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论一首 脉证九条 方九首

【按语】

本篇论述血痹与虚劳两种病。血痹是因体虚而复感风邪以致阳气痹阻、血行不畅引起的病证。虚劳病范围相当广泛,凡五脏气血亏损引起的慢性衰弱性、进行性疾病以及先天不足性疾病,皆属于虚劳病。其发病过程缓慢,因虚成损,积损成劳。《临证指南医案》指出:“久虚不复谓之损,损极不复谓之劳,此虚、劳、损三者,相继而成也。”由于虚劳与血痹在发病过程中互有联系,故合篇论述。《金匮悬解》:“血痹之证,必因于虚劳,所谓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是也。虚劳之病,必至于血痹,所谓中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是也。”

[01]问曰:血痹病 〔1〕 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 〔2〕 ,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 〔3〕 ,遂得之 〔4〕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 〔5〕 ,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6〕

【注释】

〔1〕血痹病:中医病名,因体虚复感外邪引起的以肢体麻木不仁为主症的病证。

〔2〕尊荣人,骨弱肌肤盛:指养尊处优、不从事劳动的人,外表肌肤虽然肥盛,但筋骨脆弱。

〔3〕重因疲劳汗出……加被微风:疲劳,即“房劳”。卧不时动摇,指房劳时身体动摇。加被微风,表明再感受轻微的风邪。《金匮发微》:“入房汗出,全身动摇,微风袭之。”重因,俞本、赵本误作“重困”。

〔4〕得之:《脉经》下有“形如风状”。

〔5〕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脉微是阳微,涩为血滞。表明血痹病的内因是阳气不足、血行不畅。小紧,为感受轻微的风寒之邪,是外因。在寸口、关上,指受邪部位尚浅,未及“尺中”。

〔6〕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指出治疗方法。由于血痹病是血行不畅所致,其根源是阳气痹阻,故治疗应当用针刺法引动阳气即可,使阳气通畅,气行则血行,邪去则脉紧转缓和,病就痊愈。本条论述血痹病的病因、病机、脉证及治则。

【译文】

问道:血痹病是怎样引起的?老师说:养尊处优的人,虽然外表肌肤肥盛,但体内筋骨虚弱,再由于房劳过度,睡卧时经常身动而汗出,容易感受风寒之邪,于是就得了血痹病。按其脉象寸口微涩,关上小紧,但病变尚浅,治疗可用针刺法通引阳气,使脉紧转为缓和,病就痊愈。

[02]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 〔1〕 ,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2〕 ,黄耆桂枝五物汤 〔3〕 主之。 〔4〕

黄耆桂枝五物汤方:

黄耆 三两 芍药 三两 桂枝 三两 生姜 六两 大枣 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一方有人参

【注释】

〔1〕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阴阳俱微,就是寸口关上微。寸口为阳,关上为阴。表明寸口、关上都是微脉,此条病情较上条为重。上条“寸口微”,此条“寸口、关上微”;上条“关上小紧”,此条“尺中小紧”,表明尺部亦见有紧脉,可知受邪也较上条为深。

〔2〕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风痹,中医病名,以肢体麻木不仁及疼痛为主症。而血痹只是麻木不仁,并无疼痛之症,如风痹状则表明血痹犹如风痹那样麻木不仁。《金匮玉函要略辑义》:“风痹,乃顽麻疼痛兼有。而血痹则唯顽麻,而无疼痛;历节则唯疼痛,而无顽麻。”《金匮要略今释》:“血痹者,末梢知觉神经麻痹也。”风痹,《脉经》作“风”。

〔3〕黄耆桂枝五物汤:本方即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而成。方中以黄芪、桂枝益气通阳为主,配合芍药、姜、枣调和营卫。黄耆,即黄芪。全方有通阳行痹的作用。为治疗血痹病的主方。后世治疗中风常用的补阳还五汤,在活血化瘀药中重用黄芪即取源于此。

〔4〕本条再论血痹病的脉证及治法。

【译文】

血痹病按其脉象寸口,关上都见微象,尺中见小紧(是阳气痹阻,血行不畅,又外感风寒之邪,证情较上条为重),并出现身体麻木不仁之症,犹如风痹病那样。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

黄芪 三两 芍药 三两 桂枝 三两 生姜 六两 大枣 十二枚 以上五味药,用六升水同煮,煮到二升。每次温服七合,每日服三次。 另一药方中有人参 体虚者也可加入

[03]夫男子平人 〔1〕 ,脉大为劳 〔2〕 ,极虚亦为劳 〔3〕

【注释】

〔1〕男子平人:男子,在此包括男女所有的人(以下各条大多如此,不再说明)。平人,指外表似无显著病态,但体内五脏气血已亏损的人。

〔2〕脉大为劳:指大脉一类的虚劳病,此“脉大”不是“洪大”之大,而是浮大无力的脉象。下列诸条中“浮脉”、“浮弱脉”、“革脉”等皆属于大脉一类,这一类脉是指阴阳两虚、虚阳外浮一类的虚劳病。

〔3〕极虚亦为劳:指虚脉一类的虚劳病。极虚,非指虚之极,“极”也指虚,是虚软无力的脉象。下列条文中“虚弱”、“细微”、“沉弦”、“沉小迟”等皆属于虚脉一类,这一类脉是指阴阳两虚、精气内衰一类的虚劳病。本条论述虚劳病的分类。

【译文】

(虚劳病往往见于)外表形体似无病态,但体内五脏气血已亏损的男女病人。可有两大类表现:一类是脉大(阴阳两虚、虚阳外浮)的虚劳病,另一类是脉极虚(阴阳两虚、精气内衰)的虚劳病。

[04]男子面色薄 〔1〕 者,主渴及亡血 〔2〕 ,卒喘悸 〔3〕 ,脉浮者 〔4〕

里虚也。 〔5〕

【注释】

〔1〕面色薄:指面色薄白无华。

〔2〕主渴及亡血:渴,指消渴病;亡血,指少血,贫血。此是表明曾有过消渴及贫血一类的疾病。

〔3〕卒喘悸:指阵发性的气喘及心悸之症。

〔4〕脉浮:是浮大无力的脉象。

〔5〕本条论述脉(浮)大一类虚劳病的证候。

【译文】

不论男女病人,(望诊见到)面色薄白无华,(问诊得知)有过消渴病或贫血(的病史),现在又有阵发性气喘、心悸之症,切其脉象是浮大无力,这是由于体内五脏气血亏损引起的虚劳病。

[05]男子脉虚沉弦 〔1〕 ,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 〔2〕 ,面色白,时目瞑 〔3〕 ,兼衄 〔4〕 ,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5〕

【注释】

〔1〕脉虚沉弦:是沉取弦而无力的脉象,表明是脉虚一类虚劳病。

〔2〕短气里急,小便不利:皆属于阳气不足之症。短气是呼吸短促,里急是里虚脉急,由于少腹筋脉拘急,以致小便不利。

〔3〕面色白,时目瞑(míng)、兼衄(nǜ):皆属于阴血亏损之症。面色白,即是面色薄白。时目瞑,指经常目眩;兼衄,是鼻出血。

〔4〕少腹满:也属于阳气不足之证,由于小便不利,以致少腹胀满。《脉经》作“面色白,时时目瞑,此人喜衄”。

〔5〕此为劳使之然:这些都是阴阳气血不足引起的虚劳病的证候。本条论述脉虚一类虚劳病的证候。

【译文】

(脉虚一类虚劳病的)男女病人,按其脉象沉弦无力,其外证虽没有寒热,但有呼吸短促,少腹拘急而小便不利,面色薄白,时常目眩,有时还兼有鼻出血、少腹胀满等,这些都是阴阳气血不足引起的虚劳病。

[06]劳之为病,其脉浮大 〔1〕 ,手足烦 〔2〕 ,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 〔3〕 ,酸削 〔4〕 不能行 〔5〕

【注释】

〔1〕脉浮大:浮大无力的脉象,表明是脉大一类虚劳病。

〔2〕手足烦:即手足热,也指五心烦热之症。烦,《脉经》作“暖”。

〔3〕阴寒精自出:阴寒,即阴冷,为七伤之一(参见《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3]),即后世所谓的阳痿症;精自出,指遗精、滑精之症。

〔4〕酸削:当是“痠痟(suān xiāo)”,即痠痛。《周礼·天官》:“春时有痟首疾。”郑玄注:“痟,酸削也;首疾,头痛也。”贾公彦疏:“言痟者,谓头痛之外,别有酸削之痛。”

〔5〕不能行:《脉经》下有“少阴虚满”四字。本条再论脉虚一类虚劳病的证候。

【译文】

虚劳这类病,按其脉浮大无力(指大脉一类虚劳病),其症是手足烦热(五心烦热),春夏季较明显,秋冬季有好转,且有前阴寒冷而致阳痿及遗精、滑精之症,四肢痠痛难于行走。

[07]男子脉浮弱而涩 〔1〕 ,为无子 〔2〕 ,精气清冷 〔3〕 一作泠 〔4〕

【注释】

〔1〕脉浮弱而涩:脉浮大无力且来去不流利,是大脉一类虚劳病。浮弱,《脉经》作“微弱”。

〔2〕无子:指男子不育证。

〔3〕精气清冷:指精液清稀而量少。《金匮要略心典》:“此得之天禀薄弱,故当无子。”本条论述虚劳无子证。

〔4〕泠(líng):亦指精液清而少。

【译文】

男子脉浮弱无力且兼涩脉,其证不能生育子女,原因是精液清稀而少。

[08]夫失精家 〔1〕 少腹弦急,阴头寒 〔2〕 ,目眩 一作目眶痛 。发落 〔3〕 。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4〕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 〔5〕 ,桂枝龙骨牡蛎汤 〔6〕 主之。 〔7〕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小品》 〔8〕 虚羸浮热汗出 〔9〕 除桂 加白 〔10〕 、附子各 三分 ,故曰二加龙骨汤 〔11〕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 〔12〕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注释】

〔1〕失精家:指久患遗精、滑精的人。

〔2〕少腹弦急,阴头寒:即阳气虚衰之证。弦急,即拘急。阴头寒,即阳痿。

〔3〕目眩 一作目眶痛 ,发落:目眩、发落是阴血亏损之症。目眶痛为肝经郁热,临症十分罕见。眩,徐本误作“弦”。目眩,《脉经》作“目睢痛 一云目眩 ”。

〔4〕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此段是插笔,是论异病同脉。脉象极虚(浮大无力)或芤迟(浮大中空),可见于下利清谷或失血或失精的人。

〔5〕脉得诸芤动微紧……女子梦交:此论同病异脉。男女梦交、失精,脉象或见芤动(虚阳外浮)或见微紧(阳气虚衰)。诸,作“之于”解。《脉经》“梦交”下有“通”字。

〔6〕桂枝龙骨牡蛎汤:本方即桂枝汤加龙骨、牡蛎组成,有调和阴阳、潜镇摄纳的作用。

〔7〕本条论述虚劳失精的证治。

〔8〕《小品》:指《小品方》,中医书名,南北朝陈延之撰,已佚。

〔9〕虚羸浮热汗出:在失精同时兼有虚热、汗出、消瘦乏力之症。

〔10〕白薇:为萝藦科植物白薇或蔓生白薇的根。有清退虚热的功效。

〔11〕二加龙骨汤:本方为桂枝龙骨牡蛎汤,去桂枝加白薇、附子组成,有温阳、固涩、除热的作用。

〔12〕龙骨、牡蛎:徐本下有“各三两”三字。

【译文】

久患遗精的人,出现少腹拘急,阴寒而见阳痿,头昏眼花, 一作眼眶疼痛。 头发脱落。脉象极虚或芤迟,可见于下利清谷、失血、失精之症。脉得之于芤动或微紧,出现男女梦交、失精。可用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小品方》 虚弱羸瘦虚热汗出的人 则要去桂枝 加白薇 附子各三分 故称二加龙骨汤

桂枝 芍药 生姜 各三两 甘草 二两 大枣 十二枚 龙骨 牡蛎 各三两

以上七味药,用七升水同煮,煮到三升。分三次温服。

[09]天雄散 〔1〕 方: 〔2〕

天雄 〔3〕 三两 白术 八两 桂枝 六两 龙骨 三两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4〕

【注释】

〔1〕天雄散:本方有补阳摄阴的功效。方中天雄壮命门之火,以补先天之本,白术补后天脾胃,以培精气之源,桂枝补阳之虚且助气化,龙骨敛浮越之气,固外泄之精。故本方可治阳虚的滑精证。《研经言》赞本方为“阳虚失精之祖方”。

〔2〕本条论述阳虚滑精的治方。

〔3〕天雄: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形长的块根。有祛风散寒、益火助阳的功效。

〔4〕稍增之:渐渐增加。稍,逐渐的意思。

【译文】

天雄散方:

天雄 三两 白术 八两 桂枝 六两 龙骨 三两

以上四味药,研成细末。用酒饮服,每次半钱匕,每日三次。不见效,渐渐增加药量。

[10]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善盗汗 〔1〕 也。 〔2〕

【注释】

〔1〕脉虚弱细微者,善盗汗:脉虚弱为阳虚,细微为阴虚,表明阳虚不固或阴虚内热,皆可引起盗汗。善,徐本作“喜”。盗汗,是指睡眠时身体流汗。

〔2〕本条论述虚劳盗汗症。

【译文】

患虚劳病的男女病人,外貌形体如常人那样,但其脉象虚弱或微细,夜间睡眠时很容易出汗。

[11]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 〔1〕 ,痹侠背行 〔2〕 ,苦肠鸣 〔3〕 ,马刀侠瘿 〔4〕 者,皆为劳得之。 〔5〕

【注释】

〔1〕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五六十岁的人,精气内衰,如果出现浮大无力的脉象,这就是病态。其病脉大,《脉经》作“其脉浮大”。

〔2〕痹侠背行:指腰背部出现疼痛,这是痹症(类似今之骨质增生、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等),不是虚劳病。

〔3〕苦肠鸣:苦,俞本、徐本作“若”,当是。肠鸣,指久患肠鸣溏泄(大便稀薄)、食不消化之症,为虚劳病之一种。

〔4〕马刀侠瘿:指长在颈部的瘰疬,即今之颈部淋巴结核。属于虚劳病之一。马刀侠瘿特指部位而言。马刀,在颈部两侧;侠瘿,在前颈中央,《研经言·马刀考》:“夫在侠缨之处,曰侠缨,则生于马刀之处曰马刀。”

〔5〕本条论述脉大一类虚劳病的鉴别诊断。

【译文】

五六十岁的老年人(精气渐衰)而脉见浮大无力(是虚阳外浮),可见于以下病证:病邪痹阻在背部出现腰背疼痛,这是痹症(不是虚劳病);如果出现腹中肠鸣、慢性泄泻、食不消化或颈部出现瘰疬,这些都是虚劳引起的。

[12]脉沉小迟,名脱气 〔1〕 ,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 〔2〕 ,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3〕

【注释】

〔1〕脉沉小迟,名脱气:脉沉小迟为阳虚气耗,故曰脱气,此属阳气虚衰的虚劳病。

〔2〕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此是肾阳不足,寒盛于外之症。疾行则喘喝,即动则气急,张口喘气。由于阳虚故四肢厥冷。

〔3〕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此是脾阳不足,寒盛于内之症。由于脾失健运则腹部胀满,食物难于消化。本条论述阳气虚衰的虚劳病。类似今之呼吸循环功能衰竭。

【译文】

出现沉小迟的脉象(是阳气虚脱的缘故),名叫脱气。这种虚劳病的病人动则气急,四肢逆冷,腹部胀满,甚至大便溏薄,食物不易消化。

[13]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 〔1〕 ,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 〔2〕 ,妇人则半产漏下 〔3〕 ,男子则亡血失精 〔4〕

【注释】

〔1〕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脉弦为寒,脉大为虚。弦是弦而无力,故曰“弦则为减”;大是大而中空,故曰“大则为芤”。

〔2〕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表明弦而无力,大而中空之脉,即是革脉。革脉轻按硬如鼓皮,但重按则中空无力。原因是虚寒所致,此是精血亏损的虚劳病。

〔3〕半产漏下:半产,指妊娠三月后,胎已成,但未成熟而半途产下,俗称“小产”,今称“流产”。漏下,包括经期及产后出血。

〔4〕亡血失精:亡血,指吐血、衄血等各种出血。失精,包括遗精、滑精。本条论述精血亏损的虚劳病。

【译文】

出现弦而大的脉象,弦是弦而无力,大是大而中空,这种脉象叫做革脉。原因是虚寒引起的(是精血亏损的虚劳病)。这种情况见于妇女流产及经期或产后出血,男子吐血、衄血等各种出血,以及遗精、滑精的病证。

[14]虚劳里急 〔1〕 ,悸、衄 〔2〕 ,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 〔3〕 ,咽干口燥,小建中汤 〔4〕 主之 〔5〕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二两 〔6〕 胶饴 〔7〕 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 〔8〕 ,以甜故也。

《千金》疗男女因积冷气滞,或大病后不复常,苦四肢沉重,骨肉痠疼,吸吸少气,行动喘乏,胸满气急 〔9〕 ,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少色 〔10〕 ,或饮食无味,胁肋腹胀,头重不举,多卧少起,甚者积年,轻者百日,渐致瘦弱,五脏气竭 〔11〕 ,则难可复常,六脉 〔12〕 俱不足,虚寒乏气,少腹拘急,羸瘠 〔13〕 百病,名曰黄芪建中汤 〔14〕 ,又有人参二两。

【注释】

〔1〕里急:是里虚脉急。由于阴阳气血不足、筋脉失养导致腹中拘急。

〔2〕悸、衄:心虚导致心动悸,肝虚导致鼻流血。

〔3〕手足烦热:即五心烦热。烦,即热。

〔4〕小建中汤:本方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而成。《金匮要略今释》:“小建中汤之君药为胶饴,其量最多,次之则臣药芍药,量亦不少,桂枝与生姜、大枣、甘草皆为佐使,其量甚少。”本方有调和阴阳、甘缓建中的作用。《金匮要略心典》:“是故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

〔5〕本条论述虚劳里急的证治。

〔6〕二两:徐本作“三两”。

〔7〕胶饴:又名饧、饴糖。为用高粱、米、大麦、小麦、粟、玉米等含淀粉质的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有补中缓急止痛的功效。

〔8〕呕家不可用建中汤:呕吐者多胃中有热,当用苦降的药,如黄连、大黄之类,不宜用甘味的建中汤。

〔9〕吸吸少气,行动喘乏,胸满气息:形容呼吸短促,动则气急,胸部胀满。类似今之肺气肿、肺功能差的症状。

〔10〕面体少色:指全身皮肤没有光泽。

〔11〕五脏气竭:指脏腑的功能衰竭。

〔12〕六脉:指诊脉部位。两手寸、关、尺,各三部。

〔13〕羸瘠:指消瘦,瘦弱。

〔14〕黄芪建中汤:即小建中汤加黄芪组成。参见本篇[15]条注释〔2〕。

【译文】

由于虚劳导致腹中筋脉拘急,可出现心悸,鼻衄,腹痛,梦遗,四肢关节痠痛,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当用小建中汤治疗。

小建中汤方:

桂枝 三两 去皮 甘草 三两 大枣 十二枚 芍药 六两 生姜 二两 饴糖 一升

以上六味药,用七升水同煮,煮到三升,去掉药渣,加入饴糖,再用小火使饴糖溶解。每次温服一升,每日三次。 有呕吐的病人不要用 小建中汤 因甜味药不宜服 当用苦味药治疗 )。

《千金要方》 治疗男女由于积冷 气滞引起的疾病 或者是患大病后尚未恢复健康 表现为肢体十分沉重乏力 骨节及肌肉痠痛 呼吸短促 动则气急 胸部胀满 腰背强硬 疼痛 心中悸动 口干唇燥 面孔和全身皮肤缺少光泽 有的人饮食没有味道 右上腹及 脘腹部胀痛 头很重 抬不起来 只想躺在床上 很少起床 重的病人多年未愈 轻的也 要拖延数月 形体逐渐消瘦虚弱 脏腑功能衰竭 很难恢复正常 两手寸 尺三部都 见虚脉 凡是虚寒少气 腹中拘急 消瘦虚弱的各种疾病 都可用黄芪建中汤加人参二两 治疗

[15]虚劳里急,诸不足 〔1〕 ,黄芪建中汤 〔2〕 主之。 〔3〕 于小建中汤 内加黄芪一两半 余依上法 气短胸满者加生姜 腹满者去枣 加茯苓一两半 及疗肺虚损不足 补气加半夏 〔4〕 三两

【注释】

〔1〕诸不足:指五脏阴阳气血俱不足。因方中加黄芪,可知中气尤为不足,除小建中汤的虚劳证外,可有自汗、少气、乏力等症。

〔2〕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加黄芪组成。有调和阴阳、益气建中的功能。

〔3〕本条再论虚劳里急的证治。

〔4〕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治疗肺虚损不足加半夏,能化痰降逆。去逆即所以补气。及,释为“至于”。

【译文】

由于虚劳引起腹中筋脉拘急,五脏阴阳气血俱不足,可用黄芪建中汤治疗。 在小建中汤内加入黄芪一两半 其余依照上法 气短胸闷的加生姜 腹部饱胀的去大枣加茯苓一两半 至于治疗肺虚不足的病人 补肺气要加半夏三两

[16]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1〕 者,八味肾气丸 〔2〕 主之 〔3〕 方见脚气中 〔4〕

【注释】

〔1〕小便不利:由于肾气不足,膀胱气化失常,故小便淋沥不爽。

〔2〕八味肾气丸:即崔氏八味丸。以干地黄补肾为君,方中六味滋阴;附子、桂枝为助阳,故本方是阴阳双补的方剂,在此有滋阴助阳、振奋肾气的作用。

〔3〕本条论述肾气不足的虚劳证治。

〔4〕脚气中:徐本作“妇人杂病中”。

【译文】

因虚劳引起腰痛,少腹拘急(而疼痛),小便不爽,可用八味肾气丸治疗。 方见治疗脚气病的崔氏八味丸 参见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19]

[17]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 〔1〕 ,薯蓣丸 〔2〕 主之。 〔3〕

薯蓣丸方:

薯蓣 三十分 当归 桂枝 曲 〔4〕 干地黄 豆黄卷 〔5〕 各十分 甘草 二十八分 人参 七分 芎䓖 芍药 白术 麦门冬 〔6〕 杏仁 各六分 柴胡 桔梗 茯苓 五分 阿胶 七分 干姜 三分 白蔹 〔7〕 二分 防风 六分 大枣 百枚为膏

右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注释】

〔1〕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指虚劳病阴阳气血皆不足并兼有风邪引起的多种病证。如后世的风眩、风痱、风痹等。

〔2〕薯蓣丸:是一首扶正祛风的方剂。方中以薯蓣、甘草、大枣三味补脾为君,配合大队益气养血之药,及少量疏风理气之品。本方宗旨亦在建中,是一首补中有疏、静中有动的补脾妙方。本方对后世影响很大,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为益气名方“四君子汤”之祖;当归、地黄、川芎、白芍为养血名方“四物汤”之祖,合之又为“八珍汤”之祖。

〔3〕本条论述虚劳兼风气的治法。

〔4〕曲:为含有活微生物及酶类的酵母制剂。用某些药物及粮食的粉末经发酵而成的加工品。有消食和胃的作用。

〔5〕豆黄卷: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子发芽后晒干而成。有解表利湿宣通的功效。

〔6〕麦门冬: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块根。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的作用。

〔7〕白蔹: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块根。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的作用。

【译文】

因虚劳、阴阳气血皆不足且兼有风邪引起的多种病证(如风眩、风痱等),可用薯蓣丸缓缓图治。

薯蓣丸方:

薯蓣 三十分 当归 桂枝 曲 干地黄 豆黄卷 各十 甘草 二十八分 人参 七分 芍药 白术 麦门冬 杏仁 各六分 柴胡 桔梗 茯苓 各五分 阿胶 七分 干姜 三分 白蔹 二分 防风 六分 大枣 一百枚制成膏

以上二十一味药,研成细末,加入经过熬制的蜂蜜,混合后制成丸药,如弹子大小。每次饭前空腹用酒服一丸,服一百粒丸药为一个疗程。

[18]虚劳虚烦不得眠 〔1〕 ,酸枣汤 〔2〕 主之 〔3〕

酸枣汤方:

酸枣仁 〔4〕 二升 甘草 一两 知母 二两 茯苓 二两 芎䓖 二两 《深师》 〔5〕 有生姜二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注释】

〔1〕虚烦不得眠:由于肝阴不足,虚火上扰,故不得入眠。当兼有虚劳证,如五心烦热、盗汗等。虚烦,即虚热。

〔2〕酸枣汤:今称“酸枣仁汤”。有养肝宁心的作用。本方为治疗失眠的主方。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应用时一般不需加生姜。

〔3〕本条论述虚劳不眠的证治。

〔4〕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种子。有养心安神的功效。

〔5〕深师:即《深师方》,中医书名。南北朝僧深著,已佚。

【译文】

由于虚劳出现虚热不能入眠的症状,可用酸枣仁汤治疗。

酸枣仁汤方:

酸枣仁 二升 甘草 一两 知母 二两 茯苓 二两 芎䓖 二两 《深师方》 有生姜二两

以上五味药,用八升水,先煮酸枣仁,煮到六升水时,放入其他药物,再煮到三升。分三次温服。

[19]五劳虚极羸瘦 〔1〕 ,腹满不能饮食 〔2〕 ,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 〔3〕 。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4〕 。缓中补虚 〔5〕 ,大黄䗪虫丸 〔6〕 主之。 〔7〕

大黄䗪虫丸方:

大黄 十分 黄芩 二两 甘草 三两 桃仁 一升 杏仁 一升 芍药 四两 干地黄 十两 干漆 〔8〕 一两 虻虫 〔9〕 一升 水蛭 〔10〕 百枚 蛴螬 〔11〕 一升 䗪虫 半升

右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注释】

〔1〕五劳虚极羸瘦:五脏虚损的后期,可出现形体十分消瘦。五劳,指五脏之劳,如心劳、肺劳等。

〔2〕腹满不能饮食:病人自觉腹部胀满而不欲饮食,但外形无腹满,这是瘀血腹满的特征。参见本书《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篇[10]条“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之证。

〔3〕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此指引起虚劳病的原因很多,有饮食所伤,七情所伤,饮酒所伤,房劳过度,饥饱失时,劳倦内伤。以上种种原因皆能导致经络营卫,脏腑气血之运行不畅而干血(即瘀血)内停,形成虚劳挟瘀血之证。

〔4〕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肌肤甲错,是因瘀血内停,肌肤失于濡养以致干燥粗糙,犹如鳞甲错出。两目黯黑,是血不上荣于目而致眼圈发黑。

〔5〕缓中补虚:指治疗原则。即通过缓消体内的瘀血,达到补虚的目的,是以攻为补的治法。

〔6〕大黄䗪虫丸:方中以大黄、桃仁及众多虫类药组成。有缓中补虚、活血化瘀的作用。

〔7〕本条论述虚劳挟瘀血的证治。

〔8〕干漆:为漆树科植物漆树的树脂经加工后的干燥品。有祛瘀消积的作用。多入丸、散剂应用。

〔9〕虻虫:为虻科昆虫复带虻或其他同属昆虫的雌性全虫。有破积逐瘀的功效。

〔10〕水蛭:又名蚂蟥。为水蛭科动物水蛭或柳叶蚂蟥、宽体全线蛭的全体。有破血祛瘀的功效。

〔11〕蛴螬:为金龟科子科昆虫朝鲜黑金龟子及其近缘昆虫的全体。有破瘀散结的功效。多入丸、散剂应用。

【译文】

五脏虚损后期,病人出现形体十分消瘦,自觉腹部胀满而不想吃东西,导致这种病情有多种原因。有饮食所伤,有七情所伤,有饮酒所伤,有房劳过度,有饥饱失时,有劳倦内伤等等。这些都能引起经络营卫中的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瘀血内停。此时皮肤失于濡养而干燥粗糙,犹如鳞甲错出,两目眼圈发黑。应当缓消瘀血而补虚,可用大黄 虫丸治疗。

大黄 虫丸方:

大黄 十分 黄芩 二两 甘草 三两 桃仁 一升 杏仁 一升 芍药 四两 干地黄 十两 干漆 一两 虻虫 一升 水蛭 百枚 蛴螬 一升 半升

以上十二味药,研成药末,用熬过的蜂蜜混合做成丸药,如赤小豆那样大小。用酒饮服五丸,每日三次。

[20]附《千金翼》 〔1〕 炙甘草汤 一云复脉汤 〔2〕 :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 〔3〕 ,脉结悸 〔4〕 ,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5〕

甘草 四两 桂枝 生姜 各三两 麦门冬 半升 麻仁 〔6〕 半升 人参 阿胶 各二两 大枣 三十枚 生地黄 一斤

右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释】

〔1〕《千金翼》:即《千金翼方》,中医书名。唐孙思邈著。为《千金要方》的续编。

〔2〕炙甘草汤 一云复脉汤 :本方出自《伤寒论》177条。主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方后指明“一名复脉汤”。本方有养心复脉的功效,故名。方中人参、甘草、大枣补心气;桂枝、生姜通心阳;地黄、阿胶养心血;麦冬、麻仁滋心阴。本方虽为平补阴阳之剂,但偏重于滋阴。历代医家一致推崇本方为“千古养阴之祖方”。后人在本方基础上化裁而成六首养阴方,如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等等。

〔3〕虚劳不足,汗出而闷:指虚劳阴阳气血皆不足,发作时汗出而胸闷,甚则大汗淋漓,胸痛。类似今之心肌缺血,甚或心绞痛之症。

〔4〕脉结悸:是脉律不齐。脉结,是缓而中止,即脉率缓慢而间有停跳现象,即今之心律不齐、早搏;悸,是自觉有心动悸的症状。

〔5〕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表明出现上述脉证时,病情十分危重,当引起高度注意,至于“百日”、“十一日”不可拘泥。本条论述虚劳病脉结悸的治方。

〔6〕麻仁:即火麻仁,为桑科植物大麻的种仁。有润燥滑肠、活血的作用。

【译文】

《千金翼方》炙甘草汤 一名复脉汤 :可治疗虚劳阴阳气血不足引起的汗出胸闷(甚则胸痛),脉律往来缓而间有中止,心中悸动,尽管患者起居行动仍似常人(但病情危急,预后不良),未隔多长时间可猝然死亡,多则百日,少则十天左右。

甘草 四两 桂枝 生姜 各三两 麦门冬 半升 麻仁 半升 人参 阿胶 各二两 大枣 三十枚 生地黄 一斤

以上九味药,用七升酒、八升水,先煮八味药(除阿胶外),煮到三升时,去掉药渣,再放入阿胶同煮,直至全部溶解。每次温服一升,每日服三次。

[21]《肘后》獭肝散 〔1〕 :治冷劳 〔2〕 ,又主鬼疰 〔3〕 ,一门相染 〔4〕 。獭肝 〔5〕 一具

炙干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注释】

〔1〕《肘后》獭肝散:本方出自《肘后备急方·治尸注鬼注方第七》:“獭肝一具,阴干,捣末,水服方寸匕,日三。一具未差,更作。”

〔2〕冷劳:指寒性虚劳。即似今之结核性疾病。

〔3〕鬼疰:一人死,一人复得,交相移易,交相灌注,因其病邪隐僻难见,似有鬼邪作祟,故名鬼疰。即后世之“劳瘵”,今人称“肺结核”。疰,同“注”。

〔4〕一门相染:一家人互相传染这种病。本条论述寒性虚劳的治方。

〔5〕獭肝:为鼬科动物水獭的肝脏。有养阴除热、补肝、明目、益肺的作用。

【译文】

《肘后备急方》獭肝散:可治疗寒性虚劳,又可主治劳瘵(肺结核)一家人互相传染。

獭肝 一具

加热炒干,研成细末。用温水每次饮服方寸匕(约2克左右),每日服三次。 iRl82b/XVd8DBOkw6VEmgoFAs7fwR6uJxbCnBoFtQ2dMc9UAjBlUY2lWME23c2g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