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曲凄美的爱情悲歌(译本序)

大仲马和小仲马都是法国十九世纪的著名作家。父子俩同名同姓,法国人为了加以区别,分别称之为“仲马父亲”和“仲马儿子”,这样直译显然不妥,中文译成“大仲马”和“小仲马”堪称神来之笔,使这对作家父子的名声在我国长盛不衰,他们的作品也得以广为流传。

大仲马(1802—1870)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他才思敏捷、写作勤奋,作品共有三百多卷,其中一八四四年发表的《基督山伯爵》和《三个火枪手》更是百读不厌的名著。这两部小说情节曲折、构思巧妙,富于浪漫的传奇色彩,使大仲马得以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小说专栏作家和通俗小说之王。二〇〇二年十一月三十日,在大仲马诞辰二百周年之际,他的遗骸被迁入巴黎的先贤祠,标志着他已经被公认为法国第一流的大作家,获得了与伏尔泰、卢梭、雨果和左拉并列的崇高地位。

小仲马(1824—1895)是大仲马和缝纫女工卡特琳娜·拉贝的私生子。大仲马把他们母子安排到乡下居住,直到自己成名后的一八三一年,才认领了已经七岁的小仲马,但仍然不认他的母亲。小仲马先是进了寄宿学校,后来就在大仲马家里生活。作为一个私生子,他在寄宿学校里备受歧视,甚至因不堪侮辱而与人打架。在被大仲马认领之后,他起初对父亲的情妇们颇为厌恶,但是久而久之,他逐渐适应了父亲一掷千金的豪华生活,自己也变成了一个花花公子。他在十八岁时遇见了绝色美女玛丽·杜普莱西,当时她身患肺结核,在接待客人的时候悄悄地咯血。小仲马体贴入微的关心使她深受感动,他们很快就成为情侣。玛丽先后当过一些富豪贵族的情妇,在他们的供养下过着奢华的生活。小仲马对她爱情有余而财力不足,只能到处借钱,以至债台高筑。他因此对那些老贵族非常嫉妒,不准她和别的男人来往,而她显然不可能满足他的要求,因此他们的结局只能是分手。

一八四六年,玛丽身患重病,小仲马却和父亲一起去了西班牙。等他在第二年二月十日回到巴黎的时候,玛丽已经于二月三日去世,小仲马看到人们正在拍卖玛丽遗物的场面。玛丽留下的遗嘱是拍卖财物还清债务,余下的钱赠送给乡下的外甥女,条件是她永远不能来巴黎。这份遗嘱包含着她对命运的控诉和对巴黎奢华生活的谴责,使小仲马深受震动。他满怀深情、抚今思昔,仅用一个月就写出了小说《茶花女》(1848),讲述了妓女玛格丽特和青年阿尔芒凄美的爱情故事,出版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从古至今的爱情小说浩如烟海,绝大多数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人遗忘,而《茶花女》却始终像一朵盛开的茶花那样永不凋谢。因为小说的情节不是出于作家的杜撰或想象,而是小仲马本人的切身经历。痛苦的童年和母亲的不幸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使他在声色犬马的生活中仍然良心未泯。和玛丽刻骨铭心的真爱,又使他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的不公,因而通过茶花女这个出身贫苦、堕入风尘又无法自拔的妓女的爱情悲剧,来揭露充满虚伪和罪恶的社会现实。这部兼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特色的作品,由于揭示了普遍的人性而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小仲马后来还创作了《百合的狄安娜》(1853)等小说,以及《半上流社会》(1855)、《金钱问题》(1857)和《私生子》(1858)等剧本,这些作品在当时很有影响,使他在一八七四年当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但是与想象丰富、妙笔生花的大仲马不同,小仲马是以他的成名作《茶花女》闻名于世的。他在把自己的经历改写成小说的时候,进行了充分的艺术加工,例如让女主人公玛格丽特不仅容貌出众,而且酷爱茶花,因而更显得气质非凡。他还增加了阿尔芒的父亲迫使她不要影响自己儿子的前程,阿尔芒又出于误解而当众羞辱她,使她忍辱负重地孤独而死的情节,更引起了人们对她的无比同情。总之与生活中的玛丽不同,小说中的茶花女已经成为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超凡脱俗的美貌和纯洁高尚的心灵,使她即使在风尘之中也光彩照人。

小说的开头描写拍卖茶花女的遗物,其中有普莱服神甫(1697—1763)的小说《玛侬·莱斯科》(1731),写的是贵族青年格里欧骑士和妓女玛侬·莱斯科为爱情而私奔,最后陷入绝境仍不后悔的故事。小仲马竞价买到了这本他心仪已久的小说,表明他的创作无疑受到了这部名著的影响。茶花女像玛侬一样心地善良,为爱情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但是她身上不再有玛侬的野性,社会的重压已经使她处于无力反抗的境地,她的形象预示着左拉笔下的娜娜。由此可见,小仲马的《茶花女》在法国爱情小说史上是一部承上启下的杰作。

一八五一年,小仲马把小说《茶花女》改编成五幕话剧,一八五二年二月二日首次上演时受到热烈的欢迎。这部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演变时期的戏剧,被誉为法国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开山之作。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被茶花女的故事所感动,把它改编为歌剧,于一八五三年三月六日在威尼斯首演,至今仍是全球上演率最高的歌剧之一,被誉为“世界歌剧史上最灿烂的宝石”。《茶花女》后来又数十次搬上银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巴黎甚至有人为茶花女的原型玛丽·杜普莱西修建了一座坟墓,上面用大理石雕刻了一束白色的山茶花。

《茶花女》在一八九九年由林纾(1852—1924,字琴南)译成中文,取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是我国翻译的第一部外国小说,也开创了我国译介法国小说的历史。林纾用文言文翻译,文笔流畅、生动传神,在当时轰动了中国文学界,严复曾有评价:“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后来无论是小说还是戏剧都出版了多个中译本,对我国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在一九六二年考入南京大学外文系法语专业,读到的第一本法国小说就是《茶花女》,至今还记得当时通宵不眠地一口气读完的情景。

本书译者王振孙先生出生于一九三三年,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的翻译家。他曾与郝运先生合作翻译了《左拉中短篇小说选》等作品,自己独立翻译了大仲马的《双雄记》、莫泊桑的《温泉》等小说约四百万字。他翻译的《茶花女》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被认为是权威的译本,相信本书的再版一定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吴岳添
二〇二〇年八月 hng3SyHncJcs4FEZ0nDzFZVObPkbU39EBmXO5ALNAjikX9TMjk5HZbAtLdlnc+k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