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韬光养晦

杨坚婚后不久,西魏政坛风云突变。

公元556年10月,一代枭雄宇文泰突发疾病,很快就去世了。

由于其世子宇文觉(宇文泰第三子,也是唯一的嫡子)当时才十五岁,临死前他把后事托付给了四十二岁的侄子宇文护。

宇文护是宇文泰的长兄宇文颢之子,此前的名望并不太高,也没有太大的战功,因此虽然有宇文泰的遗命,但仍然难以服众。

不过宇文护颇有手段,他马上找到了当时年纪最大的也是宇文泰最信任的柱国大将军于谨,取得了于谨的支持。

于谨德高望重,有了他的鼎力相助,宇文护终于控制了局面。

然而,他依然惴惴不安。

考虑再三,宇文护觉得,只有趁宇文泰刚死不久,余威仍在的时候篡夺西魏政权,建立新的王朝,才能让自己以新朝皇族的身份名正言顺地凌驾于各位柱国之上,才能彻底奠定宇文家族和自己的地位。

说干就干,很快,在宇文护的安排下,公元557年正月初一,宇文觉接受西魏恭帝拓跋廓的禅让,正式称帝,国号周,史称北周。

西魏就此被北周取代,表面看起来似乎波澜不惊。

其实不然。

当时西魏国内,除了宇文家族,地位最高的是六大柱国李虎、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和侯莫陈崇。

这六个人中,李虎已经于551年死了;李弼此时也已得了重病,不久于人世;剩余的四人中,于谨和宇文护结成了同盟,侯莫陈崇属于骑墙派,态度不明;赵贵则是心怀不满,史载其“每怀怏怏,有不平之色”;独孤信对北魏颇为忠诚,加上北周建立后,自己的职位明升暗降,由掌握兵权的大司马被改任了掌管礼仪的大宗伯,显然已被架空,因此也感到非常失落。

而宇文护又极为跋扈,他执政后很快就规定所有与军事有关的决策,都要得到他的许可。

这让赵贵更为不满,于是他找到了独孤信商量,打算发动政变铲除宇文护。

独孤信生性谨慎,竭力阻止,最终政变计划胎死腹中。

但这事却被盐州(今陕西定边)刺史宇文盛告发了。

随后宇文护先发制人,在赵贵入朝时将其诛杀。

对于威望更高的独孤信,宇文护没敢马上下手,只是以同谋罪罢免其职务,但仅仅十多天后,就逼令其自杀。

一代美男就这样饮恨而死。

独孤信身后的名气更多的却是因为他的女儿们。

北周明帝宇文毓登基后,其妻子也就是独孤信的大女儿被立为皇后,史称明敬皇后;他嫁给李昞的四女儿则在其子李渊称帝后被追封为元贞皇后;而在杨坚建立隋朝后,他的小女儿独孤伽罗自然也成了皇后,史称文献皇后。

一门三后,独孤信是当之无愧的史上最牛岳父,史称“三代外戚,何其盛哉”!

不过,小子我却觉得,独孤信这个最牛岳父其实很不实惠——等到他的女儿当上皇后的时候,他早已去了另一个世界。

扯远了,回到正题。

赵贵、独孤信谋反被杀这事,其实疑点颇多,比如,宇文盛远在盐州,和赵贵、独孤信他们也没有什么深交,怎么会知道他们的密谋?再比如,以独孤信和赵贵的老到,怎么会这样只谋划而不行动?

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要找到谜底,恐怕比找到外星人还难。

但无论如何,赵贵和独孤信这两个对自己有严重威胁的人死了,宇文护终于松了一口气。

独孤信死后,考虑到北周刚建,人心未稳,宇文护没有对其家人大开杀戒,只是把他的妻儿都流放到了蜀地。

独孤伽罗因为一年前已经出嫁,才避免了被流放的命运。

看着曾经权倾天下的岳父,转眼间就家破人亡,17岁的杨坚第一次感受到了政治的残酷。

他彻夜难眠,不停地想:岳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下场?

因为他太杰出了,战功太大,威望太高,品德太好,长得还那么帅,怎么能不惹人猜忌?

鹿若没有滋补的鹿茸,貂若没有漂亮的毛皮,又怎么会死于猎人之手?

所以,在政治的舞台上,低调才是硬道理。

低调是政坛的通行证,锋芒是官场的墓志铭。

他一定,一定,一定要低调。

对北周帝国来说,公元557年是个多事之秋。

这一年9月,血气方刚的小皇帝宇文觉不满宇文护专权,暗中与身边的近臣李植、孙恒等人谋划,想要诛杀宇文护。

没想到宇文护耳目众多,他们还没来得及动手,阴谋就败露了。

宇文护果断处置,马上废掉了宇文觉(不久被宇文护杀害),处死了孙恒等人。

对于李植,他的处理方法却有所不同。

因为李植是大将军李远的儿子,而李氏家族在当时势力很大,李远和哥哥李贤、弟弟李穆很早就追随宇文泰南征北战,立下了大功,是宇文泰的铁杆亲信。

李穆曾经在战场上救过宇文泰的命,而李贤与宇文泰的关系更是亲如兄弟——宇文泰曾把自己的第四子宇文邕、第五子宇文宪寄养于李贤家。

因此宇文护没有杀李植,而是把他交给了李远,对他说,你儿子参与谋反,你看着办吧。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像黑暗中的萤火虫一样明显,那就是:只要你让儿子自杀,我就保全你的全家。

然而李远爱子心切,犯了糊涂,就跟那种刮奖时已经看到了“谢”这个字还奢望中奖非要刮出“谢谢惠顾”才死心的人一样糊涂——他不但没有杀掉李植,第二天还带着儿子来向宇文护求情。

这可惹恼了宇文护。

他立即杀掉了李植和几个弟弟,随后又逼迫李远自杀,连李贤、李穆也受到了牵连——两人都被削职为民,直到几年后才先后恢复职务。

新皇帝立谁呢?

当然是宇文泰的庶长子——24岁的宇文毓。

因为这一年宇文护得罪的人实在太多,他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立一个幼主。

很快,宇文毓正式登基,是为周明帝。

宇文毓是杨坚的连襟,按道理,他当皇帝对于杨坚来说是件好事;但在这种非常时期,道理往往不管用——他当皇帝对杨坚来说却未必有什么益处。

就在杨坚努力权衡利弊、考虑应对策略、正想到第八套方案的第七个步骤的第十三条细则的时候,他突然接到了一纸任命书——他被任命为右小宫伯。

按北周官制,宫伯是掌管皇宫宿卫的,右小宫伯相当于副侍卫长,可以经常接触到皇帝,也很容易飞黄腾达——古往今来,无论是文死谏还是武死战,他们提拔的速度往往不如宫内近臣;但另一方面,按北周官制,宫伯的直接领导却是大冢宰(北周官制,相当于宰相)宇文护,需要经常向宇文护汇报。

显然这一职务夹在皇帝和权臣中间,其实蛮尴尬的。

杨坚刚一上任,就发现了问题。

宇文护多次对杨坚主动示好,暗示他只要愿意投靠自己,一定会前途光明。

该怎么办呢?

杨坚回去咨询父亲。

杨忠只说了一句话:两姑之间难为妇,汝其勿往!——夹在两个婆婆之间最难相处了,你别去!

古代是一夫多妻,所以一个媳妇往往要面对两个甚至多个要求完全不同的婆婆。如果一个要你倒尿壶,一个要你烧面糊;一个要你知性,一个要你野性。你让这个媳妇到底听谁的好呢?恐怕迟早会得精神分裂症吧。

做这样的比喻,杨忠的意思非常明确,如今皇帝和权臣之间矛盾重重,胜负未卜。你要离他们远一点,千万别卷入进去,否则的话,那就是一片叶子卷入旋涡里——灭顶之灾!

听了父亲的话,杨坚没有回应宇文护的拉拢,而是小心地在皇帝和宇文护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保持着中立的态度,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事实上,杨忠也是这么干的。

当然,宇文护心里对他们这样的做派肯定是很不满意的。

然而杨家父子看上去没有任何野心,而且谨言慎行,对当时发生的各种事件都保持沉默,他也抓不到什么把柄,对他们无可奈何。

这段时间,据说还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按照《隋书》的记载,这件事的过程是这样的:

由于杨坚长相奇特,皇帝宇文毓怀疑他将来有可能当皇帝,对他很不放心。

于是他特意派著名的术士赵昭去给杨坚看相。

看过之后,赵昭回去向皇帝汇报说,看他的相貌,不过是做到柱国而已。

宇文毓放心了。

然而,过后赵昭却又偷偷对杨坚说,公当为天下君,必大诛杀而后定——您将来一定会做皇帝,但一定会大开杀戒才能安定。

不过,我觉得这事似乎非常不合理。

因为杨坚当时还不到20岁,无论从哪一方面看,他都不存在做皇帝的实力,对宇文毓完全没有任何威胁,宇文毓此时最大的对手是宇文护,他怎么可能会去猜忌杨坚呢?

也许,这根本就是“本故事纯属虚构”。

也许,这只是杨坚称帝后为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而编造出来的彻头彻尾的谎言,“必大诛杀而后定”这几个字,则是为他后来大肆屠杀宇文皇族做开脱。

当然了,这只不过是我的个人判断,你完全可以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如果你脑袋里装的是豆腐脑的话。

当然,不管这事是真是假,但有一点是真的:

杨坚这几年一直担任着右小宫伯这一职务,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在皇宫侍卫,几年如一日地与皇帝和宇文护都保持着距离,也几年如一日一直没有得到任何晋升。

他很郁闷,心里空荡荡的,喊一声都有回音。

但他依然很淡定。

因为他不得不淡定。

他知道忍耐是成功者的必需品,就像芥末是三文鱼的必需品、Wi-Fi是手机党的必需品一样。

他知道现在他不是主角,也不应该去做主角,在这种纷乱复杂、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去做主角,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他知道他现在的职责不是演戏,而是看戏。

因为皇帝和宇文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了。

其实宇文毓刚一上台,就和宇文护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在立后的问题上。

宇文毓的正妻是独孤信的长女,照理是皇后的必然人选,但宇文护却不同意,因为独孤信是死在他手里的,他怕独孤氏会对他不利,故而极力阻挠。

宇文毓却坚决不让步,和宇文护抗争了整整四个月,最终还是把独孤氏扶上了皇后的宝座。

可惜独孤氏红颜薄命,仅做了三个月的皇后就不幸去世了——是正常死亡还是另有蹊跷(有人怀疑她是被宇文护毒死的),我们不得而知。

宇文毓这种强硬的表现让宇文护感到非常不安。

为了试探皇帝的态度,他想到了一个以退为进的方法。

公元559年正月,他主动上表归政,把权力还给皇帝——当然,这不包括军权,调动军队的权力依然掌握在宇文护手中。

宇文毓毫不客气,照单全收。

他工作勤奋,思路清晰,把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很快获得了群臣和百姓的认可。

之后,他又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人事任免,甚至开始插手军队将领的任命。

这下子,宇文护沉不住气了:我对你假装客气,你当我是软弱可欺;我对你假装礼貌,你当我是痴呆傻帽。现在你居然还敢干涉军中事务,这是夺我兵权的节奏哇!

既然你不把我放在眼里,那我只能把你送进坟里!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宇文毓拉下马!

然而,宇文毓很得人心,宇文护不可能像之前废掉宇文觉一样名正言顺地废掉他。

但这难不倒权术高手宇文护。

直的不行就来歪的,正的不行就来邪的,明的不行就来暗的!

他派人在宇文毓的食物中下毒,毒死了宇文毓。

临终前,顽强的宇文毓强撑着病体写下遗诏,要求传位给四弟宇文邕。

公元560年,十八岁的宇文邕正式即位,成为北周帝国第三任皇帝,是为周武帝。

宇文邕是宇文泰第四子,自幼聪明过人,据说宇文泰生前就对他非常欣赏,曾这样夸奖过他:成吾志者,此儿也。

这样一个人当了皇帝,宇文护当然是不放心的。

其实,本来他的如意算盘是打算在宇文毓死后立他年幼的儿子为帝的,但没想到宇文毓死前竟然当众立了这么个遗诏!

他打定主意,如果宇文邕不听话的话,就毫不犹豫地干掉他!

但宇文邕上台后的表现却让宇文护大感意外。

一上任,宇文邕就主动加封宇文护为都督中外诸军事,把所有的军国大事统统交给宇文护掌管,自己从不过问。

之后,他又下诏说,大冢宰晋国公,克成我帝业,安养我苍生,亲则懿昆,任当元辅。而可同班群品,齐位众臣。自今诏诰及百司文书,并不得称公名——大冢宰晋国公,助我完成帝业,安养天下百姓,而且既是我的兄长,又是国家的首辅,怎么可以和一般大臣一样的待遇呢?从今以后,所有诏令和百官文书都一律不能直称他的名字。

而宇文邕本人对宇文护也特别尊重,每次陪宇文护去见太后,他总是让宇文护坐下,自己则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

但宇文护对宇文邕依然存有戒心。这家伙会不会是装出来的呢?

直到发生了一件事以后。

公元563年正月,宇文邕出巡原州(今宁夏固原),却在当晚就匆匆忙忙赶回了长安。

百官都觉得很奇怪: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大司徒、梁国公侯莫陈崇偷偷对亲信说,我听算命的人说过,晋国公今年不吉利,皇帝今天突然回来,估计是晋国公死了。

宇文护死啦?

这个消息实在是太劲爆了,很快就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

然而侯莫陈崇这次显然判断错了。

宇文护身体健康得很,宇文邕这次回京其实另有他事。

消息很快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

宇文邕得知后,立即高度重视,马上召集群臣,当众对侯莫陈崇严加斥责。

侯莫陈崇惶恐不已,赶紧跪下谢罪。

但宇文护却依然不肯放过他。

当天夜里,他就派兵包围了侯莫陈崇的宅邸,逼其自尽。

侯莫陈崇是西魏开国元勋,六柱国之一,德高望重,是当时唯一可能和宇文护抗衡的人物,但宇文护要杀他,宇文邕却连一个屁也没放。

这下,宇文护对宇文邕算是放心了,宇文邕真的是个软得不能再软的软蛋,比熟透了的柿子还软,比他家里的婢女还听话!

到此时为止,西魏六大柱国,除了于谨比较识相,已经告老不问世事、李虎李弼因死得较早得以善终外,其余的三人都死在了宇文护的手里。

北周的创业元勋,这时已经所剩无几,可见当时斗争的惨烈。

而杨家虽然过得也很压抑,但却依然幸存了下来。

这段时间,无论是杨忠还是杨坚,都表现得非常低调,非常沉默,只是埋头于本职工作,对朝政表现得漠不关心,也从不乱表态,以免被抓到口实。

因为他们知道,龙也有蛰伏的时候,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活下来才是硬道理。

因为他们知道,蹲下是为了更快地起跑,忍耐是为了更好的机会。

因为他们知道,无为是有为的序曲,低调是高调的前奏。

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没有血性,而是有理性;这不是不坚强,而是不勉强;这不是不行动,而是不轻举妄动,不逆势而动!

杨忠父子的表现让宇文护觉得,虽然他们不一定十分可靠,但还是有一定利用价值的,对他们要有时冷有时热,有时打压有时重用——就像恋爱经验丰富的女人考验自己的男朋友那样。

公元563年9月,宇文护决定联合突厥,出兵讨伐北齐(东魏已于550年被北齐取代),第一个想到的带兵将领就是杨忠。

此时杨忠已经升为柱国大将军,爵位是随国公,时隔多年,他终于再次得到了统兵出征的机会。

杨忠督帅大将军李穆等人,统领一万精锐,绕道塞北,势如破竹,连克北齐二十余城,接着又与突厥军会合,继续挥师南下,直逼晋阳(北齐别都,今山西太原)。

随后,杨忠率军与北齐军主力在晋阳城下决战。

尽管杨忠和他的部下十分英勇,但由于盟友突厥人的临阵脱逃,北周军寡不敌众,最终失利,无奈只得退兵。

不过,此战虽然没有取得预定的战果,在周齐关系史上却是一大转折。

自从公元534年东西魏分裂以来,整整三十年中,一直都是北齐(东魏)占据主动,北周(西魏)军从来没进入过北齐腹地,但此次周军竟然可以长驱直入地兵临晋阳城下,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

这让当时的北齐皇帝高湛吓破了胆。

之前每到冬天,只要黄河一结冰,北周生怕北齐军会过河攻击,就要专门派人凿冰;从现在开始,情况反了过来,轮到北齐军在每年冬天凿冰了。

显然晋阳一战意义十分重大,周武帝宇文邕对杨忠的突出表现大加赞赏,打算加封其为太傅(荣誉职务,三公之一),但宇文护却横加阻挠,坚决不同意——因为杨忠至今没有向自己表态效忠,当然要继续压制他,直到他改变态度为止。

就这样,杨忠不仅没得到任何封赏,反而被赶出了京城长安,外放为泾州(今甘肃泾川)刺史。

对这样的不公正待遇,杨忠毫无怨言,立刻打点行装上任。

公元564年10月,宇文护决定再次伐齐,这次他亲自挂帅,齐国公宇文宪(宇文泰第五子)、柱国达奚武、王雄、尉迟迥(宇文泰的外甥)等周军大将悉数出动,总兵力达二十万,声势浩大,进攻洛阳。

而杨忠则被有意冷落——他只是奉命率偏师出塞北策应。

然而这次出征的结果让宇文护大失所望:北周军主力在洛阳城北的邙山被段韶、斛律光、高长恭率领的北齐军击败,伤亡惨重,还损失了老将王雄,最终狼狈逃回关中。

杨忠也只得随之退兵,回到驻守的本镇泾州。

这几年,杨忠仕途不顺,杨坚呢?

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说杨忠是不被重视的话,杨坚则是彻底被忽视,被无视。

自从557年他被任命为右小宫伯以来,整整八年的时间,他就一直都没挪过窝——除了在周武帝即位时改为左小宫伯,换了一个位置以外。

这八年,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带着侍卫们在皇宫站岗,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除了重复,还是重复……

这八年,他身边经过了很多人。

这八年,他身边发生了很多事。

这八年,很多当年和他一起出道的伙伴们早已经节节高升,可他却像沉睡在水底的文物一样毫无动静,不仅得不到任何升迁的机会,还要时时刻刻提防宇文护的迫害!

父亲屡建功勋,却屡屡都被打压;自己恪尽职守,却从来没人注意。可想而知,杨坚的心情有多么苦闷,有多么失落!

有的人在失落的时候,想到的是放弃,是自暴自弃;也有的人在失落的时候,想到的是改变,彻底改变!

显然,杨坚是后一种人。

杨坚在心里发誓:总有一天,我要掌握最大的权力,生杀予夺,都由我定夺;世间万物,都由我主宰!

然而,理想虽然璀璨,现实却依旧摧残。理想虽然诗意,现实却依旧失意。

他依然只能每天上班,带着侍卫们在皇宫站岗,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除了重复,还是重复……

在这段失意的日子里,唯一能给他慰藉的是他还有一个温暖的家,妻子独孤氏对他非常体贴,他的长女杨丽华也在公元561年出生,让他品尝到了做父亲的快乐。 JJJM9pcN+A23ZSDyjtYmoufYYikCFM5GC+j5X7GC9Z5vdaUDLl+E6JxuGtRoxse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