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好:有钱难买“早知道”,世上没有后悔药。
每个人都曾经痛心疾首地说:“早知道,我就……”说这话时,往往时过境迁,再也找不回过去的心情,再也找不回流失的青春,再也找不回错过的机会了。一位外国牧师经常倾听信徒们的忏悔,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假设给每个人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大多数人都有希望成为伟人。但现实的情形是:大多数人都成了庸人。因为生活不会给你重新选择的机会。所以,请慎重对待眼前,慎重对待眼前事、眼前人,不要事到临头,到处找“后悔药”。
“早知道”并不难,生活有它本来的逻辑,只要遵从自然逻辑,很容易看到后来的变化。例如,不爱学习,一定会落伍;喜欢逃避,一定问题成堆;害怕竞争,一定缺乏竞争力;心胸狭窄,好纠小过,一定会变成“孤家寡人”,诸如此类。真正的难度在于,人们更愿意在自然逻辑之外寻找自我逻辑,结果如何,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但人们最大的麻烦也许不是“不知”,而是“被控”,人一旦被某种欲望所控制,明知前面是火坑,也会硬着头皮往里跳。奇怪的是,“被控”的人,不一定全是傻瓜,不少大家公认的聪明人,也会争先恐后地跳火坑。
秦朝丞相李斯称得上一等一的聪明人,文才智略都有过人之处,但他也难免“被控”。
李斯年轻时,在家乡上蔡当小吏。有一天,他上厕所时,看见老鼠吓得四处奔逃;后来到了粮仓,看见老鼠大模大样地偷吃粮食,见了人也不太回避。他不禁大发感慨:人的差别好比老鼠,在于其所处的环境。厕所里的老鼠,每天吃些不洁净的东西,见了人和狗,还要饱受惊吓;粮仓里的老鼠,每天吃得饱饱的,反倒很安全。
从此,他萌生了改变环境的强烈愿望,拜大儒荀子为师,苦学“帝王之术”。
应该说,李斯努力改变命运的志向值得称道,但他以仓鼠为榜样,价值观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偏差,也许他没有意识到,他已经“被控”了!
李斯学成后,来到秦国,辅佐秦始皇平定六国、统一天下,功劳很大,深受秦始皇的信任,被任命为丞相。他的几个公子都分别娶了秦始皇的女儿为妻,他的几个女儿又分别嫁给了秦始皇的公子,李家的声名权势,一时无二。有一次,李斯在家摆酒宴客,朝中百官都来道贺,门前的车骑数以千计。李斯见了,长叹一声说:“唉!我听荀子说,‘物禁大盛’,我不过是上蔡的一个布衣,穷巷里的一个贫民,皇上不知道我的愚鲁,将我提拔到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可谓富贵已极。物极必反,我不知道我将来会是什么结局啊!”
从李斯的话中,可见他并不糊涂,对未来的风险有着清醒的认识。但他会急流勇退吗?当然不!秦始皇死后,他为了保住权势,竟然跟奸臣赵高合谋,矫诏处死了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公子扶苏,以及辅佐扶苏的大将军蒙恬,将昏庸无能的秦二世扶上了台。从此,秦朝的天下变得不可收拾。三只仓鼠待在一起,可能和平共处。三个奸雄凑在一起,上演的却是“窝里斗”。首先,赵高和秦二世联手,诬告李斯谋反,“论腰斩咸阳市”、“夷三族”(《史记·李斯列传》)。接着,赵高谋杀了秦二世,秦王子婴又处死了赵高,“夷其三族”。
李斯临死前,看着同赴刑场的儿子说:“我想跟你牵着黄狗、一起去上蔡东门打野兔子,也不可能了啊!”
当李斯意识到“物禁大盛”、物极必反的时候,有无数机会离开是非之地,跟儿子一起回老家安居,打野兔子玩,可惜他“被控”了,如同屠场上的老牛,摆脱不了缰绳,其结果不仅自己丧命,还连累三族全灭。
所以说,“早知道”也许不难,如果不能摆脱贪欲的控制,知道了也没用啊!
◎草根智慧
老子说:“大道甚夷,而民好径。”依“大道”而行,不投机取巧“走捷径”,人生就少有后悔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