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文字的发展途径与巴比伦文字相似,也是从象形文字逐渐发展到拼音文字。在第一王朝时埃及已有了文字,第四王朝时发展成熟,字体很复杂,除有许多象形文字标示出个别的完整的单字外,还有二十四个象形文字具有独立字母的意义,以之拼写出各种单字,所以埃及文字是一种混合文字,共有七百多符号。
在数学方面,埃及纯粹采用十进位制。由于每年在尼罗河泛滥过后必须重新丈量田地的疆界,故埃及很早就发展了几何学。
埃及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亦与巴比伦相似,但其天文学比巴比伦较早地削减了迷信色彩,而较具有科学性。埃及的历法最初亦经过由纯阴历进至阴阳合历这一阶段,而最后走向使用纯阳历。埃及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纯阳历的国家,考古学家认为埃及最晚至中王国时候即已使用阳历了。埃及最先以太阳为准,依四季为年,又分一年为三百六十五天。将三百六十天合成为十二个月,每月三十天。每年年终最后的五天则不计入十二个月内,而算作岁除之期,在这五天内全国放假来庆祝。后此历法于公元前一世纪中期为罗马人学去,再传至欧洲,是即今日在全世界流行的公历的前身。
埃及的医学亦与巴比伦相同,分内科、外科与驱鬼科三种。
埃及古代的文学作品是今日发现最早的文学作品。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埃及的诗、散文和小说在今日皆有发现。在其诗中除史诗外,还有类似短篇抒情诗的作品。其小说的内容有些纯是描写当时埃及人在红海和印度洋上航行的实际经验。一般小说就其主题来说则多是描写贵族生活的,并且是称赞和歌颂贵族生活的。
在埃及的宗教信仰中表现得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死后永生”信念的坚强。虽然自原始社会时代起,世界各民族都发展过死后永生的信仰,但最早集中强调这种信仰的是埃及。在埃及可以很明显地从两项事实上看出这种信念:其一是木乃伊(Mumiya)。埃及贵族用各种香料加盐来填充、涂抹尸体,使之干硬,即可保存永久而不腐朽。因他们认为尸体不朽是保障死后永生的必要条件之一。其二是金字塔。金字塔为法老和少数贵族的陵墓。他们把金字塔看作是其死后的家宅,因此在建造时也力求使之“永存不朽”。
今日在尼罗河畔遗存的比较完整的金字塔仍有七十多座,其中最大者是第四王朝法老库富(Khufu)的金字塔。此塔高达一百四十六公尺,底层面积为二百三十公尺见方,周围长度约一公里。据今日建筑家之估计,建造此塔用石需约二百三十万方,每方石平均重两吨半,而其中暴露在塔外部,可以看到的最大的方石重达三十吨。希腊人曾依据埃及人的传说记载,库富法老当时建造此塔时曾动员了埃及全国的农民,轮流修建,费时三十年始完成。
金字塔的建造,一方面突出地反映了埃及人尤其是贵族对宗教迷信的强烈信仰,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埃及古代巨大的人力、物力被法老和贵族们榨取、消耗的情况。但金字塔本身也说明了当时埃及的生产力已具有相当水平,否则提供这些人力、物力当是不可能的事。同时金字塔的建筑技术更是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的集中表现。
在古王国时期,对这种死后永生的信念的强烈信仰只在法老和贵族中间表现得特别显著,而支配了他们的实际行动,但一般人民并不太注意此事。因当时一般人民不必说梦想修建金字塔和泡制木乃伊,即便是最经济的保存尸体的方法也无能力做到。死后永生的信仰对人民来说也仅是一种观念罢了。所以这种信念对他们本身的实际生活并无多大影响,除了因为实现贵族们的这种信仰而付出自己的大量的无偿劳动,以致使自己的实际生活更为痛苦以外。但到公元前二二〇〇年的农民大起义过后,社会上的大变革也反映到宗教上了。在中王国时期,随着人民的社会地位的初步提高,人民在宗教上的地位也提高了。只是到此时死后永生问题在人民中间才比较被注意起来,这时复杂琐碎的宗教迷信的理论简化了,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普通人民很难具备的保障死后永生的诸种条件了,保存尸体的方法也简单易行了。并且教士们也开始强调任何人死后都可得到永生这一说法,例如以前乌西黎(Osiris)—— 尼罗河神与农神被认为是每年死后又复生的,象征尼罗河河水退而又来,以及谷物之冬死春生。这个故事原本与人世没有关联,现在在这个故事中又增添入了新的内容,并将其影射到人身上,认为凡是崇信礼拜乌西黎神的人死后生命就有保障。对于一般人民说来这是很简单易行的事。同时爱西神(Isis)—— 土神,在神话中本为乌西黎之妻,现在也被附会成是帮助乌西黎神复生的,以及这二个神的儿子霍尔—— 鹰神也都被认为是能保障人死后生命的神。这样,就使得以前与广大群众比较“接近”的神都与这种死后永生的信念发生了关系,因此,人民和“死后永生”的这个信念也就日益“接近”,不再认为这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了,于是在其实际生活中也可能考虑到这个问题了。在中王国时期,死后永生的信仰在人民中间开始受到了普遍的注意,以前只有少数人才能具有的宗教上的特权,现在也为一般人民所享受到了。这种信仰上的变化实际上是反映了当时人民社会地位已较古王国时期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