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除了农业生产上的干预和地区性的公共工程,罗斯福又在1935年成立了“安置局”(Resettlement Administration),由美国政府出钱,在南部的阿拉巴马州、中部的威斯康星州、俄亥俄州和东部的弗吉尼亚州、马里兰州和新泽西州等地,建立了200多个小城镇,来安置大城市和边远农村的穷人。

俄克拉何马州迁移前的土尘暴中的农民和罗斯福政府号召大家重新安置的海报

这个重新安置机构在1936年由于被保守派攻击得太厉害,于是改换门庭,改组成“农村安全局(Farm Security Administration)”,就是政府出钱购买农地,然后将分散的贫困农民,尤其是受土尘暴影响的家庭,搬迁过来组织成为“集体农庄”。在这些政府拥有的大型集体农庄里,农民们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进行高效率的耕作。不过,这个做法因为一方面难以满足美国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又在政治上遭到了保守派的攻击,到1942年左右就解散了。

另外一个配套的农村新政,大概中国人都看得明白,就是成立了“农村电气局”(Rural Electrification Administration),将电网建到乡下,送电下乡。不要以为美国从来就很发达,在新政之前的1930年美国农村只有10%的人口用得上电,经过老罗的一番努力,用电人口上升到了90%。

有意思的是,罗斯福的农村新政还专门拿出了一些钱,请了一批当时的年轻摄影师、电影工作者和音乐家,分别以照片、电影、民歌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除了这些政策,其他的政府部门也做了在农村建立新的学校,在边远地区修公路,退耕还林,扩大国家森林保护区等等工作。这些新农村政策,是美国历史上头一次以国家主导的模式,来规划美国的整个农业生产。由于这些政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但让城市消费者负担了部分成本,所以并不受城市居民的欢迎。1936年,美国保守派控制的最高法院开始掀起反新政的浪潮,宣布“农业调整局”是违反宪法的机构,必须废除,想迫使罗斯福放弃这些政策。老罗的替代方案就是不再通过政府补贴让农民休耕,而是用政府补贴,鼓励农民耕种对保护土壤有益的农作物,以保护耕力。这个政策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美国安置计划兴建的社区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今景)和当年农村电力局给大家修电线的情景

可以看出来,罗斯福的这些新农村政策对今天农业已经实现现代化(当然,是建立在石油基础上的石油农业,这点不正常),已经生产过剩的美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对今天的中国意义重大。中国政府现在的很多新农村政策,与罗斯福的措施有一定程度上的异曲同工之妙。同时,罗斯福重视国家计划和集体互助农业的做法,也值得中国人好好反思一下。因为我们有过人民公社和“一大二公”之类的惨痛历史教训,所以就走了另一个极端,似乎有些矫枉过正,忽略了集体经济对农业经济效率提高的作用,也相对忽视了农业水利工程以及对农田地力的保护。

在城市和工业这一领域,主要是防止物价继续螺旋式下降和扩大就业。价格方面,罗斯福的第一批政策主要是1933年6月成立的“国家恢复局”(National Recovery Administration)。这个新政允许各类工业通过协商“公平竞争法则”来减少恶性竞争,防止通缩加重。该机构帮助工人们制定最小工资额和最高工时限制,因此得到了工人群众的热烈拥护。同时该机构也允许各行业设定最低价格来保护企业利益。

罗斯福的摄影师纪录的美国走出大萧条期间的人生百态:多子女的移民母亲、乡下妇女和佃农

这个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设定一个防止通缩的价格底线,不允许任何企业将产品价格和工资降低到底线以下。该局的官员则是每天和各行业的资本家们、工会的工人代表们开会讨论各种细节,比如说每小时20—45美分是最低工资,每星期最多工作35—45小时,放弃雇佣童工等。

这个政策刚实行的时候,效果似乎很不好。美国工业总产值6个月后跌了25%。有经济学家怪罪这个法案增加了企业40%的成本。但是到了两年后,即1935年的5月,工业总产值比1933年5月增加了22%。可是,1935年5月27日,保守派控制的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这个法案违反美国宪法。此时美国崇尚自由经济,反对政府干预的人士兴高采烈,高声叫好,认为高等法院阻止了美国变成一个计划经济国家。而当时本不是经济自由放任派,但是图谋美国总统宝座的政治明星路易斯安那州州长休伊·朗(HueyLong)也踏上一只脚,“向高等法院举手致敬”,说法官们防止了美国变成法西斯国家。

当年在这个计划下受益的工人达到2 300万。不过运行期间,有不少违反法案的事情出现。比如说有一些政治觉悟不高的工人,就是要以低于最低工资40美分的35美分的报酬工作。对盲目信仰自由经济的美国人来说,这些变化恐怕是难于接受的。

促进就业方面,当时最早的政策是1933年年初的“国民保护队”(Civil Conservation Corps),主要是组织闲散人士(主要是小伙子)修自然保护区,修公路。年底成立“国民工程局”(Civil Works Administration)。后者在保守派预算主管道格拉斯的干预下比较短命,在1934年春天就停了下来。国民工程局当时雇了400万人,每人每月50美元工资,“修了1 200万英尺的灌溉管道、修整了25.5万英里的道路,盖了40 000所学校、3 700个操场以及1 000个机场,25万套农村住房”。可以说是罕见的成就,难怪今天美国老百姓怀念罗斯福的同时责怪奥巴马行动太慢,整出的计划要2年才能完成当年老罗2个月就干成的事。而国民保护队倒是各派人士都很喜欢的,可能原因是它的准军事色彩符合了共和党中的军人鹰派的口味(麦克阿瑟是负责组织的长官)。国民保护队队员都穿发的制服,住在集体营房里面,进行准军事化训练,直到二战爆发后要抽调人员参战才逐渐停止。此外,还有一个“公共工程局”(Publics Works Administration),预算33亿美元,持续到1943年。

宣传国家恢复局的“蓝老鹰”标志和好莱坞表忠心的纪录片片头

说完了老罗的第一波新政,下面就谈谈在1935年到1938年施行的第二波新政。第二波新政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建立“工作促进局”(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这个机构的建立还经历了波折。该机构是包含在《紧急援助法》(Emergency Relief Appropriation Act)里的,可是这个法案虽然于1935年4月8日在众议院通过,但是在参议院却未能通过。所以工作促进局还得靠罗斯福的总统行政命令来建立。

这个政策的早期雏形,是前任胡佛政府1932年提出的“重建财政公司”(Reconstruction Finance Corporation)。只不过重建财政公司是间接创造工作,等于还要受制于私人金融机构——通过提供20亿美金给予各州和地方政府,贷款给银行、铁路公司、农村信用社和其他企业来帮助他们在大萧条中生存,所以不如工作促进局那么直接。这个机构的主要工作就是创造就业机会,在1935年到1943年的8年之间,提供了800万个就业机会。这个政策算是美国的“以工代赈”,雇佣失业人士来建造公共建筑、公共工程、道路和桥梁,而且还支持文化、艺术、戏剧和新闻事业,并提供托儿所看护、分配食品衣物、提供居住等福利工作。这个政策在1936—1939年的三年间,就花掉了70亿美元(此前的“国民工程局”项目比较短命,大概花了不到5亿美元),几乎是在每个社区都盖了学校、公园和桥梁。

公共工程局(左)和国民保护队(右)

由于这个计划是以穷人为主,基本上只要你想工作,就会有工作给你。所以这个计划对最下层的贫民帮助极大。比如说在所有受益的家庭中,妇女当家(守寡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占了15%,黑人家庭也是主要的受益者。这些家庭都是美国社会的经济最底层。当时这引起了一些有钱阶层的抱怨。因为美国在大萧条前是有富裕家庭雇佣佣人、保姆的传统的,等到这个计划一出台,佣人、保姆们谢别主人,个个成了“公务员”,丧失了身份优越感的富裕家庭气得直打哆嗦:为什么穷腿子也能工作、读书?从此以后美国社会的佣人群体基本消失,直到20世纪90年代贫富重新剧烈分化的时候才又出现。

工作促进局的标志(“工作计划”)和其中修路架桥的情景,以及培养群众上夜校补文化

另外一个新政,就是今天仍然存在的“社会安全局”(SocialSecurityAdministration),第一次建立系统性的社会保障系统。还有就是针对美国最高法院的反扑(宣布各类新政政策妨碍自由,违反宪法),把那些为农村的佃户和流动的农民工提供保障的政策、最低工资政策等等换了一个马甲,又重新推出来。

罗老爷子的很多政策,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带有太多的社会主义倾向,所以在二战中被保守派们给干掉了(当时借的是二战军需刺激,经济旺盛,有些政策“已经没有必要”的理由)。今天仍然生存下来的,有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联邦住房局(FHA,Federal Housing Administration)、田纳西谷地管理局(TVA)、社会安全局(SSA)、专门监视金融界的证监会(SEC,Security and Exchange Commission)和这次出了大名的房利美(FannieMae)。可是里根老兄上台后开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在1980—1990年间,把大部分对金融家胡作非为的实质管制内容都取消了,金融方面基本上倒退回了大萧条以前的状态,于是我们就又见证了一次大萧条。 ZdcGfoJMZG3VA+eINsxiLb61y0x7ddOq+dtJzbckcr/25FzfrFyyB2STJzLPs63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