮以声响名,辨清三证的特点,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故不揣浅陋,简析于后。

1.喘以气息言

喘即气喘、喘息,以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出现在许多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多由于风寒、痰饮、邪火、肝郁气逆等壅塞肺气,气失宣降,或精气不足,肺肾出纳失常所致。其发病与肺肾密切相关,缘肺为气之主,职司呼吸,外合皮毛,为五脏之华盖,故外邪之侵袭及它脏病气上犯,皆可使肺气失于宣降,气逆而为喘。若肺虚则气失所主,肾虚则失于纳气,亦可因少气不足以息而发为喘。由此可知,实喘在肺,虚喘当责肺肾两脏。故治疗实喘宜祛邪利气,虚喘宜培补摄纳。

2.促以节律辨

促即气促,系热毒内陷、久病气竭或外伤气脱所致。表现为呼吸频率和心跳加快,以气息急促、唇面青紫、神昏厥逆、痰壅咳逆等为特征。西医学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心、肺、肝、肾疾病所致的呼吸衰竭,多有气促的表现。它不同于喘与哮,故《罗氏会约医镜》说:“促者,即经之所谓短气者也。呼吸虽急,而不能连续,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本证的发生,常因温病热甚,或痈毒内陷,逆传心包,阻遏肺气而成;亦可因外伤,或产褥之中,气血受损,血败冲心,上搏迫肺而发;还可由于痰火、水气、瘀血闭阻心脉,壅滞肺气所致。故气促之候,多属虚实夹杂之证,其虚在肺、心、肾,其实多表现为瘀血、热毒、痰火、水湿等。由于本证乃热毒内攻,或外伤失血,或久病衰竭所致的急候,与肺失清肃所致的喘、哮病机不同,故不能按一般的哮证、喘证论治,否则失去急救治疗的机会。临证当根据致病原因,病起缓急,及临床表现的不同,详审脉证,细察病因,准确地辨证治疗和急救处理。可因证分别采用清热解毒、祛痰开窍、逐瘀固脱、温阳行水、补肺益肾、回阳固脱等法治之。

3.哮以声响名

哮证,又称哮喘,以呼吸喘促、喉间哮鸣有声为特征,常因感受外邪或饮食劳倦而反复发作。本病是一种发作性疾患,多由于宿痰内伏于肺,复受风寒暑湿、饮食酸咸甘肥或生冷海腥、恼怒气逆等诱因的影响,致使气之升降发生逆乱,于是触动肺中伏痰,痰升气阻而发病。由于痰随气升,气因痰阻,互相搏击,遂伴发哮鸣之声,这便是哮证的重要特点,有别于喘与促。本证起病多始于幼年,以后常因反复感冒、气候变化、饮食不当、起居失宜等诱因引动而发作,常数年、数十年不愈。故临床以本虚标实最为多见,治疗当本朱丹溪“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原则,发作以豁痰、宣肺、降逆为法,平时以补肺、健脾、益肾等法调节阴阳,缓图根治。 XZgdfj1FeG4CJPQvA+i7J7ncAFs8fgnxVxYAxes2Xqz6bSt2eDqsBxq1Bw8DhM6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