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成为遗产之后

当有形、无形的文化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当“传承”成为问题,手艺遭遇发展,专家学者众说纷纭,提出多种保存保护原则和实践策略。第一,从不同主体出发的讨论。(1)以物为主体,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完善申报程序和标准,注重开发利用。(2)以“传承人”为重点,从宣传、环境和立法等角度加强传承人传承条件建设,重视普通传承人的作用。(3)强调民众的文化自觉与主体性价值,加大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转化,让全民积极地、全心全意地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高丙中等学者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个举国上下广泛参与的社会过程,一方面在国家层次承认那些原来被否认的文化是“我们”共同体的文化;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承认“我们”自己的社会是“我们”的文化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过程的这两个承认正是中国社会的文化自觉的技术路径。吴欣认为,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申遗时代”对运河“活态”保护,应立足于以人为中心、关注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对运河研究。刘朝晖继而将视角转向与运河最为亲密接触的船民群体,基于他们自身的“遗产观”,引导他们将日常生活与遗产保护关联起来。方静文以英国湖区文化遗产及保护实践进行了民族志考察,发现在实践中落实众多遗产保护的原则和目标时,应强调文化遗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让遗产的历史价值在当下凸显新的价值,以及让公众参与实现遗产文化“共护共享”,最终实现保护传承的目的。第二,从具体技术和实践方法中,以多种方式展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开发和再利用。周秀梅等提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相结合,采取积极保护的原则。像年画、剪纸,就要按照积极保护的原则,通过项目的传承、生产和开发,使它产生经济效益,维持这些传承人的生活和再传承的经济基础,调动积极性。宋俊华等在技术层面,强调数字化保护行动。将技术数字化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全过程,即通过建立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库、资源库等方式来保存;建立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博物馆、体验馆,以及通过网站、微信平台等来宣传;建立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等来传承;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分析数字化模型等来把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趋势;最后建立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和创新平台来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通过现代科技,原来的静态博物院也逐步向“活态”展示发展,以动画、动漫和虚拟体验等方式,让大众参与其中。

在后文提及的三十多种运河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成为遗产的过程中,和成为遗产之后,他们既有传承、发展的困境,也有自身的突破更新。这些手艺人在手艺本身的坚守和保持上,也不断创新,并注重培养接班人。(1)守住美食之“味道”。手工银丝面传承人胡法律坚守原味,保持初心。他认为吃是一种文化。传承这一文化既要有文化的“根”,也要有创新意识,两者缺一不可。他时时刻刻都牢记自己的使命,最为看重的便是工匠精神,致力将这历史沉淀的味道传承下去。(2)培养传承人。为了能让烙铁画能传承和发扬光大下去,孙红芳在退休后专注于从事烙铁画的创作并培养接班人。他在丹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授聋哑学生烙铁画十几年,这门手艺,不仅仅给了孩子生机,更是给了文化传承希望。孙红芳充分利用空闲时间、通过各种方法对烙铁画进行了宣传和传承。“让更多人了解烙铁画、对烙铁画感兴趣、传承烙铁画”是她的初衷,也是她一直朝之努力的方向。她积极参加了多种比赛,在丹阳多校“走学”、进行资源共享,还参加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展演活动。苏州同里剪纸大师计建明除了办培训班,也在小学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的文化活动。他不但要让剪纸艺术在同里传播开来,更要让文化的自信在同里深入民心。“将剪纸进行普及,进入我们的学校啊、社区啊,把剪纸当作生活的兴趣来做,让他们更多的人接受、接触、了解这个剪纸。”

但一些传统手艺仍是后继乏人,且在成为遗产之后,仍面临发展困境。常州乱针绣传承人周明敏谈到乱针绣的传承问题,“我对乱针绣传承的前景很气馁,别看我奖杯拿了那么多,但是又有什么用呢?知道乱针绣的人还是很少。虽然说政府经常在媒体上大力宣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乱针绣的知名度,但是真正能改变乱针绣现状的实质性做法却很少”。北京拉洋片传承人邹建民则说:“近几年国家倡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老北京拉洋片的传承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局当中,老北京拉洋片目前仍然处于一个濒危的境地。”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持政策,其实真正落实到手艺人身上的很有限,相关补贴的申请程序烦琐,也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手艺人的信心和热情。 Q3JitKRcKoCMwH2kDqqJbMWXLuJiCxrxfqP0ztXePRigLda+V4l5EvbJlU0J4vr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