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李氏名号历史优

“小米黄酒的创始人叫李龙锡,字鹏九,号程万,出生于清朝同治年间。李龙锡就是咱们老城西大街的人呢,旧宅就在前面的后道里。近几年,因为老城改造,旧宅已经被拆迁了。”小米黄酒的第五代传承人李世凯讲起创始人的故事,“李龙锡墓志记载:‘前清庚子之变,两宫(慈禧和光绪)幸陕回銮时道经陕州,官与绅佥称君有干才,公推为供支局长,经理一切事宜。事竣,赏给五品蓝翎,殊恩也。’清朝光绪年间,在1905年,八国联军打到了北京,清朝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往陕西逃跑,回去的时候坚持不走回头路。经过河南府的时候,就是龙锡公接见的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并管理其衣食住行,被赏赐‘五品蓝翎’。这时,他是供支局长,是官员。”店里的墙上挂着李龙锡的照片,李世凯口里称李龙锡为“龙锡公”,以“公”字称之便是尊敬。他望着李龙锡的照片,满脸的骄傲。

“由官而商,由商而医”八个字,正是李龙锡的人生。李家本是儒学世家,李龙锡原本是有官职的。但是,由于家中孩子较多,家庭负担太大。李龙锡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为了担起养育家庭的责任,并照顾家里的弟弟们上学,走上了经商的道路。这正是“由官而商”。虽然选择经商,但是儒学世家的性质并没有改变,对李龙锡的影响也没有改变。平日里,李龙锡喜欢邀请文化界的朋友到家里做客,一起探讨各方面的学问。关于这一事迹,李龙锡的墓志有所记载:“仍营商奔走沪汉之间,与管陶为伍,然儒学其本性也,好交游文人学士以甄陶其学识。”他一直喜好医学,并主动向各处的名医虚心学习医学。李龙锡的墓志中记载:“(李龙锡)又喜攻医学,每遇名医则咨询不倦。”李龙锡不仅喜欢医学,又具有一颗作为医者应具有的仁心。他喜好“手抄妙单奇方”,施舍远近。墓志中也曾有这样记载:“龙锡性醇谨,素行端严。喜攻医学。每遇医则咨询不倦。手抄妙诀奇方,俾流传于世。以备急救之需并配制各种药品。常年施舍远近。请求者,络绎不绝。”李龙锡行医数年后,“门无病夫,里有颂声”。

在民国时期,河南省省长张凤台还曾这样评价他,“士大夫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良医的功德并不在良相之下”,来歌颂龙锡公不当“良相”,做起“良医”,医术高明,行善济贫。张凤台还说过,“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之人善推所为,故有莫太推之遗意也”。李龙锡走上了医者的道路,大概也是怀着这般仁心吧。

李龙锡游历四方,凭借着对医学的热情和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努力学习各地名医的医术,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他还精心研究医术,配制良药。最终,在制药的基础上,研制出小米黄酒药曲和酒曲,创造出李龙锡小米黄酒,造福四方。曾有记载说,吴佩孚在洛阳停留的时候,到李家为孙氏祝寿。李家人知道吴佩孚是山东人,一定喜欢饮酒,就拿出自家米酒让其品尝。吴佩孚品尝小米黄酒之后,赞不绝口。吴佩孚赠予孙氏的“寿”字,如今仍挂在店里墙上。当时,小米黄酒名声远扬,喝过的人都赞叹不已。

黄酒手艺代代传,被问及为什么选择传承这门手艺的时候,李世凯笑道:“这是家里面传下来的手艺呀,说什么都不能让它断呢。作为李龙锡小米黄酒的传承人,更应该秉承信念,将这门手艺发扬光大,让每个人都可以喝到我家的米酒!”黄酒手艺是家族留下的宝贝,是医者仁心的象征,是值得代代人传承的瑰宝。李世凯作为传承人,不忘自身职责,立志复兴家族手艺,值得敬佩。 Pr9bwmiEFCmBRySQFGA8ryFkQmE4fP5zveSIQiv8M66aeHKnW1OBcSK2JtwbuLR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