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园说◎

凡结园林,无分村郭,地偏为胜,开林择剪蓬蒿;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径缘三益 1 ,业拟千秋,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即是。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倾之汪洋,收四时 2 之烂漫。梧阴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 3 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 4 之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5 。刹宇隐环窗,仿佛片图小李 6 ;岩峦堆劈石,参差半壁大痴 7 。萧寺 8 可以卜 9 邻,梵音 10 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白苹红蓼,鸥盟同结矶边。看山上个篮舆 11 ,问水拖条枥杖;斜飞堞雉,横跨长虹;不羡摩诘 12 辋川,何数季伦金谷。一湾仅于消夏,百亩岂为藏春,养鹿堪游,种鱼可捕。凉亭浮白 13 ,冰调竹树风生;暖阁偎红,雪煮炉铛涛沸。渴吻消尽,烦顿开除。夜雨芭蕉,似杂鲛人 14 之泣泪;晓风杨柳,若翻蛮女 15 之纤腰。移风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窗牖无拘,随宜合用;栏杆信画,因境而成。制式新番,裁除旧套;大观不足,小筑允宜。

1. 三益: 古人对梅、竹、石有“三益之友”的称呼。

2. 四时: 四季。

3. 浚: 疏浚。指开挖河道或水井。《孟子·万章上》:“使浚井”。

4. 千寻: 寻为古代的长度单位,《诗经·鲁颂》:“是断是度,是寻是尺”,其《笺》释:“八尺曰寻”,古代计量物体的长、宽、高都以寻为单位。千寻为夸张的高度。

5.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是计成《园冶》中的名言。意即虽然是设计家的人力营造,但是如同天然形成的一般。

6. 小李: 唐代画家李昭道,与其父李思训合称“大小李将军”。李思训以青绿山水画著称,唐时被称为“国朝山水第一”。李昭道继承父业,父子传承,被称为“小李将军”,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有“变父之势,妙又过之”的说法。

7. 大痴: 元代画家黄公望,生卒:1269—1354年,字子久,号大痴,江苏常熟人。中年因仕途受挫,加入道教,并专心从事绘画,与倪云林、王蒙、吴镇并称为“元四家”。晚年隐居杭州,曾到富春江写生,长卷《富春山居图》是其一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画中兰亭”之誉。

8. 萧寺: 佛寺。因南朝梁武帝萧衍大修佛寺,后以萧姓称佛寺为萧寺。唐代李贺《马诗》:“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9. 卜: 选择。陶渊明《移居》诗:“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10. 梵音: 从佛寺传出的声音。梵为古印度语言,佛教中常常用梵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11. 篮舆: 指竹藤编成的轿椅,便于在游山时乘坐。后来蜀地有滑竿一类的乘物。

12. 摩诘: 王维,生卒:701—761年,字摩诘,唐代著名的诗人、音乐家、画家,开元年间进士,晚年官至尚书右丞,后称“王右丞”。构筑有终南别业、辋川别墅等山地园林。其诗画并誉于当时,后来苏轼对其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赞誉。传有《王右丞集》。

13. 浮白: 浮原意是罚。白在此处指杯酒。语出《说苑·善说》有“饮不酹者,浮以大白”,浮白初为罚饮酒,后为饮酒小酌的别称。

14. 鲛人: 为水居之人,古代传说鲛人居水而生,不废编织,而眼中泣泪,即成珍珠。实际上是沿海渔民中,以捕捞、养殖蚌为生的人们。

15. 蛮女: 形容窈窕淑女。语出唐代白居易的诗:“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樊素、小蛮皆为白居易的家养歌妓,姿色过人。樊素小口艳如樱桃,歌声轻柔;小蛮腰肢柔软,纤如杨柳,长于跳舞。

译 文

但凡园林的建造,不论乡村还是城郊,都以偏僻幽静的地方为最好,开垦林间荒地,剪掉杂木荒草;根据自然环境,借势营造景观,并在水边栽植兰花、香草。园林的路旁可栽松、竹、梅,规划幽雅的园中道路,造景如同壶中日月,建成可传千秋的基业。围墙要掩藏在藤萝中,隐约可见,屋架要高置于树梢之间,有蜿蜒隐约之感。

依山远眺,登楼凭栏,放眼皆是优美的风景;漫步竹林,幽静可寻,陶醉其间。高大的房屋气宇轩昂,宽敞的窗户明亮开阔,这样便能接纳千里汪洋的波光,采集四季烂漫的花信。梧桐树影遮蔽大地,槐树绿荫铺满院庭;在河堤边栽种柳树,在房屋外种植梅花;在竹林里修建茅屋,凿引出涓涓细流绕过园中;远处的山峦叠嶂,犹如锦绣屏风,门前的高耸山景,虽然出自人工营造,但宛如自然天成。

向窗外看去,古刹庙宇若隐若现,犹如唐代李昭道的青绿金碧山水画;园林中的斧劈状山岩,又如元代画家黄公望所绘的山水画。可选择佛教寺庙为邻,耳边就能时常听到诵经声;远峰最适合用于借景,满目苍翠,饱览美景。道观中紫气青霞缭绕,睡枕上仙鹤声音清亮,近水处漂浮着白蘋红蓼,在矶石上可与鸥鸟结伴为友,游山时乘坐竹制轿子,玩水时手持栎木手杖。城墙斜飞于半空,拱桥横跨于水上,不必羡慕王维的辋川别墅,又何必攀比石崇的金谷园?

一池清水也能够消夏避暑,百亩园林也不只是为了藏春;驯养鹿群可以游猎,养殖鱼虾可以垂钓。夏天在凉亭里饮酒,竹丛中凉气袭来;冬天在阁楼里炉火取暖,雪水煮沸,冲茶的水波四溢。口渴唇干的感觉消除,心烦气闷顿时消失。在雨打芭蕉的夜晚,叶上有像鲛人泪般的水珠;清晨在微风吹拂中,杨柳飘舞,仿佛窈窕淑女舞动的腰姿。种植几丛修竹在窗前,栽上几棵梨树于庭院。月色当空,细碎的影子搅乱了床上铺陈的琴书;秋风荡漾,吹皱了倒映在秋水中的半轮明月。在低矮的床榻上睡觉,清风徐来,心胸开阔,凡尘远离。

天窗与窗户的图案不需要定式,只要符合心意并且适用就行;栏杆可以随意设计,与具体的环境协调即可。设计的图案有所创新,陈旧的俗套样式必须裁除,既不影响园林的大观,也适合园林的局部环境。

延伸阅读
北京北海

皇家园林风格的真正形成是因为清代“康乾盛世”的大肆营造。乾隆时期在中、南、北三海周围广置屋舍,精心构筑,以亭、台、楼、阁的巧制,使皇家西苑呈现出千姿百态。春风秋月,旖旎娇娆,极具江南园林风光。

乾隆时期的北海琼华岛上修筑了大量的楼、廊、殿、馆,特别是在岛北面的海边,建造了碧照楼和远帆阁之间的长廊,白塔置身于水天之间,琼华岛成为玉宇琼华的仙境。

清代北海的营造以东岸的濠濮间、画舫斋和北岸的静心斋,均为园林雅制佳构。画舫斋是富丽精巧的一组雅舍,以水面映出屋宇,环回曲折,成为了幽中取静的范例。尤其是北岸的静心斋,在规范的对称布局中,寻求空间的变化,将水面、古木、奇石、游廊巧妙地穿插,组成了幽雅秀丽的园中之园。

其实,计成的《园冶》有着某种理想化的意义。只有到了乾隆这样的时代,才有机会尽情展示其中的精华。计成的《园冶·园说》中“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倾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梧阴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刹宇隐环窗,仿佛片图小李;岩峦堆劈石,参差半壁大痴。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白苹红蓼,鸥盟同结矶边”的铺陈,这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想法,也是像北海的景物萃集,能够将富贵与雅致集于一园。临湖东望,可远借景山诸亭,化入园意;中秋赏月,亦望玉盆高悬,嵌于画中。因此,虽非自然造化,实为巧夺天工。

北京北海公园一角

北京北海濠濮间

北海东岸有园景濠濮间。这是借助《庄子·秋水》中“游于濠梁之上”的故事,以高超的造园手法,利用土山怪石和幽深小径,逐渐推出石坊、曲桥、池水、水榭,使清雅别致的“濠濮间”风貌徐徐展现,使人身在此处能够游心忘尘、感物避俗。

《庄子·秋水》中有一个对话:“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鱼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其实庄子和惠子都没有错,“鱼”“子”“我”三者一体时,化物游于己心,御杂念而物外。自知而知,实为妄想,得意忘形。亦为人生之大快乐也!

庄子的这个故事为后世造园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相传,“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世说新语·言语》)

濠濮间观鱼也成为明清时期园林的话题。如苏州留园的濠濮亭、无锡寄畅园的知鱼槛等,都暗喻着一种“哲学园林”的玄机。

北京北海濠濮间

承德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

避暑山庄的北面有木兰围场,是清代皇帝的行猎场所。因此,每年夏季皇帝都要来此避暑。承德避暑山庄经康熙、乾隆的不断修筑,形成了占地面积达8000余亩、宫墙近20里的园林。其正门在南门,称为“丽正门”,出于“日月丽于天”(《周易》)的训辞。

避暑山庄为清代皇帝的修养理政之地。澹泊敬诚殿为其中的办公场所,同时也接待前来朝拜的其他民族首领及外国使节。澹泊敬诚殿为楠木构制,气象庄严,殿外古松苍郁,屋宇比邻,灰瓦素墙,环境典雅。殿后的烟波致爽殿是皇帝居住山庄时的寝宫。

承德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

唐代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唐代李昭道与其父李思训合称“大小李将军”。李思训是唐王朝的宗室,曾任左羽林卫大将军,因此,被后世称为“大李将军”。李思训以青绿山水画著称,唐时被誉为“国朝山水第一”。

李昭道继承父业,被称为“小李将军”,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有“变父之势,妙又过之”的说法。李昭道所绘制的《明皇幸蜀图》,表现了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从长安逃亡蜀地的情景。崇山峻岭,深涧幽谷,皇室大队人马在山间穿行,相传当时李思训也在逃亡途中。因此,在表现山水画的细节中,体现了唐代细密严谨的绘画风格。

唐代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局部

唐代山水画的情况是“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对于南北朝至隋时期的绘画风格演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后世以小李山水视之,计成《园冶》中“刹宇隐环窗,仿佛片图小李;岩峦堆劈石,参差半壁大痴”的例举,是将李昭道和元代画家黄公望并立。

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元代画家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江苏常熟人。中年因仕途受挫,加入道教,在江南一带云游,并专心从事绘画,常与倪云林、王蒙、吴镇等人交流绘画经验。晚年隐居杭州,曾到富春江写生,《富春山居图》是其一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富春山居图》为长卷,纵33厘米,长637厘米,山水开朗,笔墨苍润,树石屋舍,重峦叠嶂,足见画家的心机。

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南朝宋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将画家作画的状态描述为:“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穷四荒,不违天励之丛,独应无人之野”,即画家的神情专注,畏人敬天,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地。画家黄公望绘制出许多的江南景物,其心高远,不违前贤,《富春山居图》被后人誉为“画中兰亭”。

苏州网师园

每去苏州,我多在网师园旁边的馆舍居住,于是朝夕闲暇,总喜欢到网师园中走一走。站在引静桥上,射鸭廊、竹外一枝轩、看松读画轩、月到风来亭、濯缨水阁、小山丛桂轩,犹如一幅卷轴画,慢慢地展开,随着视觉感受而生发出不同的意味,于是画境心生,高潮迭起。昂首挺立的松树、曲折变化的石桥、高低起伏的曲廊,就这样将人带进了似梦似醒的画意中。于是深入其间,还有五峰书屋、集虚斋、万卷楼以及西院殿春簃的格局,奇妙多姿,恬静舒适。

网师园是清代宋宗元在南宋史正志万卷堂的原址上辟建而成,是一座典型的前宅后园式的私家园林。网师园中心辟有小水池,名“彩霞池”,建筑主要临池而建,其间山石堆叠,树木参差林立,布局精妙,景致多姿,气氛幽然。

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

西院的殿春簃、冷泉亭、寒碧泉、虎冢,云天清闲,花丛相映,晚春时分“尚留芍药殿春风”。室外的芭蕉叶散落在窗户上,若在雨天,屋檐的流水打在芭蕉上,再滴到地面的水缸中,连成一串串似碎玉般的声音,微风轻拂,花枝摇曳,舒卷自如。当年张大千居住于此,饲养稚虎,往来风流,为网师园增添了诸多佳话。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曾以“殿春簃”为模本,复制了一座室内的园林样式。青砖铺地的朴素、红木家具的幽香,异国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相碰撞,亦是一种别样的趣味。 wpuCCe6tfcPcs9KbsKSOQFAfNZujON2g57KuCtg7jbDAG0IicQllWQPeKRDbMzn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