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好口才离不开逻辑思维

有时,你根本就没有用来驳倒对方的关键事实。你可能缺乏对主题的足够了解,或者对方的观点太笼统,太概括了,你很难用事实予以反驳。在此情况下,你要求助于关键逻辑。

——理查德·海勒

什么是逻辑思维

(一)逻辑思维概述

逻辑思维又叫作“抽象思维”,是一种基于抽象概念的思维形式,它通过符号信息处理进行思维。也就是说,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只有语言的出现,逻辑思维才成为可能,语言和思维互相促进、互相推动。

(二)逻辑思维在口才中的体现

1.用逻辑思维分析讲话题目

在讲话,尤其是论辩之前,应对讲话题目进行周密细致的逻辑分析,厘清自己或对方的逻辑线索,找到各自的逻辑缺陷,并设想出最佳的逻辑对策。

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大专辩论赛上,复旦大学代表队与剑桥大学代表队就“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进行辩论,复旦队是反方,从顾问、教练一直到队员,都十分重视演讲之前的逻辑分析。教练俞吾金教授说:“这一辩题中的‘必要条件’在逻辑上的含义是‘无之必不然,有之不必然’。所以正方在这一辩题中的逻辑困境是要证明‘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也就是说,反方只要举出一个例子,说明人们在不温饱的状态下也能谈道德,正方在逻辑上就已被打倒了。”

俞教授分析了辩题中的核心概念,并指出了正方的逻辑困境,为反方辩论找到了突破口。顾问王沪宁教授回忆说:“辩题下来之后,辩论队对三个题目的五个方面进行了逻辑设计,那几天,大家都患了逻辑病。”他们对“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反方逻辑分析是这样的:“人的存在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人有理性,理性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谈道德,走向温饱的过程中尤其应该谈道德。”经过这样的逻辑分析之后,在辩论时,复旦队紧紧抓住对方在“必要条件”上陷入的逻辑困境,猛攻其“肠胃决定论(没有温饱就不能谈道德)”,显得游刃有余,故而大获全胜。

可见,在讲话前,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题目是口才艺术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2.语言表达讲究逻辑层次

讲话不像书面文字可以重读细品,因而讲话的条理性、层次性十分重要,而条理层次是受一定逻辑关系制约的。如果演讲时条理不清、层次混乱,没有轻重主次与前后联系,听众听起来会感到不易理解,因而达不到讲话的目的。所以讲话应讲究逻辑层次,如何开头、怎样展开、如何收尾,都应条分缕析。

如何在表达中运用逻辑思维

在讲话时,逻辑思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使思维显得严谨、有条理,使结论令人信服。当众讲话中运用的逻辑方法很多,这里简单介绍几种。

1.演绎法

演绎法是从一般走向个别的思维方法,它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法。

2.归纳法

归纳法就是从个别的单称陈述推导出一般的全称陈述的方法。其基本内容是,如果在大量观察的事实中发现某类事物具有一种特定的性质,那么就可断定所有这一类事物均具有这一种特定性质。

3.诡辩法

诡辩是指违背正常的逻辑思维,似是而非的辩论方法。它常常和不正确的立场、观点相联系,通过歪曲的论题、论据和论证方法达到论辩的目的。古人云:“诡中有巧,巧中有诡。”在决定胜负的辩论赛上,似是而非的辩论是出奇制胜的秘密武器。在相声、小品等语言艺术中,许多笑料也均是利用了诡辩法。

逻辑思维能力训练

要想把这种“熟知的东西”变为“真正知道的东西”,从而使自己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更具“逻辑性”,唯有通过系统地学习逻辑,系统地做一些逻辑思维训练题。

(一)逻辑思维训练的目的

上面讲了逻辑思维的基础知识,但是只知道逻辑的一般知识还不够,还必须在实践中将理论逻辑的知识转换为运用逻辑的技巧和技能。而逻辑思维的工具性质也决定了它在强调技巧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做一些思维训练题来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逻辑思维训练的目的在于:

1.可以培养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

毋庸讳言,人们不学逻辑也会使用逻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懂逻辑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也不能很好地认识问题、讨论问题,更不能很好地识破诡辩并反驳诡辩。因此,学习逻辑是为了把“熟知的东西”变为“真正知道的东西”,进而更好、更自觉地运用逻辑。

2.有助于提高沟通交际的能力

就是想清楚、说清楚、写清楚的能力,即能够准确严密地表达思想,论证思想,使之符合准确表达的三个条件:合逻辑、合语法、有说服力。

3.有助于识别、反驳错误的认识或诡辩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错误的认识,以及靠诡辩这种表面上的聪明而非真正的智慧去赚钱的人。黑格尔更是直截了当地认为:“诡辩这个词通常意味着以任意的方式,凭借虚假的根据,将一个真的道理否定了,弄得动摇了;或者将一个虚假的道理弄得非常动听,好像真的一样。”而学习逻辑并通过逻辑思维训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反驳错误的认识或诡辩。

4.有助于机智的斗争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许多机智的斗争。智斗实际上就是逻辑思维的较量。

例如:20世纪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国会议员中有些人是狗婊子养的”,遭到许多国会议员的反对,要求他收回这句话并道歉。马克·吐温也认为不妥,于是就改口称:“国会议员中有些人不是狗婊子养的。”

当我们在说“有些是什么”的时候,意味着“有些不是什么”;而在说“有些不是什么”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有些是什么”。这是自然语言的语法性质。而特称判断在断定“有A是B”的时候,只是断定“存在着”至少一个A是B,也许是全部。至于与此相反的事物是否存在的情况,则是另一个特称判断的任务了。这是性质判断的逻辑性质。

因此,当那些国会议员认为马克·吐温说“国会议员中有些人是狗婊子养的”错了的时候,按性质判断的逻辑性质,“国会议员中有些人不是狗婊子养的”一定是真的。马克·吐温的新判断就是巧妙地在正确的逻辑语言的逻辑性质中隐藏了自然语言的语法性质。

5.培养逻辑精神

如前所述,人们不学逻辑也会使用逻辑。但这种“逻辑”只是日常生活中积累起来的“逻辑感觉”。要想把这种“熟知的东西”变为“真正知道的东西”,从而使自己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更加“逻辑”,唯有通过系统地学习逻辑思维,系统地做一些逻辑思维训练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自发的逻辑感觉”培养成为“自觉的逻辑意识”,并通过“自为的逻辑训练”,将逻辑感觉、逻辑意识升华为一种“自由的逻辑精神”,使之成为一种时刻用逻辑思考的“习惯”。这就是逻辑思维素质。

(二)锻炼“逻辑脑”的三要素

逻辑思考就是有条理的思考方法。人们经常误认为逻辑性是左脑的能力,但事实并非如此。逻辑思考要通过左脑和右脑的相互配合才能够完成。虽然从是否擅长把握全局这一点上看,左脑无法与右脑相比,但是在建立各种假说有逻辑地解决问题时,右脑与左脑必须共同工作。

人们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固然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然而灵活运用直观或通过直觉建立起逻辑结构也非常重要。下面,我来简单解释一下发展逻辑大脑的三个要素。

1.先把握住整体

我们都知道初次走山路的人如果没有带地图或指南针,很容易在山林里迷路,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最终无法下山。我们解决问题时也是如此。当我们要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把握住整体。就像在山中行走要预先看好地图一样,要先了解该地区的全貌。

逻辑思考不是针对细节做出严密的回答,即使细节有一点偏差也没有关系,关键是要把握事物的全貌,并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

2.大胆提出假设

运用逻辑性解决问题时,如果不具备提出假设的能力,问题就无法解决。掌握了提出假设进行推理的本领,逻辑思考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在面对问题时,不要为犯了错误而唉声叹气,也不要抓住常识性的假设不放,一定要大胆地提出假设。正如杰出的侦探都是一点一点地破案一样,建立假设后再将它们一个一个地排除,这样就一定能够找到真正的解决办法。

3.不要出现遗漏和重复

逻辑思考的敌人是遗漏和重复。即使已经提出了完美的假设,但是因为疏忽而遗漏了某一点,那么花再多时间也无法解决问题了。另外,如果在思考的时候出现重复,那么就会产生矛盾而无法破解,最后陷入从头再来的境地,白白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只有把拼图中的每一个小块都摆放到正确的位置,才能拼出一幅完整的图案,既没有遗漏,也没有重复。逻辑思考也像拼图一样,要把每个小块按顺序一块一块地放到正确的位置上。耐心地进行逻辑思考,注意不要有遗漏和重复,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注意这三个要素,让左右脑平衡地工作,并运用直觉来提高逻辑推理能力,这样就可以真正达到锻炼逻辑脑的目的了。

(三)逻辑思维训练题

训练一:概念训练

题1:东方日出、西方日落,社会是发展的、生物是进化的,都反映了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某甲对此不以为然。他说,有的规律是可以改造的,人能改变一切,当然也能改造某些客观规律。比如,价值规律不是乖乖地为精明的经营者服务了吗?人不是把肆虐的洪水控制住而变害为利了吗?

以下哪项最为精确地揭示了某甲上述议论中的错误:

A.他过高地估计了人的力量。

B.他认为“人能改造一切”是武断的。

C.他混淆了“运用”与“改造”这两个概念。

D.价值规律若被改造就不叫价值规律了。

解析:某甲混淆了“运用”和“改造”的概念,正确选项是C。其他选项都没有指出某甲议论中的逻辑错误。

题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拉尼娜的到来将对全球气候产生相反的影响,由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许多反常气候就会改变。比如,美国沿海遭受飓风袭击的可能性会上升;澳大利亚东部可能发生洪水;南美和非洲东部地区可能出现干旱;南亚将出现猛烈的季风雨;英国气温将会下降;大西洋西岸可能提前出现暴雨和大雪,并使该地区的产粮区遭受破坏性旱灾;东亚的雨带将往北移,秋冬季雨水将会增多。拉尼娜在将冷水从海底带到水面的同时,也将海洋深层营养丰富的物质带到水面加快浮游植物和动物繁殖,将使东太平洋沿岸国家渔业获得丰收。

以下除哪项外,都是上文描述的拉尼娜现象可能带来的影响:

A.非洲某些地区的干旱不但没有缓解,而且有加重的趋势,非洲一些国家的生活仍然艰难。

B.澳大利亚西部可能发生洪水,对该地区的牧业将产生不良的影响,世界羊绒的价格可能上涨。

C.美国东海岸地区的冬天会变冷,降雪量会有明显的增加,影响该地区的粮食生产,世界粮食价格有上涨的趋势。

D.由于冬季雨水比较充沛,我国北方冬小麦的生长条件得到改善,小麦产量将会有所增加。

解析:正确选项是B。选项A是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因为题干中有“非洲东部”。选项B都不是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因为题干只有“澳大利亚东部”,没有“澳大利亚西部”,内涵和外延都不同。选项C和D也是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因为题干中有“美国沿海”和“东亚”。

训练二:推理训练

题1:某一个学术会议的分组会,有8个人参加。主持人问大家原来认识与否?结果是:仅有1人认识小组中的3个人;有3个人认识小组中的两个人;有4个人认识小组中的1个人。以这种情况为准,最能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A.主持人认识小组的人最多,其他人相互认识的少。

B.此类学术会议是第一次召开,大家都是生面孔。

C.有些小组成员所说的认识可能仅是在电视或报告会上见过而已。

D.虽然小组成员原来的熟人不多,但原来认识的都是至交。

E.通过此次学术会议,小组成员都相互认识了,以后见面能直呼其名了。

解析:题干所说的“认识”,在关系命题中,属于非对称关系。另外,按题干中所说的小组成员“认识”的人的总和,为13人(3+3×2+4×1),是个单数(奇数)。这也说明小组成员之间的“认识”不是相互的,否则,这种“认识”的人的总和应该是双数(偶数)。

所以,选项A不符合,因为题干中所说的认识小组中3个人的不一定就是主持人;选项B、D不能由题干必然推出;选项E也未必能够成真;按照排除法和以上分析,选项C中所说的属于这种单方面的“认识”,就如大家认识知名人士或节目主持人一样。正确选项是C。

题2:某岛上的人分为两种人:骑士和无赖。骑士只说真话,无赖只说假话。而骑士又分为贵族骑士和贫穷骑士。有一位姑娘只爱贫穷的骑士。有一个骑士,只说了一句话,就使这位姑娘相信他是一位贫穷的骑士。这位骑士说了一句什么话?这位姑娘又是如何断定他是贫穷的骑士的?

解析:题干所给的信息实际上是:三种人说两种话。而使姑娘相信的这句话,应该是一句自我介绍的话,并且这句自我介绍的话只能是:

(1)我是贵族骑士(贵族骑士和无赖可以说,贫穷骑士不能说)。

(2)我是贫穷骑士(贫穷骑士和无赖可以说,贵族骑士不能说)。

(3)我是无赖(三人都不能说)。

(4)我说真话(三人都可以说)。

(5)我说假话(三人都不能说)。

那位贫穷的骑士所说的话必须是只有他能说,而其他两种人不能说的话,这样才能使姑娘相信他。但上述五句话中,没有这样的一句话。所以,不能有肯定的断定,只能是否定的断定。

(1)我不是贵族骑士(贫穷骑士可以说,贵族骑士与无赖不能说)。

(2)我不是贫穷骑士(贫穷骑士与无赖不可以说,贵族骑士可以说)。

(3)我不是无赖(贫穷骑士与贵族骑士可以说,无赖不能说)。

(4)我不说真话(三人都不能说)。

(5)我不说假话(三人都可以说)。

按此,只有贫穷骑士才能说的话就是“我不是贵族骑士”了。

题3:媒体上最近充斥着关于某名人的八卦新闻,这使该名人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如果他不出面做澄清和反驳,那些谣传就会被大众信以为真;如果他出面做澄清和反驳,这反而会引起更多的人的关注,使那些八卦新闻传播得更快更广。这也许就是当名人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吧。如果上述陈述为真,以下哪项的陈述必然真:

A.该名人实际上无法阻止那些八卦新闻对他个人声誉的损害。

B.一位名人的声誉不会受媒体八卦新闻的影响。

C.在面对八卦新闻时,该名人所能采取的最好策略就是澄清真相。

D.该名人的一些朋友出面夸他,反而会起反效果。

解析参考:

题干:不批驳→信以为真

批驳→增加关注

不批驳VS批驳

信以为真VS增加关注(反正是无法阻止对声誉的损害)

正确选项是A。

训练三:思维规律训练

题1:情报部门截获恐怖分子发送的三条密码信息,经密码破译员的分析得出:(1)“Alingoits Doximayo Makasey”意思是“绑架学生(做)人质”;(2)“Huholikaso Makasey Mugbudengs”意思是“押着人质(见)记者”;(3)“Mugbudengs Ftoufgke Alingoits”意思是“绑架记者离开”。关于有关词语在该密码语言中的意思,下面哪一项陈述可能是真的:

A.“Doximayo”意指“人质”。

B.“Doximayo”意指“学生”。

C.“Mugbudengs”意指“绑架”。

D.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

解析:经观察,在题干的三句话中:

(1)(2)只有“人质”概念相同,“Makasey”相同,指“人质”。

(1)(3)只有“绑架”概念相同,“Alingoits”相同,指“绑架”。

对(1)中的三个概念进行排除,剩下的“Doximayo”只能指“学生”。

所以,正确选项是B。

题2:某班有60个学生,男女各占一半。其中有40个同学喜欢数学,有50个同学喜欢语文。这表明有可能会有:

A.20个男生喜欢数学但不喜欢语文。

B.20个喜欢语文的男生不喜欢数学。

C.30个喜欢语文的女生不喜欢数学。

D.30个喜欢数学的男生只有10个喜欢语文。

解析:选项A:即使30个女生全都喜欢语文,加上喜欢语文的10个男生,也才为40个同学。与题干50个同学喜欢语文矛盾。排除。

选项B:可能30个女生都喜欢数学,与题干40个同学喜欢数学不矛盾。

选项C:即使30个男生全都喜欢数学,也与40个同学喜欢数学矛盾。排除。

选项D:同选项A。排除。

正确选项是B。

题3:有位失学儿童收到一笔助学捐款。经多方查证,断定是甲、乙、丙、丁四人中某一个人捐的款。经询问:

甲:不是我捐的。

乙:是丁捐的。

丙:是乙捐的。

丁:我肯定没有捐。

最后经过确实,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话是真的。四人中谁的话是真的,又是谁捐的款?

解析:根据前提条件,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的话是真的。其中乙和丁的话相互矛盾。根据排中律的要求,这两个人的话不可能都是假的,其中必有一真。这样,就可知甲和丙的话就都是假的了。由于甲说“不是我捐的”话为假,所以一定是他捐的。这样就又可以断定丁说的话是真的了。

题4:在一次商业谈判中,甲方总经理对乙方总经理说:“根据以往贵公司履行合同的情况,有的产品不具备合同规定的要求,我公司蒙受了损失,希望以后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乙方总经理说:“在履行合同中出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按合同规定可以退回或要求赔偿,贵公司当时既不退回产品,又不要求赔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乙方总经理问句的实质是什么?

解析:从甲乙两方的对话看,甲方在提问中包含有“稻草人谬误 ”,乙方发现了这一点,并做出了正确的应对。乙方以反问句的形式,指出甲方在谈判中无中生有,故意指责乙方,以便在本次谈判中讨价还价。 WcS0GObyAt/cJ0BCLMYWmYEh9g88XOwowQms6CPzrs2umTpQVSGz0TzI4St8TEI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