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兴造论◎

世之兴造,专主鸠匠 1 ,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古公输 2 巧,陆云 3 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哉?若匠惟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梁一柱,定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 4 ”呼之,其确也。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率。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五间,为进多少?半间一广,自然雅称,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须得求人,当要节用。“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 5 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体、宜、因、借,匪得其人,兼之惜费,则前工并弃,即有后起之输、云,何传于世?予亦恐浸失其源,聊绘式于后,为好事者 6 公焉。

1. 专主鸠匠: 专主指园主。鸠匠指工匠。

2. 公输: 公输即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又称公输般,大约与先秦思想家、设计家墨子生活在同一时代,在《墨子》一书的《鲁问》《公输》篇章中,多有公输般的记载。鲁班是中国民间工匠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和土木工匠的始祖。

3. 陆云: 字士龙,上海松江人,三国吴名将陆逊之后。为西晋时期的文学家,与其兄陆机并称“二陆”。陆云著有《登台赋》等名文,对建筑刻画生动、华丽细腻,虽为纸上描述,但充满想象色彩。

4. 无窍之人: 无窍,即无缝隙,原指笨拙,有调侃之意。这里指仅仅能够老实操作、缺乏心机的工匠。

5. 绀宇: 绀为天青色,一种深青带红的颜色,为古建筑常用颜色之一。绀宇,指寺庙。

6. 好事者: 指爱好园林的人们。与今人常用的略带贬义的词语不同。

译 文

如今世人兴造建筑,都是以工匠为主,难道没有听说过“三分工匠、七分主人”这句谚语吗?这里所说的“主人”,并不是指园林的主人,而是指主持营造园林的人。古时候鲁班有灵巧的匠心,陆云能够用精湛的文字刻画亭台楼阁之美,他们难道只是操持斧锯的匠人?如果工匠只以精雕细刻为技巧,以按图组装建造构架为精湛,一根屋梁一根柱子的定规都不可以更改,那么用“没有心计的人”来称呼他们非常贴切。

所以凡是营造工程,必须先考察选择地形位置,以确立地基的位置与朝向,然后确定建筑的开间和进数;测量地形地基的宽窄,根据地形的曲直,以安排方整的庭院,这就在于营造工程的主持者,能够得体合宜地设计,既不可拘泥于形制,只顾“得体”,也不可不顾法式,只追求“合宜”。假如地形不规整,可根据地形进行合理的设计布局,何必非要求其方正整齐呢?房屋的架构何必拘泥于三间或五间的定制,非要建造多少进、多少间不可呢?哪怕是半间的披厦,只要自然高雅就行。这就是所说的“七分主人”之意。但园林的营建者,其作用还必须占到十分之九,而工匠的作用只占十分之一,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园林讲求因地制宜、互相借助的巧妙,布局得体、分寸合宜,这不是凭工匠的水平可以做到的,也不是园主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所能够实现的,必须依靠得当的营造主持者,能够掌管这个重要位置,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因”,就是说要按照地势的高低错落、地形的端正方直,如果有遮掩的树木可剪掉一些枝丫,还有涌泉的流水,则可规划引导流入石间,各处的优秀景点互相借助衬托;适合建亭台的地方就建造亭台,适合建楼榭的地方就建造楼榭,园林内的路径可以选在偏僻幽静的地方,意在曲折自然而幽深高致。这就是“精而合宜”的意思。所谓“借”,就是指园林虽然内外有别,但眼能看得见的景色则不拘远近。蓝天下的高峰叠翠也好,古刹凌空也好,凡是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俗气的景物就要加以遮挡,优美的景物则要尽收眼中。不论在田野还是村庄,都变为优雅的烟云景色。这些“巧而得体”的思想,能够达到得体适度、因地制宜、互为借用的效果,如果没有合适的营造工程的主持设计者,加上又舍不得花费的话,那么必然前功尽弃,即使有像鲁班、陆云这样的人,又如何流芳传承于后世?我也担心园林建造艺术渐渐失传,姑且把图式绘制于后,向园林爱好者展示。

延伸阅读
鲁班

鲁班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般,又称鲁般。因“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其为鲁班。鲁班的故事家喻户晓,他是中国民间工匠传说中的重要人物,亦成为了土木工匠的始祖。

《墨子·鲁问》里有关于公输般制木鹊的事情,而《墨子·公输》是记述墨子去阻止公输般制云梯攻打宋国的故事。墨子是讲自己“非攻”和“兼爱”的人生道理,而从中也可以看到公输般智敏的才干。与墨子比较,公输般似乎只有实践,而缺少理论总结。明代曾出现的关于木工技术的《鲁班经》,也与公输般本人没有什么关系。公输般在当时仍然受到社会的好评,《孟子·离娄》中有“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说法,特别对于公输般的“巧”,给予高度的评价。传说中木工们使用的锯子、刨子、钻子、量斗、曲尺等工具,以及石磨、门轴、雨伞等生活用品,都是公输般的设计和发明。

鲁班像

任何设计成就的出现都是生活的需求,而民间传说中的公输般,是一个集大成的智慧人物。事实上,在春秋战国的生活变革时代,知识传播,文化交流,而作为能工巧匠的公输般,是依靠个人的智慧设计发明了一些便利生活的器具,并向社会大众予以推广,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土木工匠对于鲁班的崇敬,也说明大匠之作的神奇。

明代文徵明《拙政园图·倚玉轩》

苏州,原为吴州,春秋时期为吴国伍子胥建构的阖闾城。隋代开皇年间因城西姑苏山得名苏州。在宋代称为平江府,在南宋曾立为陪都。因此苏州在宋元以后一直是繁华之地。

苏州临近太湖,物产富饶,大运河从城西穿过,交通便利,具有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特点。后经唐宋时期的不断经营,成为富饶昌盛的鱼米之乡,尤其以盛产丝绸而天下闻名。流传至今的南宋《平江图》碑刻,反映了宋代苏州城市的基本格局。城市为南北略长的方形,街巷纵横,河流密布,官府与民宅、园林与寺观、石桥与绿水、粉墙与黛瓦,布局合理严密,真是星罗棋布,春风秋月,天上人间。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著名的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之一,拙政园是明代中期御史王献臣因得罪了朝廷,离京返乡购置闲地,约请画家文徵明规划修筑的一所园林。其间文徵明绘制出31幅《拙政园图》,并著文《拙政园记》。

“拙政”是出自西晋文学家潘岳的《闲居赋》,“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拙政即无意于政事,休闲颐养。因而文徵明的《拙政园图》,记载了减疏萧瑟的园景特色,开挖湖池,堆土为山,往往是因地制宜,“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园冶》),所存的《拙政园图·倚玉轩》,景物清雅,人情澹泊,“玉”指翠竹,倚玉是一种“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的雅意。而后来到了清代末期,拙政园因改建而繁茂,一反当初造园的意图,别出心裁,也于豪放中见出典雅。

明代文徵明《拙政园图·倚玉轩》

苏州拙政园四面荷风亭

文徵明的《拙政园记》对园景的简朴疏淡的描述,是明代造园风格的体现。如文徵明的后人文震亨的《长物志》中也有“宁古勿时,宁朴勿巧,宁俭勿俗”的建构思想,从而达到“令居之者忘忧,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文震亨语)的园艺目的。

拙政园四面荷风亭的构置,是在诸多的雅意中,以观荷为对象,体味雅致的人事趣味。这与临近的倚玉轩、远香堂构成了拙政园中部对景。

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感叹,是人生高洁的象征,置身亭中,环碧四顾,清香荡漾,临风观荷,默语沉吟,的确能够“令居之者忘忧,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这也是计成期望的“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的观赏意义。

夏日观荷,秋日听雨。“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是一种人生的惨淡,而李商隐的《安定城楼》诗中“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的回顾,也有着士人许多无奈的痛楚。

苏州拙政园四面荷风亭 AGk+nk0klgM7XWxpKE7EDh3e9SVv3lqQZMp5vHpoVxE/cTRp0f20Fx5yVHfRX8M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