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张仲景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

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同学们,请努力学习,长大后你会发现,越努力,你施展才华的地方越多!

img

张仲景

距今1800多年前,在古南阳郡涅水北岸一个叫涅阳的大村镇里,一位张家户主诞生了一个男孩,父亲给他取名为机,字仲景。这个男孩,就是后来中外皆知,被后人尊为医圣的大医学家张仲景,生于公元150年。

张仲景所生的年代,正值东汉末期,天下大乱。因为连年战争,所以经常有瘟疫暴发,每次瘟疫到来,都有许多无辜的老百姓被疾病折磨致死。轻者村村闻哭声、家家戴重孝;重则路断人稀,田园荒废。张仲景胸怀仁心,目睹一幕幕惨剧,下决心要帮助百姓,可是怎样才能帮他们解除病痛呢?自己又不是观音菩萨。

正巧,张仲景的叔叔张伯祖是当时南阳一带名医,经常四处给人治病。有一天,邻村的一位农民得了伤寒病,来请张伯祖去看,正巧张仲景在叔父家里,于是张伯祖便带着张仲景一起去给诊治,经过用药,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张仲景亲眼看到叔父用高超医术挽救了一条生命,心里赞叹不已,终于找到了救民于水火的方法,那就是成为一名医生,悬壶济世。

于是,张仲景更加刻苦学习,认真研读前人留下来的医学著作。而且拜张伯祖为师,下功夫钻研医药,精究方术。自此以后,张仲景在叔叔的指导下,读完了《黄帝内经》《难经》等典籍,跟着张伯祖外出治病,走遍了乡野的每一个角落,搜集了许多民间治病的药方。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仲景经过几年刻苦钻研,医术提高很快,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对待患者他都一视同仁,对权贵不畏,对贫贱不欺,不管白天黑夜,山高路险,只要有人找他治病,他都立即前往,认真诊断。

张仲景尽管医术高明,远近闻名,但他从不满足自己现有的医术。他深知医学的道路永无止境,只有虚心求教,博采众方,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造福于百姓。在长沙任内,张仲景也没有因为自己“官老爷”的身份而脱离群众,而是一有机会便深入民间,留心各种疾病,注意搜集民间方药,闲暇时间,还会召见地方名医,商讨医理,诚恳求教,以融汇各家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医学知识。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以后,大规模的伤寒病又开始在全国各地蔓延,不到10年时间,仅张仲景自己家族200多口人就病死了一百三四十口,张仲景悲痛感慨“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于是,他毅然辞去太守职务,深入民间为百姓治病,并在认真总结前人的医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丰富的临床实践,参考一生收集的大量民间方剂,埋头刻苦著作。最终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此书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是中医学的源泉。华佗读了他的《伤寒杂病论》后也十分兴奋地夸赞说:“此真活人书也!”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有一句话说得好:“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这体现了张仲景高尚的医德医风,他的这种境界追求也成为后世医家的指路明灯,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6fFZBUj3ftSa8gc241l15nXfvXhSVvOJr6LMbKvQ5W79WR56hILlOrYH0/DbfQ1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