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打人一掌,防人一脚

老话说得好:打人一掌,防人一脚。

你要知道,跟你打交道的人,不是虚怀若谷的圣人,而是和你一样的普通人。他也跟你一样,一旦尊严、名誉、利益或其他方面受到损害,不可避免地怀有报复心理。你可以对自己说:“仇恨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但你不能对别人说:“别恨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最好原谅我,忘记我对你的错。”鲁迅先生曾遗训自己的孩子:“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损害他人而要求原谅的人,往往是小人,但未必能求得原谅。当你对别人施加伤害时,你要想到,你正在冒同等或更大伤害的风险。

生活应用:化解仇恨,不如避免结怨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与人的交往,是一个力量交换的过程,“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友爱是一种柔和的力量,如春风拂面,让人感到舒适、温暖;伤害是一种尖锐的力量,其反作用力即是报复,会让彼此受伤。

心理学家认为,报复心理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普遍性,人人都有报复心理;

二是针对性,报复有特定的对象,指向施加伤害的人或相关的人;

三是对等性,报复者的期望值是让对方的损失不低于自己遭受的损失,即所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四是债务性,报复者往往将自己蒙受的损失视为对方欠下的债务,是否索债,取决于报复者的心态及某些客观条件;

五是焦虑性,一方因对方的不当行为受到损害而产生报复心理时,往往耿耿于怀,产生担忧、仇恨等各种负面情绪,直到报复成功才会消除。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报复心理可能延续很长时间,甚至怀恨终生。

一般来说,日常矛盾造成的小小伤害,比较容易化解,还会在时间中逐渐淡忘。但报复心理的强弱,因人而异,有的人心理素质好,不易受伤,拾得禅师说:“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对这样的人,你就不用担心他报复。有的人心理脆弱,特别容易受伤,可能因别人一句话的失当而在心中留下深深的伤痕,故而产生强烈的报复心理。与人交往时,你无法要求人人都有一颗坚强的心,只能要求自己谨言慎行,使伤害不要发生。

大的伤害,比较难以化解和淡忘。老子说:“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大的仇怨化解了,还有余恨在心。这个道理,好比割肉成伤,伤好了,伤疤还在。所以,化解大怨不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不要结怨。有的人不明此理,毫不留情地伤害他人,谁知斗转星移,灾祸竟然找上门来。

战国时,范雎在魏国大夫须贾门下当家臣,以才华闻名于诸侯。有一次,范雎陪同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赠之以黄金美酒,对须贾却很冷淡。须贾又妒又恨,回国后向相国魏齐进谗说:范雎里通外国,泄露国家机密,应尽早除掉。于是,魏齐下令将范雎抓起来,严刑拷打,打得齿落骨折。范雎假装死去,须贾还不解恨,命人往他身上淋小便,然后抛尸荒野。范雎挣扎求生,逃到秦国,化名张禄,受到秦昭王的器重,被聘为相国。

秦昭王采用范雎的“远交近攻”之策,欲派兵攻打魏国。魏王吓坏了,急派须贾为使,向秦国求和。范雎故意装扮成乡野村夫的模样,穿上破烂衣服,去见须贾。须贾见他落魄如此,心生怜悯,便问:“莫非你是来秦国求官吗?”

范雎惨然一笑说:“我得罪魏国宰相,侥幸逃到此地,哪敢再去做官?”

“你在秦国,以何为生啊?”

“不过是替相国张禄打扫院子,勉强糊口罢了!”

须贾明白,秦相张禄是秦国炙手可热的人物,向秦王求和,必先说服张禄。不料,当他前往张府拜访时,才知范雎即是张禄,不禁大惊失色,想逃走却来不及了,被卫兵团团围住。范雎身穿华服,威严地坐在堂上,冷笑道:“当日你诬陷我里通外国,今日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你尝尝蒙冤受屈的滋味。我问你,你私闯相府,到底想干什么?”

须贾有理难申,只能求饶而已。

范雎命人将须贾痛打一百大板,还喂他吃了一筐草料。须贾被整得气若游丝,险些丧命。范雎又请大夫替他医治,然后入见秦昭王,将往事一一禀报;并说魏国畏惧秦国,遣使求和。秦昭王大喜,决定出兵为范雎复仇。

范雎回去后,命令须贾说:“你去告诉魏王,速将魏齐的人头送来,否则,我将亲率大军,屠戮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国首都)。”

须贾回去后,将范雎的意思禀报魏王。魏齐担心魏王出卖他,十分恐惧,弃了相印,逃往外国避难。可是,各国畏惧秦国的威势,都不敢收留他。魏齐绝望之下,拔剑自杀了。

须贾因嫉妒心理作怪,不惜违背天理良心,无端伤害自己的部下,着实该打;而魏齐不问青红皂白,听信谗言,残害贤才,已失宰相风范,最后以命偿债,难道不是咎由自取吗?

有人会想:假设将范雎杀死,或许可以解除祸患吧!

许多人正是带着这种观念,伤害别人时,下手狠辣,赶尽杀绝,但仍然难逃“报应”。

徐树铮曾是直系军阀段祺瑞手下赫赫有名的将领,后来加入以孙中山为首的联合政府,在江浙战争中,出任浙沪联军总司令。徐树铮为人骄狂,锋芒毕露,所造杀孽甚多,也为自己树敌不少,袁世凯曾这样评论他说:“树铮其人,亦有小才,如循正轨,可期远到。但傲岸自是,开罪于人特多。”后来,徐树铮果然被仇家劫杀。

张宗昌是奉系军阀张作霖手下的著名将领,在中原大战中,逮捕了冯玉祥手下的军长郑金声,意欲加以杀害,众幕僚劝阻说,郑金声颇有人望,杀之不祥。但张宗昌不听劝告,执意枪杀了郑金声。几年后,郑金声的养子郑继成为父报仇,刺杀了张宗昌,然后投案自首。一时间,郑继成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经冯玉祥等人援救,郑继成获国民政府特赦,无罪释放,张宗昌算是白丢了一条性命。

在现实生活中,生死仇怨自有国法料理,人们的矛盾冲突,往往集中于名利、权势、尊严等方面,无论哪种形式的伤害,都可能引起反弹,最终伤到自己。有时候,你可能觉得人际关系一团糟,“里外不是人”;有时候,你可能感到百事不顺,处处有人为难;有时候,你可能遭遇莫名其妙的失败……此时,你不妨检讨一下自己平日做人做事的方式,是否经常伤到别人?你也许发现,原来一切都是你当得的“报应”;而“禳解”之道,不是怨天尤人,而是改变风格,中止伤害,跟外界达成和解。

◎草根智慧

“原谅”是不容易得到的待遇,无论“误伤”还是“故伤”,都可能有一份“报应”在等着你。 1z6uJ1oRz4GNuwI/amPVUh2cV1z0hQc+j3DtLTvzn/sNSQDLdZtQa5QtTNczCk2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