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某种意义上说,我的引路人是巴菲特。
严格地说,我刚开始进入A股市场的时候,对股票并没有什么研究,只是基于以前实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的思路选择我们看好的企业,买入它的股票,就当入股这家企业了。但2006年启动的那轮大牛市,让所有的股票都鸡犬升天,虽然我们的财富增长很快,但多年做实业投资养成的严谨和务实作风,让我过了不到一个月就开始反思,觉得这样做投资不靠谱,因为不知道赚的是什么钱,不确定性太大。于是,我开始恶补股票知识,当时也不了解巴菲特这个人,只知道他买股票好像挺厉害。有一天在浏览文章时,我看到巴菲特这样一句话:“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股权,哪怕你只有100股,也要当成买下整个企业来看待。”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一般人如果能在5分钟内认同价值投资理念,他就会成为价值投资者,而我可能就属于这样的人(事后看是这样的道理)。对于买股票就是入股,虽然我当时也没多想,但买入之后快速的涨跌,让我觉得股票市场与企业经营是脱离开来的,巴菲特这句话把两个脱节的概念打通了。我下定决心,按这个思路来做投资,一直坚持到今天,从未变过。
我们皈依价值投资的理念以前并没花很长时间去摸索,而其他(如崇尚技术分析的人)认同这种投资理念的人可能经历了很难熬的转变和接受过程。2006年也有朋友给我介绍如何看K线,但一下就被我否了,因为“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股权”的理念已经印刻在我脑子里。退一步来说,假使技术分析是有效的,我也不会去学这种方法,因为与价值投资方法相比,技术分析胜算更低。如果价值投资犯错率是10%,那么技术分析犯错率可能就是50%,技术分析让人感觉不踏实,睡不着觉。另外,价值投资理念更匹配我的性格,价值投资的操作方式也更符合我的行事风格,我喜欢对公司及行业做深入分析,这种分析经验也是通过之前的创业和投资积累出来的。
2006年我进入股市,由于赶上大牛市,赚钱很容易,基本上是买啥涨啥。我们一开始就拿自己的钱投资,后来周围的朋友和过去的合作伙伴发现我们能赚不少钱,好多人开始将他们的资金交给我们管理。就这样,我们相当于进入了资产管理行业。
对于“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股权”这句话,我始终坚信不疑!要说理由,我觉得最可能的原因就是我自己过去的创业投资和经营企业的经历使我一下子就认识到了投资股票的本质是投资企业股权,而不是其他东西。我做事情喜欢先想透本质,然后再全力以赴,这就是所谓的战略或者叫“做正确的事”,我觉得这对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企业的发展都很重要,所以一直坚持这样做。
有了“道”之后,要想持续成功还需要“术”。投资是困难的,不是你懂了价值投资或“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股权”这句话就可以赚钱,你还需要具备把事情做对的能力:找到优秀的企业并看准它未来的发展蓝图。对商业规律的把握,对企业估值的判断,对市场规律的认知,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你在学习如何“把事情做正确”,唯有这样,保持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之内做事,犯错的概率才会下降很多!
在进入二级市场投资的开始阶段,我们研究了A股15年股市历史,以及港股、美股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股市历史,之后对股市的运行逻辑和股票的涨跌逻辑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在其中我们得出两条重要的规律。
一是成长规律。这条规律,与我们之前做的实业投资、股权投资是一致的,这也是我们进入这个市场的优势所在,即当你投资的企业壮大100倍,你持有的股份也会升值100倍。美股市场的沃尔玛、可口可乐这些千倍股、万倍股,我国香港市场的长江实业、汇丰银行这些百倍股,A股市场的万科、深发展银行这些几十倍股,无一不证实了这一点。
二是股市特有的规律——牛熊规律,熊市股票便宜,牛市股票贵,且股市在不断的牛熊交替中前行。在牛熊的不同阶段中同一企业的估值差距非常大,尤其是在A股市场,在经历一轮大的牛市后,几乎所有股票都被严重高估,因此长期持有不动策略有的时候就不太适合A股市场。当股价远远高于企业内在价值、泡沫严重的时候,要及时清仓离场。正如巴菲特老师格雷厄姆先生的观点,你要学会利用市场先生的愚蠢。这也是我们能够在三轮牛熊交替中安然无恙的重要原因所在。其实国内的很多价值投资者,投资收益不甚理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把价值投资机械地理解为长期持有不卖。但试想,当股价已经严重高于内在价值了,持有的目的是什么呢?难道是等着股价跌下来去找价值吗?即使是价值投资大师巴菲特,我们研究他数十年的投资生涯,卖过的股票数量也远远高于长期持有的。
因此,从一开始,我确立的股票投资理念就是:
立足“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股权”这一商业本质,在股价严重低估时投资于具备长期竞争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股权和股票,既追求由企业成长壮大、企业股权价值提升所带来的股票价格升值,又利用股市自身牛熊规律,实现同一份股权在市场不同阶段的低买高卖,获取高额复合投资回报。
就这样,我走上了价值投资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