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馅儿饼还是陷阱

皇帝开不了口,遗诏该怎么写?

这个问题,刘昉没有和颜之仪商量。

因为他和颜之仪虽然同为皇帝的亲信,但性情迥异,关系不佳,两人就像油和水融不到一起去一样,根本说不到一块去。

真正和他水乳交融不分彼此的铁哥们儿是郑译。

于是,刘昉偷偷溜了出去,找到了郑译以及另外三个朋友御史大夫柳裘、内史大夫韦谟、御正下士皇甫绩。

柳裘本是南方人,后来江陵陷落后到了北周,曾担任过太子侍读;

韦谟出自关中大族京兆韦氏;

皇甫绩是韦孝宽的外孙,自幼父母双亡,由外祖父抚养长大,曾担任过郑译的副手——小宫尹。

他们都是宇文赟的亲信近臣,也都是宇文赟当太子时的旧人,共事多年,关系极为密切。

几个人在密室讨论遗诏的问题。

继承人是没有问题的——宇文赟早就把帝位传给了太子宇文阐。

然而,宇文阐此时才八岁,自理大小便还可以勉强,治理国家则根本没有可能,因此必须要有人辅政。

该由谁来辅政呢?

现在决定权就在他们手中,写谁就是谁。

当然,他们自己是不行的,毕竟他们只是皇帝的宠臣,没有战功,没有资历,让他们来辅政,就仿佛公司老板死了就让他的宠物狗来接管公司一样荒谬。

到底谁才合适呢?

郑译马上想到了自己的老朋友杨坚。

论公,杨坚曾担任过仅次于皇帝的首辅——大前疑,地位高,威望高,名声高;

论私,他是当今小皇帝的外公——虽然只是名义上的。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郑译认为杨坚是自己人!

“自己人”三个字,在中国古代,常常是决定一个人仕途升迁的最重要因素。

郑译这么一说,刘昉等人都表示赞成。

是呀,宇文赟过世,他们这帮先帝近臣就失去了靠山,如果按常理让皇族宗室摄政,这些人未必会对自己感恩戴德,更何况宇文宗室中年龄最长、威望最高的五王都不在京城;而让杨坚当辅政大臣,杨坚必然会感激他们的拥戴之功,他们也必然能永保富贵。

五个人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

随后,他们找到了杨坚。

杨坚对此毫无准备,不肯接受。

幸福来得太过突然,就总是会让人难以相信——到底是馅儿饼,还是陷阱;到底是躺着也中奖,还是躺着也中枪……他一时无法判断。

柳裘忙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天与不取,反受其咎。随国公你别犹豫了,否则就来不及了!

杨坚还是没有表态。

刘昉急了——明明是给你送超级大礼包的怎么搞得像在推销超级滞销产品一样,情急之下,他忍不住脱口而出:你要是想干,就赶快,不然我就自己干了!

这下杨坚放心了——刘昉等人的急迫态度告诉他,这一切肯定不会有假。

如此千载难逢万年难遇的好机会怎么可以错过?

机会只有一次,就是眼下这次!

当然机会和风险总是买一送一捆绑销售的,这样干的风险也很大——做了辅政大臣就是把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一着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然而,正如在不容易摔伤的沙滩上跑步肯定跑不快一样,没有风险,就不可能有骄人的成就!

人生能有几回搏,就算失败,我也认了!

想到这里,他没有再犹豫,立即答应了下来。

随后他以受诏侍疾的名义入宫。

在宫中的永巷东门,正好遇到了老熟人来和,杨坚连忙问他:我无灾障不?——我没有灾难吧?

来和回答,公骨法气色相应,天命已有付属——随国公你的骨法气色决定了你的命运,上天已经安排好了。

其实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句话说了跟没说一样——无论是杨坚发迹当皇帝,还是倒霉被砍头,都可以说得通。

这就是来和的语言艺术,这也是古今中外所有装神弄鬼者的语言艺术。

不过,在当时的气氛下,在当时的杨坚听来,来和的这句话还是很舒服的——天命已有付属,看来我是应了天命了。

如此一来,杨坚的心一下子定了不少。

而就在他进宫的当天,宇文赟就去世了,年仅二十二岁。

刘昉、郑译等人秘不发丧,随即起草诏书,任命杨坚为总知中外兵马事(大致相当于三军总司令)——枪杆子里出政权,要想成功掌权,首先当然要掌军。

刘昉等人签字后,又让颜之仪在上面署名。

颜之仪知道这肯定不符合宇文赟的本意——凭借他和宇文赟的关系,他当然知道宇文赟生前最不想见到的就是杨坚,怎么可能让他当此重任?

因此他坚决不肯签字,把笔一扔,厉声说道,先帝驾崩,嗣子年幼,担当顾命重任的应该是宗室亲王,如今宗室中赵王年纪最大,不管是论品德还是论和皇帝的关系,他都是辅政的唯一人选。你们这些人受先帝重恩,竟然吃里扒外把权柄送给一个外人!我宁可死,也不能做这种对不起先帝的事!

刘昉知道颜之仪是一个认死理的人,要改变这个倔老头儿的态度,难度不亚于改变太阳表面的温度。

于是他不再跟颜之仪多费口舌,只是冷笑一声,找人代签了事。

颜之仪随即被软禁起来。

就这样,杨坚掌握了禁卫军的指挥权,牢牢地控制了宫中的局势。

事情进展得如此顺利,杨坚的女儿杨丽华也功不可没。

虽然宇文赟立了五个皇后,但她毕竟是太子妃出身的原配,在后宫中威望最高,身份最贵,年份最久,如今自然是后宫当仁不让的主宰。

对于自己的父亲,她当然是要全力支持的。

后来杨坚追忆这段往事时就曾说过:公主有大功于我!

此时的杨坚仿佛已经开启了极速模式,精力比亚马孙流域雨季的降水还要充沛,思路比1080P的视频还要清晰,判断比数字显示的螺旋测微器还要精确……

他的脑子像一台咔拉咔拉响个不停、硬盘灯闪个不停的高速运转的电脑,不停地计算,不停地思考——虽然如今自己已经控制了宫中,但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而已。下一步他要物色几个真正的人才做自己的帮手。

事实上,他早就看中了两个命世奇才。

一个是李德林。

李德林本是北齐人,此人自幼就聪颖无比,被视为神童,是北齐著名的才子,北齐名臣高隆之、杨愔、魏收等人都对他推崇备至。后来他曾先后担任通直散骑常侍、中书侍郎等职,还曾和另一位名士颜之推两人同掌文林馆(大致相当于后世的翰林院)。

周武帝宇文邕对他也极为看重,在平定北齐后的第一时间就派人给他送去了一封亲笔信。信上说,平齐之利,唯在于尔。朕本畏尔逐齐王东走,今闻犹在,大以慰怀,宜即入相见。——平齐最大的好处,就是得到了你。我本来怕你跟齐主一起走了,现在听说你还在邺城,非常开心,请你马上过来和我相见。

随后李德林被接入宫中,宇文邕留他住了整整三天,与他探讨军国大事,两人交谈甚欢。

之后他被任命为内史上士、御正下大夫等职,参与机密。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一年多,宇文邕就去世了,而宇文赟上台之后重用自己当太子时的故人,李德林受到了冷落,一直郁郁不得志。

就在李德林长吁短叹、感慨怀才不遇的时候,杨坚派自己的堂侄邗国公杨惠(后改名杨雄)找到了他,给他带去了自己的口信:朝廷赐令我总管国事,责任重大。想与你共事,请勿推辞!

仿佛长夜见光明,仿佛饥渴见食品,杨坚这句话让失意已久的李德林感动万分,胸中顿时升起了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他激动地说道,必以死奉公!

另一个是高颎。

高颎自称出自河北大族渤海高氏(注意“自称”两个字),其父高宾原本是东魏的谏议大夫,因避谗言而逃到了西魏,成为杨坚岳父独孤信的亲信僚佐,被赐姓独孤氏。后来独孤信被杀,妻儿都被流放,很多人对独孤家避之唯恐不及,只有高宾一家依然不忘故主,经常和独孤伽罗来往。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杨坚夫妇也因此和高家父子结下了很深的友情。

高颎17岁出仕,担任齐王宇文宪府上掌管文书的记室。后来又历任内史上士、内史下大夫等职,周武帝平齐后,他升任开府,之后他又跟随越王宇文盛征讨稽胡,立有战功。

当时高颎的职位并不高,名气也不大,但杨坚慧眼识人,认为此人能谋善断,文武双全,是不可多得的奇才,想延揽他为自己所用,便让堂侄杨惠找到了高颎。

杨惠把来意一说,一直在怀才等遇的高颎立即欣然应允:愿受驱驰。即使大事不成,我高颎灭族也在所不惜。

在得到李德林和高颎的支持后,杨坚信心大增。

接下来,杨坚又想起了宇文赟的五个叔叔: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这五人不仅在皇族中辈分最高,声望最大,而且都曾领过兵,打过仗,立过军功,具有很大的号召力,一旦他们在外拥兵作乱,那麻烦可就大了。

经过仔细考虑,杨坚决定把他们全都召到京城来,便仍然让刘昉等人假借宇文赟的名义下诏,以赵王的女儿千金公主即将远嫁突厥(这是前一年就定下来的)为名,请五王回京观礼。

这理由合情合理,五王毫不怀疑就回来了。

此时杨坚面临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他的官职——到底他应该以什么样的名义来辅政呢?

刘昉等人提出的方案是:杨坚做大冢宰,刘昉任小冢宰,郑译为大司马。

自从宇文护死后,大冢宰这一职位的权力就大不如前,而刘昉、郑译两人一个想当自己的副手,一个想掌握兵权,这不是架空自己的节奏吗?

对这样的安排,杨坚当然是不满意的。

怎么办?

他找到了李德林。

李德林斩钉截铁地说,您的职务必须是大丞相、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缺一不可!至于刘昉、郑译,可以让他们当相府长史和相府司马!

杨坚连连称善。

随即他把这一决定告知刘昉、郑译两人。

刘昉、郑译两人顿时傻眼了。

他们并不是雷锋,他们之所以要冒险让杨坚辅政,本来就是想和杨坚平起平坐、分享权力的,现在倒好,居然成了杨坚的下属!

或者也可以这么说:本来他们想和杨坚一起进入新公司董事会,三个人都做股东,一起集体领导,只不过杨坚当总经理,他们俩一个做副总经理,一个做财务总监;而现在却变成了杨坚一个人持股百分之百,他们完全没份儿,杨坚是集董事长总经理于一身,而他们只能做总经理办公室的秘书,替杨坚打工,听杨坚的使唤!

杨坚,不,杨奸,你太奸了!

本以为你会知恩图报,没想到你是过河拆桥!

本以为赠你玫瑰,手有余香,没想到赠你玫瑰,只会手有瘀伤!

然而,他们再不甘心,再不情愿,又能怎么办呢?

杨坚位望隆重,名声显赫,且如今已掌握兵权;相比之下,他们实力有限,既无缚鸡之力,也无尺寸之兵,更无半点功绩,拿什么跟杨坚相抗衡呢?

以前他们一直是依附皇帝,现在皇帝已经死了,他们就像失去支撑的藤本植物一样不堪一击。如今如果不依附杨坚,他们能否生存,恐怕都是一个问题!

杨坚可以成龙成凤,但他们永远只能攀龙附凤!

所以,愿望很牛逼,现实很苦逼。对于杨坚的决定,他们除了接受,忍受,承受,逆来顺受,剩下的也就只能是怪自己自作自受! nQO3esIoRFC4rSeyFA41CU/iWqcHL1ylwVHQfvZwcTeO42aYufIAQw30wodwH8c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