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龚廷贤郁证辨治

郁证是指气机郁滞不得发越所致的病证。前人有按脏腑分为心郁、肝郁、脾郁、肺郁、肾郁、胆郁;有以病因分为怒郁、思郁、忧郁、悲郁、惊郁、恐郁;还有从病机出发,分为气郁、血郁、湿郁、热郁、痰郁、食郁。而明代医家龚廷贤则宗朱丹溪六郁之说,所著《万病回春》对郁证的论述精辟,辨证详明,治法切用,选药稳妥,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兹介绍于后。

1.疏肝理气治气郁

气是维持脏腑正常生理和功能活动的动力,来源于脾肾,出入升降治节于肺,升发出入于肝,帅血贯脉而周行于心。气机流畅则和,气机壅滞则病。故朱丹溪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丹溪心法·六郁》)气郁的发生,多由于情志郁结,肝气不舒所致。龚氏指出本证的临床特征是“腹胁胀满,刺痛不舒,脉沉”,常伴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等。治疗根据“木郁达之”的原则,宜疏肝理气,行滞解郁。龚氏主张用木香调气散(木香、乌药、香附、枳壳、青皮、砂仁、厚朴、陈皮、官桂、川芎、苍术、甘草)。

2.活血化瘀治血郁

血是饮食精微所化生而循行于血管中的血液。血赖气的推动以供养全身各脏腑组织,维持其正常的功能活动。五脏六腑的功能协调依赖血的营养。血液能周流不息循行于脉中,与气的功能密切相关。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郁,故有“血随气行,气为血帅”之说。若气郁日久,或闪挫外伤,致血液运行受阻,络道不畅,即发为血郁证。龚氏归纳其特点是“能食,便红,或暴吐紫血,痛不移处,脉数涩”,常伴胸胁刺痛、四肢无力等。治宜活血化瘀,行气解郁。龚氏用当归活血汤(当归、芍药、川芎、桃仁、红花、牡丹皮、香附、乌药、枳壳、青皮、官桂、干姜、甘草)。

3.消食导滞治食郁

肝有疏达气机之性,脾有运化水谷之能。肝疏泄正常则脾胃运化有度,饮食物传化有常,气机升降适宜。若情志不遂,肝气横逆犯脾,脾胃升降失司,当变化而不得变化,食物停积于胃肠,即引起食郁之证。临床以“嗳气吞酸,胸腹饱胀作痛,恶食不思”为特点。治宜消食导滞,行气解郁。龚氏用香砂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香附、砂仁、枳壳、山楂、麦芽、神曲、干姜、木香、甘草)。

4.行气化痰治痰郁

脾主运化,有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之能。脾健运则水谷运化有常,或化为血,或化为津液,以营养全身;或为汗,或变为气,或变为溺,而排出体外。若气郁日久,由肝及脾,脾运失常,津液内停,聚而成痰,痰气搏结,影响气机升降出入,即形成痰郁之证。痰气郁阻于胸膈之上,则自觉咽中不适,如有物之梗阻,咽之不下,吐之不出。上迫于肺,肺气不降则咳喘。临床表现为“动则喘满气急,痰嗽不出,胸胁痛,脉沉滑”。治宜行气化痰,解郁利气。龚氏用瓜蒌枳壳汤(瓜蒌、枳壳、桔梗、川芎、苍术、香附、杏仁、黄芩、贝母、砂仁、陈皮、木香)。

5.清肝泻火治火郁

中医学认为,情志与气的活动密切相关。情绪安定,心情舒畅,则肝气条达,气血流畅。若长期精神活动过度兴奋或抑郁,使气机紊乱,脏腑阴阳平衡失调,即可郁而化火。气郁化火,火性炎上,循经上扰,则见头痛眩晕、目赤耳鸣等;肝火犯胃,津液灼伤,则口干便秘;胆火上逆则口苦。龚氏归纳火郁的主证特点是“小便赤涩,五心烦热,口苦舌干,脉数”。治疗主张清肝泻火,滋阴解郁。方用火郁汤(山栀、柴胡、干葛、川芎、白芍、连翘、地骨皮、甘草)。

6.燥湿健脾治湿郁

湿为阴邪,易滞气机,得温则化,得阳则宣。若气郁湿阻,内困脾土,致脾胃升降失调,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变化,形成湿邪内郁,不得透达,即酝酿成湿郁之证。湿阻经络,经气不畅,则身痛脉沉,正如龚氏所说:“湿郁者,周身骨节走注疼痛,遇阴雨即发,脉沉细而濡也。”如湿郁三焦,气机升降失司,还可见胸闷腹胀、大便不畅等,治宜燥湿健脾,解郁行气。龚氏用渗湿汤(苍术、白术、茯苓、陈皮、泽泻、猪苓、香附、川芎、砂仁、厚朴、甘草)。 /uar/7YjAXXWsR51DBr0mKQcjB89XQTw5kU16Tp+3jcAYs6RESPW99e3i33nPgc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