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成为遗产

从物质文化或非物质文化到“成为遗产”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对嵌入日常生活中的资源动员和介入,被认知;通过调查和评估文化资源价值与意义,被研究和挑选;通过实践进入保护和管理范畴,最后进入被操作阶段,如被展览、参观、活态阐释等。贝拉迪克斯(Bela Dicks)认为,从物质文化到遗产的过程,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文化意义的沟通实践。这种实践涉及一系列价值和认知的建构和管理。史密斯认为成为遗产的过程中,与之相关的物件、地方与行为实践等是促成遗产生成的文化工具。尹凯总结,文化成为遗产过程中,一是强调实践主体和行动者的角色和地点,关注过程中的参与性和能动性;二是关注不同文化体系在特定社会情境下的互动与对话过程。成为遗产,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的被认知,解读和再生产过程,并最终实现文化转化与更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活态的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国加大力度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第一,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首要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保护和传承文化。在人与自然相互关系以及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下,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也会随之变化或消失,具有历史意义、特殊价值和情感的物质文化得以传承,有利于保存文化多样性;第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人类的文化创造力。从传统手技艺到工业时代机器生产,再到信息化时代,尤其是当下信息数字化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在新的社会情境中,阐释文化意义,创新和创造文化价值。第三,从传承到创新,非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都是国家、民族精神的精华体现,也是一代代手艺人内心修养和匠心文化的表达。“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周礼·考工记》)通过对这些手艺人的技术和理念进行挖掘、记录和整理,聚集新的文化理论,最终形成文化合力,达到“守艺”的目的。 elQVe0NWhB3Zrqanw2Vno9k6bNEPx1rK0KTsE/XFUsP25EHtdTXF81F0DObiO5S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