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方叛乱

听了韦孝宽和杨尚希的汇报,杨坚对尉迟迥的动向已了如指掌,不过此时他还不想大动干戈,便派自己的心腹破六韩裒(读póu)前往邺城,安抚尉迟迥,大致意思是:韦孝宽身体有恙,来不了相州。所以您就不必来长安了,继续当相州总管吧。

然而杨坚给破六韩裒的真正任务,却是要他暗中联系相州总管府长史晋昶等人,让他们找机会偷偷干掉尉迟迥——晋昶是杨坚的老朋友。

但尉迟迥毕竟老谋深算,对杨坚的意图洞若观火——哼,你会有这样的好意?谁信!我若当真就是天真!

他装作若无其事,暗中却让人严密监视破六韩裒,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密谋,随即他果断行动,杀掉了破六韩裒、晋昶等人。

杀了朝廷派来的使者,造反的意图当然是再也无法掩盖了。

于是,尉迟迥登上邺城城楼,召集文武士民,慷慨激昂地发表了动员演讲:杨坚以凡庸之才,借后父之势,挟幼主而令天下,威福自己,赏罚无章,不臣之心,路人皆知。我位居将相,与国舅甥,同休共戚,义由一体。焉能坐视不管!大丈夫,男子汉,有了快感就要喊,有了不平就要反!……

他的演讲极富鼓动性,一时间现场掌声雷动,杀声震天,呼叫声惊天动地,呐喊声震耳欲聋。

之后尉迟迥当场宣布奉赵王宇文招的小儿子(宇文招入朝后,其幼子留在了封地襄国,即今河北邢台)为主,自称大总管,设置百官,正式起兵造反。

消息传到长安,杨坚并没有感到慌张,这一切他其实早有预料——该来的终于来了。

他深吸了一口气,来到丞相府后的院子里。

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他脑子里有两个念头,一个是全力以赴,另一个也是全力以赴!

他知道,事到如今,自己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只有全力以赴,闯出一条血路!

他没有犹豫,马上以皇帝的名义下诏任命韦孝宽为行军元帅,以郕国公梁士彦、乐安公元谐、化政公宇文忻、濮阳公宇文述、武乡公崔弘度、清河公杨素、陇西公李询七人为行军总管,出兵讨伐尉迟迥。

这是杨坚所能动用的最强阵容,这是杨坚所能投下的最大赌注!

这七位行军总管中,梁士彦、宇文忻两人在平齐时就已大放光彩,如今梁士彦官居上柱国,宇文忻则是柱国。

元谐是杨坚在太学时的同窗好友,后来凭借军功升任大将军,杨坚辅政后,把他引致左右,非常倚重。

崔弘度,出身于顶级士族博陵崔氏,容貌魁伟,膂力过人,在平定北齐、攻打淮南等几次大战中均屡建战功,此时的职位是上大将军。

李询是申国公李穆的侄子,时任大将军。

宇文述也是将门之子,其家族和北周皇族一样出自代北武川,不过虽然既是同姓又是同乡,但他这一支和北周皇族却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据说其远祖本姓破野头,因役属于鲜卑宇文部的首领宇文逸豆归(北周奠基人宇文泰的五世祖)而改姓宇文氏。宇文述之父宇文盛曾任盐州刺史,后因向宇文护告发独孤信、赵贵谋反而飞黄腾达,官至大宗伯。

宇文述本人不仅弓马娴熟,骁勇过人,而且处事圆滑,八面玲珑,宇文护主政的时候他是宇文护的亲信,宇文邕亲政后他也照样受信任,先后担任左宫伯、英果中大夫等要职,如今杨坚做了丞相,他摇身一变又成了杨坚的死党,此次也被委以重任。

七总管中,对后来的隋朝影响最大的是杨素。

杨素出身于北朝著名的官宦世家弘农杨氏,他少年时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因此当时人都不看好他,只有其堂祖父西魏太子太傅杨宽非常器重他:杨素不是一般的人!

长大后的杨素一表人才,尤其是有一把跟关羽一样漂亮的长须,更显得气度不凡。除了长得帅,他还多才多艺,能文能武,书法、文章、骑射、泡妞样样精通。

凭借世家子弟的身份,他很早就出仕了,先后担任记室、礼曹、大都督等职,但他真正崭露头角却是在其父杨敷去世后。

杨敷当时担任北周汾州刺史(治所今山西吉县),在公元571年的汾北一战中,他被二十倍于己的北齐军包围,率部死守孤城数十天,因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不得已出城突围,但最终还是寡不敌众兵败被俘,之后他坚贞不屈,拒绝了北齐的多次招降,不久就忧愤而死。

杨敷只是一个小州刺史,职位并不高,而且毕竟是打了败仗,又没有战死疆场,因此杨敷死后没有得到任何朝廷的追封。

杨素对此却愤愤不平——父亲为国家奋战到了最后一刻,怎么能这样被忽视!

他决心为父亲争得该有的荣誉,便多次向皇帝宇文邕上表申诉。

宇文邕驳回了他的申请——一个败军之将,还要什么追赠!

杨素是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便一而再再而三不停地上表。

宇文邕终于被惹烦了——妈的,你当这是卖保险哪,拒绝了十次还来!

一怒之下,宇文邕扬言要杀了他。

没想到杨素依然毫不屈服,还大声说道,臣事无道天子,死是应该的!

宁可死也要为父亲争得荣誉,杨素那种“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非凡勇气震慑了宇文邕,他觉得这个年轻人非常不简单,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

于是他当场答应了杨素的要求,追赠其父杨敷为使持节、大将军,谯、广、复三州刺史,谥忠壮,并且加封杨素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从此,宇文邕对杨素日渐器重,还经常让他撰写诏书,每次杨素总是一挥而就,辞意兼美文采卓然。

宇文邕对其非凡的才华极其欣赏,便鼓励他说,善相自勉,勿忧不富贵——努力吧,不要担心将来得不到富贵。

杨素的回答却出人意料: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我无心追求富贵,只怕富贵会来逼我!

这就是杨素,一个自信到自负的人,一个狂放到狂妄的人!

公元575年宇文邕率军第一次伐齐的时候,年轻气盛的杨素自告奋勇担任先锋——做一个起草诏书的文人不是他的目标,他要的是征战沙场建不世之功!他要的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第二年他又参与了平齐之战,战后被加封为上开府,之后先后在王轨、韦孝宽的麾下与南陈作战,屡建战功。

杨坚任丞相后,善于站队的杨素很快就投入了杨坚的怀抱,颇受信任,这次也被任命为行军总管。

七位行军总管中,宇文忻曾随韦孝宽镇守玉壁,梁士彦、崔弘度、杨素则在周宣帝时期曾跟韦孝宽攻取淮南,四人都是韦孝宽的老部下;元谐则是杨坚的同窗好友;宇文述是新近投靠杨坚的;而李询之所以被重用则很可能是为了争取他叔叔李穆的支持。

公元580年6月10日,韦孝宽和七总管率部出发了。

然而此时对于杨坚来说,形势却越来越危急。不利的消息就如重感冒时的鼻涕一样不停地冒出来!

青州(治所今山东青州)总管尉迟勤是尉迟迥的侄子,尉迟迥起兵后第一时间就联络了他,一开始尉迟勤有些犹豫,还把尉迟迥的信送到了长安,但很快他就改变了态度,决定追随自己的伯父。

除了尉迟勤,荥州(治所今河南荥阳)刺史宇文胄(宇文护之侄)、申州(治所今河南信阳)刺史李惠、东楚州(治所今江苏淮阴)刺史费也利进、潼州(治所今安徽泗县)刺史曹孝远等各据本州,徐州总管府司录席毗罗占据兖州(今山东兖州)、前东平郡守毕义绪占据兰陵(今山东枣庄东南),纷纷响应尉迟迥。

随后,尉迟迥又派部将先后攻克了建州(今山西晋城)、潞州(今山西长治)、曹州(今山东定陶)等地。

一时间关东地区大半都归属了尉迟迥!

雪上加霜的是,郧州(治所今湖北安陆)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治所今四川成都)总管王谦也反了!

司马消难本是北齐的公子哥,其父司马子如是北齐创始人高欢的同乡好友,也是北齐开国元勋,官至尚书令。他本人则娶了高欢的女儿为妻,历任驸马都尉、光禄卿、北豫州刺史,后来因受到文宣帝高洋的猜忌,不得已于公元558年叛逃到了北周。

入周后,司马消难依然混得不错,先后出任大司寇、梁州总管等要职,后来其女被周宣帝宇文赟纳为小皇帝宇文阐的皇后,他因此更受重用,担任了四辅官之一的大后丞,不久出任郧州总管。

其实司马消难和杨坚的私人关系还算不错,他是杨坚父亲杨忠的好友,当年司马消难叛逃的时候,正是杨忠率军深入敌境五百里把他接到北周的,两人因此结下了很深的友情,还结为兄弟,后来每次杨坚见他,都以叔礼事之。

司马消难这次造反响应尉迟迥的动机挺令人费解。

史书上大多说因为他向来就轻于去就、反复无常。不过我觉得事实似乎并非如此,他之所以从北齐叛逃完全是被迫的,而这次的起兵更是让人难以理解。

按说凭他和杨坚的关系,如果他不反,跟着杨坚前途应该不会差;而跟随尉迟迥造反,失败了自然是一无所有,即使成功了,凭他的实力和威望也基本不可能取代尉迟迥成为新政权的领袖。

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干一件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的事,这是一个反复小人应该干的事吗?

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他脑子被地沟油炸过,要么他真的是忠于北周!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可能是唐僧;顶着“反复”头衔的司马消难不一定是反复小人,也有可能是北周的忠臣!

不过司马消难并不傻,他也早就为自己想好了退路——他所在的郧州和南陈接壤,万一失利他随时可以逃到南陈!

如果说司马消难对北周的忠心只不过是疑似的话,那么王谦毫无疑问是可以确诊的。

王谦也是个官二代,其父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的王雄,公元564年周齐在邙山大战,王雄力战而死,成了在战场上牺牲的北周最高级别将领。

作为著名烈士的子弟,王谦也因此特别受优待,父亲死后,年纪轻轻的他就被加封为柱国,袭爵庸国公,和杨忠、达奚武等老将并列。周武帝平齐后,他又再升一级——晋封为上柱国,不久出任益州总管。

王谦本人并没有多大才能,更没有什么战功,完全是因为承袭父荫而飞黄腾达,因此他深感皇恩浩荡,对北周政权感激涕零。

杨坚当丞相后,王谦为了自保,也曾派使者入京表示服从,但他始终觉得自己有点忘恩负义,良心上很是过意不去,感到愧对北周朝廷的大恩,因此在尉迟迥、司马消难先后举起反旗之后,他也按捺不住了,立即决定起兵,响应尉迟迥和司马消难。

一时间,三方叛乱,四面受敌,刚上任的杨坚遇到了空前的困难。

对有些人来说,小小的困难就可以把他们压垮;对有些人来说,越大的困难越会激发他们的斗志。

毫无疑问,杨坚是后者。

即使面临着如此的危机,他依然一着不乱,指挥若定。

他先是派自己的老同学柱国王谊率军前去讨伐司马消难,接着又命柱国梁睿(西魏太尉梁御之子)攻打王谦。 4hsnUEr4a8MtUqEP0D6uT2/kSJWFldfICPC0RBDis9WkEIWKmHV9Zlo3Pq0ldgy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