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与自我的战争”

我很高兴成为本书的第一位读者。王宇老师多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对社交恐惧症有如此深刻的研究,并撰写成书,帮助更多有此痛苦的人,对此我深感欣慰,也颇有敬意。我在长达几十年的心理咨询专业生涯中,见过很多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来访者。虽然有的人可以勉强坚持工作和学习,但其痛苦难以忍受,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是我们心理工作者的责任。

社交恐惧症和其他的神经症一样,有一定人格的基础,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社交恐惧的形成与早期环境和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自身的人格特质及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我的经历告诉我,正是父母培育出来的诸如胆小、退缩、敏感、焦虑、刻板、追求完美等人格特质,常常成为父母责备孩子、苛求孩子的理由。而当孩子完整地内化了父母的对待模式以后,孩子的心灵便更习惯于自责、自罪、自暴、自弃,甚至决心与自我分裂,这自然造就了他们与真实自我的持久矛盾,让他们陷入“自我战争”的深渊,以及与焦虑相伴的苦难生活。

许多人都知道要与敌人进行殊死战斗,当敌人变成自己的时候也会如此,所以很多人主张战胜自己,甚至告诫人们战胜自己是最重要的事,也是最难的事。确实有不少人“战胜”了自己——他们放弃了生命。更多的人选择进行“持久战”,让自己处在生不如死的痛苦境遇之中。

与“自己”这个敌人战斗还是接纳它,是极为关键的问题。顺其自然,悦纳自己,帮助自己适应生活,帮助自己快乐成长,这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到还挺难。“顺其自然”是与当前主流文化相悖的文化,对很多人而言,也常常是与自己的文化相悖的。每当人们身处战斗之中的时刻,焦虑自然无从避免。由于无法接纳本来的自己,人们投入和自己的战斗中,自我矛盾自然导致无尽的焦虑和烦恼,并最终导致了“真我”与“假我”之争。

一个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导致了症状的形成,而症状又强化了心理冲突——他对“自己”更加敌视了。对自己的敌视导致了自卑与自恨,为了逃避自恨,他就需要更大的成功和荣誉,他幻想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最后,消除症状成了他的希望所在,但对此的执着只会越发加深他与自己之间的裂痕。

如何化解与自我的战争是心理治疗中的重点问题——是接纳你自己,还是战胜你自己,这是你必须要做的抉择。在这个过程中,你必然要经历很多痛苦,也要经历很多挫折,但只有在痛苦中求索,才能加深你对自己与生活的认识,并促使你最终与自我和解。

蜕变之路虽然艰苦,但也是来访者必须经历的成长之路,这关乎人性的成长与解放。真正的幸福与治愈来自“悦纳自己”,相信本书可以帮助你认识你自己,并最终成为你自己。

周正猷
南京都市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原副主任、主任医师,南医大教授 rTqZzrXsw7zZ33tytZ30VFVvf+GoGApSvBNdtrIarMho6iSpENTCGqxQsDP7fIh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