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所干的一切,身为朝廷首辅——大前疑的杨坚当然都看在了眼里。
宇文赟胡作非为,肆意妄为,朝令夕改,人心尽失,如此岂是长久之道?
一个狂妄到把自己称为天的人,离他去西天的日子还会远吗?
杨坚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谋划。
他私下对自己的密友——时任大将军的宇文庆说,天元皇帝没积什么德,看他的相貌,寿命也不会长。加之法令繁苛,沉迷声色,我估计他的皇位长久不了。而且他把宗室重臣都外放到了地方上,羽翼都被剪除了,怎么可能飞得远呢?
随后他又分析说,尉迟迥(时任相州总管)身为皇亲国戚,有声望,也有野心,一旦国家有变,他一定会作乱。但他智量有限,子弟轻佻,恐怕很难成功。司马消难(时任郧州总管)反复无常,也很可能叛变。不过此人轻薄无谋,不足为患。王谦(时任益州总管)占据巴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他素无筹略,只怕会被别人所利用。
这样的话,如果不是洞悉朝廷人事,如果不是有足够的远见,如果不是有夺权的野心,怎么可能说得出来?
杨坚的野心,在他与另一位密友——时任司水大夫的郭荣的谈话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郭荣的父亲郭徽曾经和杨忠同事过,两家是世交,郭荣年龄又和杨坚相仿,两人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一直关系很好。
有一次,杨坚和郭荣在月下谈心。
杨坚说,吾仰观天象,俯察人事,周历已尽,我其代之——无论是从天象还是人事上来看,周朝都气数已尽,我将会取代它。
杨坚何以有如此大的口气?
这与他这一年多来建立的巨大威望有关。
杨坚性格沉稳,目光远大,而且思路清晰,做事果断,颇有大将之风,他的执政风格得到了上至百官下至百姓的一致认可。
这段时间,虽然宇文赟成天胡闹,但朝政在杨坚的主持下,却依然有条不紊,几乎没出什么乱子。
当初,宇文赟制定严苛无比的《刑经圣制》,杨坚曾多次委婉地劝谏,虽然最终没被接受,但杨坚此举也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杨坚的人脉也不可小觑。
他出身关陇集团核心,与当时很多大族都有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
他和八柱国之一的李虎之子唐国公李昞是连襟;他的次女嫁给了八柱国之一李弼的孙子李长雅;他的姐姐嫁给了北周元勋窦炽的侄子窦荣定;妹妹嫁给了北方大族陇西李氏的李礼成;他的二弟娶的是吴国公尉迟纲的女儿;三弟杨瓒娶的是周武帝宇文邕的妹妹顺阳公主……
杨家的故旧,如今很多都官居要职,如时任并州总管的申国公李穆曾是其父杨忠的下属,郧国公韦孝宽则曾是其岳父独孤信的好友……
而杨坚的朋友更是遍布朝野。
杨坚这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律己俭朴,待人豪放,在自己身上不舍得花钱,在别人身上出手却非常大方。朋友吃饭,他付账的次数最多;朋友办事,他送的礼金最多;朋友缺钱,他资助给你的金额会大到吓你一跳……
这样的人,连小子我都恨不得给他发“求交往”的信息。
这样的人,朋友怎么会不多呢?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眼见自己的威望越来越高,眼见宇文赟越来越猜忌,杨坚也越来越担心自己的安全,开始有了去地方任职以避祸的想法。
他的朋友李谔极力劝阻:如今亲王重臣都不在京城,正是随国公您大展拳脚的时候,怎么能轻易离开呢?
杨坚这才改变了想法。
是呀,虽然说伴君如伴虎,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要机会,就不要怕受罪;有志向,就不要怕踉跄!
那么,还是留在京城,且行且小心吧。
然而没过多久,令杨坚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这事得从杨坚的女儿杨丽华说起。
杨丽华温柔敦厚,而且性情大度,从不嫉妒,在后宫中人缘很好,威望很高,其他几个皇后和嫔妃们对她都很敬重。她自知管不了自己的夫君,一直都听之任之,但现在看宇文赟闹得越来越不像话,有时也难免会委婉地劝谏几句。
本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但宇文赟却对此大发雷霆。
在宇文赟的那几位皇后中,杨丽华出身最为高贵,也是唯一一个明媒正娶的,和宇文赟相处的时间也最久的,因此她对宇文赟不需要像其他几位那样献媚讨好。
她不仅不屈服于宇文赟的淫威,反而还据理力争。
没想到,她的这一举动竟然把宇文赟彻底惹毛了——他当场扬言要将杨丽华赐死。
关键时刻,杨坚在宫中布下的耳目发挥了作用,马上这个消息就传到了杨坚的府邸。
这种后宫中的事,杨坚不方便出面,便让夫人独孤伽罗火速入宫。
独孤伽罗一看见女婿就苦苦求情,连连磕头,求情求到声泪俱下,磕头磕到头破血流。
宇文赟这才勉强消了火气,放过了杨丽华。
为这一点点小事,宇文赟为什么会对杨丽华如此大动干戈?
显然,宇文赟此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指着月亮骂秃头——他如此为难杨丽华,目的其实是杨坚!
这段时间杨坚在朝廷中迅速做大,已有功高震主之势,让宇文赟越来越不舒服,便故意借题发挥,借杨丽华来警告自己的岳父。
对于有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人,宇文赟从来不会手软——他连自己的亲叔叔都敢杀,何况只是个岳父!
死神的脚步,已经逼近了杨坚!
果然,没过多久,宇文赟又无缘无故地对杨丽华发飙了,末了他还狠狠地说,我一定要族灭你家!
随后,他马上下令召杨坚进宫,对左右说,如果看到他神色有异,就立即杀掉他!
杨坚一入宫,就发现里面甲士众多,戒备森严,杀气腾腾。
宇文赟怒气冲冲,脸色铁青,目光狠狠地扫视着杨坚——如果他的眼神是子弹的话,恐怕杨坚早已经成了筛子!
看到这一切,杨坚知道自己的处境已经危如累卵,只要稍有不慎就会人头落地。
但多年的历练早就培养了他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的本领,他的信条是:要做大人物,先要有大人物的风度。
因此他依然从容不迫,一如平常,呼吸没有急促,还是16brpm;心跳没有加快,还是70bpm;血压没有升高,还是70~100mmHg。
无论宇文赟怎么发火,他都镇定自若,平静如水。
无论宇文赟怎么刁难,他都应对得体,毫无破绽。
苏轼曾说过,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毫无疑问,杨坚就是这样的有大勇者。
面对无懈可击的杨坚,宇文赟一时无法找到杀他的理由,只得暂时放过了他。
杨坚就这样逃过了一劫。
出宫之后的杨坚也吓出了一身冷汗,他知道宇文赟如今对自己已经是无比不信任,已经是无比忌恨,已经是必欲除之而后快,倘若自己再继续留在京城的话,肯定是凶多吉少,得赶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怎么办?
要想遂此心意,唯有自己的老同学郑译。
于是他找机会在出宫的路上截住了郑译,将其拉到僻静处,偷偷对他说:我想到外面去镇守一方,希望你帮我留意这样的机会!
郑译当即满口答应:随国公你德高望重,天下归心。你托付的事情我怎敢忘记,放心好了。
对这件事,郑译是有把握的。
因为他知道,宇文赟最近正在筹划征伐南陈的事。
宇文赟不是个没有追求的人,事实上,他一直想超过自己的父亲——父亲平定了北齐,统一了北方,他希望更进一步,消灭南陈,统一天下。
南征的总指挥,宇文赟打算让郑译来干,他希望郑译能像当年父亲的亲信王轨、宇文神举等人一样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彻底摆脱幸臣的形象。
郑译乘机对宇文赟说,平定江东这么大规模的行动,必须要有皇亲国戚或朝廷重臣出面才镇得住场面。我觉得随国公比较合适,不如让他去寿阳(今安徽寿县),以督办南征军务。
宇文赟对郑译一向言听计从,加之他早就对杨坚看不顺眼了,所以没有多想,当场就答应了。
公元580年5月5日,杨坚被正式任命为扬州(治所今安徽寿县)总管。
接到任命的杨坚心情非常复杂,之前急着想离开京城,现在真要走了却有些舍不得了——很多东西在将要失去的时候往往会格外留恋。
以前他在京城,是仅次于皇帝的大前疑,如果去了地方上,却成了一个普通的总管,这就相当于从总理变成省长,无论如何都会让人感觉有些失落。
自己到底该不该走呢?
他不由得陷入了思考。
他觉得,带鱼翻炒多了容易散碎,人折腾多了容易短命。宇文赟荒淫无度,起居无常,生活毫无规律,这样的人寿命估计不会长。如果他突然暴病身亡,自己在外地鞭长莫及,岂不是白白便宜了他人,那种“心仪的姑娘结婚了,新郎不是我”的感觉让人该有多么难受?
思来想去,杨坚没有马上动身,而是宣称自己得了足疾,需要养好病才能出发。
他的足疾是真的还是假的?
不知道。
反正他没走,留了下来。
常言道,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超出常人之运气。正是杨坚这一有意无意的举动,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就在5天后的5月10日深夜,宇文赟突然心血来潮,决定出巡,到了天兴宫(长安郊外的一座行宫)。
这种事对宇文赟来说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在他自己的眼里,他是个神,在正常人的眼里,他就是个神经病!
比如,前一年年底,他突然想起要去洛阳,便马上下令启程,他亲自驾马,日行三百里,还命令四位皇后(当时尉迟炽繁还没有入宫)和自己并驾齐驱,一旦有人稍微慢了一点,他就大加谴责,搞得人马劳顿,不时有人倒下。
因此这次半夜出巡,谁也没把它当回事。
生活中有个规律:当一件事谁都不把它当回事的时候,往往会出大事。
这次也是这样。
就在出巡的第二天,宇文赟突然得了重病,便连忙下令返回长安。
站着出去,躺着回来,刚回到宫里,宇文赟就觉得自己不行了,便马上下令把小御正刘昉、御正中大夫颜之仪两人召进寝宫,想让他们拟定遗诏。
刘昉是郑译的好友,经历也和郑译几乎完全相同——同样是官宦子弟出身,同样是宇文赟当太子时的旧友,同样善于察言观色,同样极受宇文赟的宠幸。
颜之仪呢,本来是南方人,和弟弟颜之推(《颜氏家训》的作者)两人很小就有才名,公元554年年底西魏攻陷江陵,颜之推逃到了北齐,颜之仪则被掳到了北周,因其才华出众被周明帝宇文毓任命为麟趾殿学士,后来周武帝宇文邕又让他担任侍读,辅导太子宇文赟读书,他和宇文赟朝夕相处多年,培养出了很深的感情。因此他虽然性情直率,屡屡进谏,但宇文赟依然非常信任他。
然而,等刘昉和颜之仪两人进宫的时候,宇文赟已经进入了弥留之际,说不出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