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当时伯南克、保尔森和纽约联储分行主席盖特纳(Geithner) 低估了金融系统的“蛛网”互联性——这种互联网结构使得如果其中一个节点特别是重要节点爆裂,那么会把整个资金流动系统拆得七零八落。他们错误地认为,整个金融市场对雷曼兄弟的破产“应该有心理准备”。而且在2008年春靠政府承诺担保让JP摩根去包下贝尔斯登之后,舆论压力很大,也就不想次次都由政府出面。弄不好形成惯性,事事求政府,要是惹火了“自称代表纳税人利益”的国会,就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场面。所以他们走出了一步错棋,冒险地放任雷曼破产。

2008年秋天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面临倒闭,美联储不得不出手,以避免债务违约互换合同市场爆炸。而当时美联储的“创造性”借款,已经把其账面贷出额(即资产)推到了1万亿美元的高点。这“创造性借款”管道大部分都是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应急上马的花样,其功能就是变换着名称给各个麻烦的金融机构送钱(当然起初创立的时候,大部分都打着“贷款”的名义,其实接受这些贷款的受援者基本都还不了),其中大部分是借给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此外还有专项立案提供给老摩根(JPMorgan)收购贝尔斯登的290亿美金的“肉包子打狗”贷款和购买AIG新增的大部分股份(所谓“国有化”)的850亿美金。

这种“创造性借款”(innovative lending)其实名副其实地“创造了历史”。因为这种做法已经违背了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资源的原则,等于让它直接跳入日常的私人借贷,而且越来越变成了私人银行机构借钱的第一来源(想想你身边的企业都直接跟把握创造基本货币大权的中国人民银行“贷款”会是什么样子)。这些行为已经引起了美国国会的不满,提出异议,这就使美联储的救市操作从一个金融的技术行动,变成一个政治博弈。

需要给大家解剖解剖“创新性借款”这个玩意。本来,美联储的日常操作,如前面介绍的几板斧,主要是间接调控,通过影响货币市场的利率,拉低则鼓励私人金融机构和企业发生贷款(这就是货币扩张),抬高则抑制私人体系发生贷款(即货币收缩——记住,你贷款了后再存入银行账户就让世界上的货币符号增加了)。这是正常的货币经济体系,是“中央银行(美联储)——商业银行或其他贷款机构——企业”三级结构。

如果大家都非常恐惧,那么商业银行这个中间一环就因为恐惧不敢借贷而失效了,整个社会的货币流动就要停止下来。这时怎么办呢?只好由那个能直接单方面填出带几个零的支票,用魔术变出(基础)货币的美联储来赤膊上阵了。不错,传统的第二板斧“贴现窗口”贷款也是由美联储魔术师写出货币(暂时)借给金融机构应急。但是通常的“贴现窗口”不是为这种前所未有的大危机设计的,因此卡得很紧,而且带有惩罚性——其一是贷款的利率比较高,其二是只对参与了美联储系统的商业银行提供,其三是这好像古代的脸上刺字,任何找上这板斧的商业机构实际上等于向媒体宣布:“我有罪,有麻烦,大家和我做生意得当心。”

所以,美联储就要变换花样去绕过法律。于是在2007年12月,联手加拿大、英国、欧洲、瑞士等央行,美联储推出了第一种“创新性借款”,名叫“定期资金‘拍卖’管道”(TAF),就是银行可以向美联储短期借款,只不过是采取“拍卖”的方式,竞标者递标宣布自己承诺到期归还某个百分比的利率,利率最高者获得借款。2008年3月11日,美联储搞了一个“定期证券借出管道”(TSLF),用于上面所说的“国债好苹果暂时调换次贷烂苹果”的“粉饰性工作”,时隔五天,又冒出来一个“优质经纪人贷款管道”(PDCF),主要克服贴现窗口只能送钱给商业银行而不能送给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的法律限制。金秋来临,形势所迫,美联储的创新机器又启动了“资产证券化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管道”(AMLF)、“商业票据融资管道”(CPFF) “货币市场投资者基金提供渠道”(MMIFF),这些听起来和火星文一般,让大家头晕目眩的翻新花样,无非是向日益增多的私人机构直接送钱。

雷曼兄弟的破产正是破坏正常货币体系的重要转折点。因为该公司破产,导致了很多私人投资人的血本无归,结果大量的私人资金从私人货币市场(MoneyMarket) 逃进了美国国债市场[即争相卖掉货币市场上如通用电气公司的短期商业票据(短债)这种证券,转而购买美国国债],美国国债券价格暴涨,一时间居然把短期国债的回报率推到了0%,而货币市场票据价格暴跌,无人认购,货币市场完全停止运转,在2008年9月18号之后的整个星期,弄出来20年未遇的一单新发行商业票据(Commercial Paper)都没有的情况。

美国企业平常的资金渠道是,在货币市场向金融机构发行短期债券——商业票据,从而以低于银行贷款的利率来为自己获得流动资金融资,这条渠道很便捷,所以发行、认购都很频繁。可是现在,持有货币的金主——金融机构或其他投资者都不敢认购,搞得货币市场完全冻结。那么怎么办呢?企业也许就转向商业银行,要么申请贷款,要么动用、提取自己存在银行的存款。可是,这个时候各商业银行却开始储存现金,一是应付之前已经对各企业提供的贷款允诺(LineofCredit),二是要应付可能爆发的存款户挤提。且由于对其他银行到底有多少烂账在身不是很明确,结果银行之间又不肯进行同业拆借货币,于是把同业拆借利率推高到6%。

什么是同业拆借货币呢?就是银行之间相互的贷款,其实是银行相互之间基础货币(现金或者“可随时到央行提取成现金”的“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的互相融通,调节应付各自银行的周转需求。比如某银行库内“基础货币紧缺”,那么它就向其他银行借基础货币——借期通常很短。通常来说,这个同业拆借利率应该只是比美联储基本利率(当时是2%)高一点而已,但在9月30日,居然冲上了6.88%,是美联储基本利率2%的三倍多。甚至出现了更夸张的情况,资金有富余的美国银行宁愿少赚点利息,也不愿意借给其他美国的银行,而是把多余的基础货币资金存入欧洲中央银行,结果反过来一些美国的“问题嫌疑银行”由于在美国求爷爷告奶奶无门,甚至宁愿以11%的利率,从欧洲中央银行借取美元贷款。 BRrs/zU7l61RLU18B+2x4HUk1GHhq9LxT+aK9n3tTChxWuLYOAOSi2wGz3HaeYr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