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耧车
——踏过每一条田垄与阡陌

中国是泱泱大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养育着14亿的人口。自古以来,每一位领导人首先要解决好的就是人民的温饱问题,虽然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温饱问题早已经得以解决,但是在中国社会的发展速度还未跟上世界进步的那个时代,中国人大多数以种地为生,面朝黄土背朝天,依靠土地生存。可是客观条件上土地贫瘠,如何以更少的劳动力来种出大家所需要的粮食、解决人民的温饱是十分关键的问题。传统的农业社会,每一亩土地的播种、浇水、施肥、除草和收获等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仅仅依靠人力来进行生产和收获显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进程。但人类的伟大之处就是善于发明工具,尤其发明用来农作的各种工具,这其中就包括耧。

耧又称耧车、耧犁、耩子,是一种畜力牵引的播种农具,早在汉代时期就已经出现。东汉崔寔《政论》:“(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耧是用来播种各种谷物和蔬菜的重要工具。由于它行距一致,下种均匀,因此大大提高了播种的质量和播种的效率,减少了人力的消耗。东汉以后,全国各地广泛应用耧车来进行播种粮食和蔬菜,沿用到清末。后不断地进行改良创新,在机械化普及之前,大多数种地的农村家庭都是使用耧车来进行播种的。

河南省位于中原地区,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作为农业大省以其较高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进入20世纪以后,耧的应用更加地广泛,人们不断对耧车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其播种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

而耧车技术的提高也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越来越多有条件的家庭选择自己购买和使用耧车,没有条件购买的家庭也会在别人使用过后从街坊四邻处借耧车使用,播种逐渐离不开耧车。耧车的广泛使用使耧车的价格也有所提高,耧车利润的上升也吸引了更多的人从事这一行业,制作耧车的手艺人逐步增多。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郇封镇后雁门村的耧车经过改进和创新后,其质量名扬八方,远销周边各个省市,很多人慕名前来购买或者批发后雁门村的耕地耧。后雁门村韩家“耩地耧”的鼻祖韩进全,精木工,尤善作耩地耧,世代相传,其子孙从小跟老人学艺,潜心研究,不仅继承祖传技艺,而且不断创新改进、传承和发扬,至今已历100余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们凭借祖传技艺,用制作很少量的耩地耧换来的微薄收入,维持一家几代人的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响应国家号召,解决小麦密植难题,雁门耧制作第五代传承人韩平清在原有老耧(又称“稀植耧”)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改进创新,首次自主发明制作了能自由调整密植播幅的耩地耧(俗称“密植耧”),为小麦高产、解决百姓吃饭问题做出了很大贡献。为解决“山区土薄石块多,耧腿乱蹦手哆嗦”的难题,韩平清不顾年迈,亲自徒步到山区,现场观摩,不厌其烦地听取用户的意见。经过反复调试、试验,终于通过改直腿耧为弧形耧腿的工艺,制作出了适宜山地使用的耩地耧。韩平清为了将耕地耧的手艺传承下去,还几次组织大家进行集体学习耧车的制作,并且将自己的手艺一代一代进行传承,为雁门耧的改进创新和传承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队盛行时,很多人难以找到在工厂的工作,便选择在生产队学习制作耧或其他的手艺。当时在后雁门村生产队制作耧的人有10个左右,即便有零星的一定基础的手艺人,但是大多数人技术都不熟练。当时韩平清已经年迈,没有充沛的精力进行生产制作耧,教学也有些精力不足,于是他在生产队的房间里放了一张床,如果有学徒什么地方有不懂或者是不熟练的地方就去请教他。正是因为像韩平清这样鞠躬尽瘁的老一辈人对雁门耧不断地进行研究、创新和推广,雁门耧才得以不断地传承至今。 qn3FEWuAp2RttNabk9/MoQckzF4NqU/1aAiP7L0SYblI4BfQHBSY7AiJqWCvErE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