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千秋年画绘生活
山东聊城木版年画传承人徐秀贞

聊城市古城区东大街,有一处东昌木版年画博物馆,它的“守护者”是年近古稀的一位老人徐秀贞。1950年出生的徐秀贞,是聊城市民间文艺杰出传承人、东昌府木版年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工作的早些年,徐秀贞就经常和卖木版年画的商户打交道,并收集了许多制作精美的木版年画。后来,徐秀贞结识了聊城大学张宪昌教授,张宪昌教授对木版年画颇有研究,当徐秀贞得知木版年画具备的独特文化艺术价值和即将淡出人们视线的现实后,她决心即使自掏腰包也要为传承木版年画做一点儿贡献。退休十余年来,她将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木版年画的学习、研究和传承上,为聊城市民间艺术守住了一段弥足珍贵的文化记忆。

徐秀贞工作的地方位于山东聊城的东昌木版年画博物馆,馆内墨香四溢、年画琳琅满目。聊城市东昌府木版年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位被称为“年画痴”的老人有太多的故事要讲述,让我们一起走入徐秀贞老人与她守护的木版年画的故事。

位于鲁西的山东聊城在明朝史称“东昌府”,于元代开凿了会通河,那时候的聊城北通京师,南连三吴,在明清时期曾是京杭大运河沿线的九大商埠之一。聊城的漕运事业于清乾隆年间到达了鼎盛阶段,古东昌府因而声名鹊起,便有了“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的美称。

如今的中华水上古城,由乾隆皇帝御笔提名。康乾盛世时期,康熙皇帝四次驾临、乾隆皇帝九次驻跸的天下第一楼——光岳楼仍高高地矗立于古城中央,以光岳楼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形成了楼东、楼西、楼南、楼北四条大街。城内街道,经纬分明、垂直交叉,形成了如棋盘式的方格网状骨架。

古城区共有九街八十一巷、七十二胡同,还有着状元街、考院街、十县胡同、火神庙街、关帝庙街等传统风貌大街。明清时期,大部分政府的职能部门——道署衙门、文庙、驿所集中在了古城的西北部。而古城的南半部则是当年钟鸣鼎食之家居住的地方。城区的居民建筑多为三合院、四合院,至今保留着白墙、灰瓦、坡屋顶的传统北方建筑风格。东昌湖好似一幅巨大的绸带环绕着古城四周,东昌湖是全世界最宽、面积最大的人工护城河。

东昌府得益于京杭大运河的漕运事业,明清两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秦晋、江南的商贾云集,山陕会馆、苏州会馆、江西会馆、武林会馆、赣江会馆等八大会馆依运河而建。运河之中,桅杆林立,车水马龙,还有“金太平、银双街,铁打的小东关”等流传至今的说法,灯火通明、货物积山、人头攒动的繁华盛景仿佛历历在目。历史的渊源给东昌府留下了繁星似的文化艺术,民间剪纸、东昌葫芦、木版年画等民间艺术是运河上瑰丽的文化明珠。 dFVO2MnS582WSPa93Z+nELC71K+LgvhwdFJ/IicxW8QiHBivzVGgRWsWLOYrehF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