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镇位于巍峨的大青山北麓,是北魏时期为防范柔然而建立的边防六镇(其余五镇分别是沃野、怀朔、抚冥、柔玄、怀荒)之一。
这里鲜卑人、汉人、匈奴人等各民族混居,天野苍茫,水草丰茂,牛羊成群,一派塞外风光。
杨坚的父亲杨忠就出生在这个边陲小城。
按史书记载,杨坚家族出自关中著名的世家大族弘农杨氏,是东汉太尉杨震的后代。
不过,这恐怕只是附会而已。
原因很简单。
杨坚的父亲杨忠,与杨震的曾祖同名,其子杨广和杨俊,则分别与杨震的九世孙和七世孙同名,而当时的士族对这方面有极其严格的规定,不会出现这种冒犯祖先名讳的现象。
另外,当时世家大族互相婚配,绝对不会和庶族通婚——比如出自弘农杨氏的杨侃把女儿嫁给了另一个关中大族京兆韦氏的韦孝宽,而弘农杨氏另一位代表人物杨素的妻子则来自顶级名门荥阳郑氏,但杨忠的妻子也就是杨坚的母亲吕氏却来自名不见经传的寒门。
所以,大多数史学家认为,杨坚家族和真正的弘农杨氏之间的关系,大约只相当于西安和西雅图的关系——除了有一个字相同外,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事实上,杨坚家族可追溯的先祖是十六国时期的北平太守杨铉,其子杨元寿在北魏初年被任命为武川镇司马,从此杨家一直生活在这里,到杨忠已经是第五代了,算得上是土生土长的武川人。
本来,杨忠可以和他的祖辈一样,在大草原上当兵、戍边、娶妻、生子,平凡、平淡、平安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然而生活却如明星的爱情一样——总是充满了意外。
一场变故彻底改变了几乎所有武川人的命运,也彻底改变了杨忠的命运。
这就是始于公元523年、席卷整个北魏帝国北方边境的六镇大起义。
这场变故导致包括武川镇在内的六镇地区成为一片废墟,杨忠和其父杨祯也被迫随着大批流民一起流落到了河北。
不久,杨祯战死,杨忠成了孤儿,只得继续流浪。
在山东泰山一带,18岁的杨忠邂逅了寒门女子吕苦桃——从这个苦字的名就能看出吕苦桃也是个苦命人。
两个苦命人同苦相怜,很快就组成了双黄连——结成了夫妻。
杨忠终于感觉生活有了盼头,他多么想在这里安定下来呀!
然而,他的坏运气就像是下坡路段上的超载大货车——根本就刹不住。
婚后没多长时间,南方的梁朝趁北魏帝国内乱,出兵北上到了山东,结果,倒霉的杨忠又被梁军掳掠到了江南。
在异乡孤独而郁闷地过了五年后,杨忠被编入梁朝名将陈庆之的北伐军,随军北上到了洛阳。
陈庆之的北伐失败后,杨忠留在了北方,被任命为统军。
此后他被派到了荆州,成为武川老乡独孤信的部下,两人并肩作战,结下了很深的友情。
公元534年,北魏正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
东魏定都邺城(今河北临漳),由丞相高欢控制;西魏则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实权掌握在权臣宇文泰的手里。
宇文泰和麾下很多大将如李虎(唐高祖李渊的祖父)、赵贵、侯莫陈崇、梁御等人都是武川人,因此杨忠自然加入了西魏一方,之后他又和独孤信一起奉命南征,和东魏争夺荆州,失利后投奔梁朝,两年多后才重返西魏国内。
由于杨忠有勇有谋,很快就得到了宇文泰的赏识和重用。
杨忠长得高大威猛,其勇武非常有名,据说他在跟随宇文泰一起狩猎时,曾经徒手制服一头猛虎,他左手抱其腰,右手拔其舌,令这只猛虎当场毙命。
而《水浒传》里的打虎英雄武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打死一只老虎,跟杨忠比起来,可真称得上是人符其名——武力值稀松得很。
北朝人称猛兽为“掩赡”,宇文泰为表彰杨忠,还特意把“掩赡”两个字赐给他,作为他的字。
除了有万夫不当之勇,更难能可贵的是,杨忠还很有韬略,史载其“识量沉深,有将帅之略”。
此后,杨忠跟随宇文泰参加了多次会战,屡立战功,成为西魏最知名的大将之一。
公元538年,东西两魏在洛阳北郊的河桥再次大战,最终西魏落败,但东魏也元气大伤,无力发动新的进攻,从此两国出现了短暂的和平时期。
随后的几年,杨忠率军驻扎在靠近潼关的同州(今陕西大荔),以防备东魏的进攻。
由于之前一直漂泊不定,和妻子聚少离多,除了有一个女儿外,杨忠至今还没有子嗣,现在他终于暂时稳定下来,可以抓紧时间进行自己的造人计划了。
正所谓天道酬勤,经过一番努力,人近中年的他终于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儿子——杨坚。
在中国古代的各种史书中,几乎每个开国皇帝出生的时候总是有很多神异的现象,以表示他们是天命所归,天生不凡。
比如,按照《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出生就根本没他爹什么事,刘邦是他母亲与蛟龙野合而生下的孩子,是名副其实的龙种,也是名副其实的野种、杂种。
不过,后来的史家觉得这个故事实在是太重口味,实在是太有伤风化,实在是太不利于封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所以就纷纷改成了其他的说法。
关于杨坚的出生,《隋书》《北史》等史书是这么记载的:
西魏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农历六月十三日的晚上,杨坚出生在同州(今陕西大荔)一座名叫般若寺的寺庙内。
他出生的时候,赤光满室,紫气充庭——室内充满了红得发紫的光芒,照得每个人的脸上都跟茄子一样。
由于当时正值盛夏,天气极为炎热,卧房就像桑拿房一样让人浑身冒汗,吕苦桃赶紧给婴儿扇扇子降温,没想到却把孩子搞得几乎气绝,命悬一线。
就在这紧急时刻,忽然来了个神尼(也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自称法号叫智仙,刚从河东(今山西西南部一带)赶来,是特意来救小杨坚的。
果然,智仙略施法术,就救活了奄奄一息的婴儿,随后她对杨忠夫妇说:这孩子是个怪胎!
杨忠的脸一下子就绿了。
智仙连忙改口:我的意思是,这孩子的来历与众不同,绝对不能让他在俗世生活!
听了她的话,杨忠夫妇便将自家宅院的一部分改为佛寺,让神尼智仙在那里抚养杨坚。
过了一段时间,吕氏去寺里看望小孩,抱在怀里仔细端详,突然看见小杨坚头上长出了两只角,身上则长满了鳞片(记住,你不是在看《西游记》,也不是在看《白蛇传》,这的确是正史的记载),顿时她吓得花容失色:哇,这孩子果然是个怪胎!
惊恐之下,她的手一软,把孩子摔到了地上。
智仙慌忙把小杨坚抱了起来,埋怨地说:已惊我儿,致令晚得天下。——哎呀,这次已经吓到我的孩子了,推迟了他得到天下的时间!
从此,吕苦桃再也不敢随便去看孩子了。
就这样,在13岁前,杨坚一直跟着智仙在寺庙里生活。
在智仙的精心照顾下,杨坚慢慢地长大了。
智仙给他取了个小名叫那罗延,那罗延取自梵文Narayana的音译,是指金刚力士的意思。她认为他是护法金刚转世,注定会成就一番伟业,还郑重其事地对他说,儿当大贵,从东国来。佛法当灭,由儿兴之——你从东方来,将来会大富大贵。佛法会被灭,但还会由你而重新兴盛。
对智仙的话,杨坚深信不疑。
他知道自己不是一般人,因为他的外表也与常人不同。
具体来说就是:
龙颔——下巴像龙一样往前突出;
目光外射——目光锐利得像刚淬过火的刀锋一样;
有文在手曰“王”——手掌的生命线、爱情线、事业线,正好组成了一个“王”字,我个人估计这和某些景区把两块离得很近的石头命名为情侣峰、一块又细又高的石头命名为仙女岩差不多的意思,基本属于无中生有,牵强附会;
长上短下——上身长,下身短,蹲着和站着一样高;
最奇葩、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
他的额上有五柱入顶——额头上有五个隆起的肉瘤像山峰一样绵延起伏一直贯通到头顶。
这些记载是真实的吗?
如果你完全相信它是真的,我觉得你应该马上去安定医院挂号。
事实上,这些东西大多是虚构出来的,你可以当它是神话,可以当它是童话,也可以当它是屁话,但绝不可以相信它是真话。
《隋书·礼仪一》里的一句话也许说明了一切:
初,帝既受周禅,恐黎元未惬,多说符瑞以耀之——当初,隋文帝刚当上皇帝的时候,怕黎民百姓不服,便编造出很多神话来美化自己。
可见,杨坚相貌的奇特、出生时的奇事,估计都是因为杨坚称帝后,为了让大家相信他有天命而杜撰出来的。
由于杨坚是通过政变上台的,得位不正,所以编造出来的传说也特别多,特别离奇,特别不靠谱。
这就跟越是差学生越是怕别人问成绩是一样的道理。
当然,杨坚出生在寺庙里,由尼姑智仙抚养长大,智仙给他起的小名叫那罗延,这些应该都是事实。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在那个时候,佛教极为盛行,上到皇帝,下到普通百姓,大多是佛教信徒。
杨忠夫妇也不例外,好不容易才中年得子,为了保佑孩子的平安,他们选择在佛寺生产也是符合常理的。
而当时东西魏势不两立,连年大战,杨忠戎马倥偬,行踪不定,吕氏有时也要随军照顾丈夫,所以他们把儿子托付给智仙这样一个自己信得过的尼姑,完全是可能的。
而按照《佛祖历代通典》记载,智仙其实并不是专门从河东赶来的什么神尼,而是一直在般若寺修行的普通尼姑,和笃信佛教的杨忠夫妇本来就非常熟悉。
吕氏分娩后,杨忠感觉智仙为人可靠,她办事,我放心,便决定把小孩交给她培养。
我觉得,这也许才是事实的真相。
时间的洪流滚滚向前,世间的万物时时在变。
就在杨坚在清冷的寺庙里一天天成长的时候,外面的世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元543年,东西魏在洛阳北面的邙山大战了一场,此役最终西魏落败,损兵折将,元气大伤。
战后,宇文泰不得不打破北朝一直以来只用鲜卑人当兵的老规矩,大量招募汉人入伍,为了把胡汉士兵融合在一起,宇文泰开始改革军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府兵制就此诞生。
府兵制的顶端设立了八大柱国,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
八柱国中,宇文泰是三军总司令,当然不会只统一军;元欣则是北魏皇族的代表,就跟现在流行的无镜片眼镜框一样——有名无实,纯粹是用来装点门面的。
其余的六大柱国则每人督帅两位大将军,共有十二位大将军。
十二位大将军分别是:元赞、元育、元廊、宇文导、侯莫陈顺、达奚武、李远、豆卢宁、宇文贵、贺兰祥、杨忠、王雄。
由于战乱频仍,当时的西魏政权是军政合一的,因此这八柱国加十二位大将军不光是军队的统帅,还是国家的领导核心。
一个后来创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的、被史学家称为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新集团也就此横空出世!
杨忠作为十二大将军中的一位,也成了这一集团的重要成员,成为当时西魏最显赫的二十人之一!
之后,宇文泰又对部分汉族出身的高级将领赐予鲜卑姓,杨忠被赐姓普六茹,从此杨坚的官方名字就变成了普六茹坚。
不过外面世界的巨变,并没有对寺庙中的小屁孩儿杨坚产生太大的影响,他每天依然是暮鼓晨钟,吃斋礼佛,按时吃饭,到点睡觉,定期修剪手指甲。
安静的环境,无边的孤独,让年少的他形成了深沉寡言、喜怒不形于色的内向性格。
清苦的生活,刻板的作息,让年少的他形成了坚忍不拔、不向困难低头的刚强意志。
父亲的激励,智仙的鼓励,让年少的他形成了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万丈雄心。
虽然他的外表看起来像湖水,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但他的内心却像雄鹰,时时都渴望一飞冲天!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念头像雨后的青苔一样不停地疯长,这个念头像雨后的池塘一样不停地泛滥,这个念头不停地勾引着他,让他的内心感到无比痒痒!
他无时无刻不渴望能够早日离开佛寺,去闯荡,去打拼,拼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这一天终于来了。
公元553年,十三岁的杨坚走出了佛寺的大门,进入太学读书,迈向了他日夜期盼却又有些陌生的那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