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读懂穿衣吃饭的哲学

人人都要穿衣吃饭,但穿出品位、吃出幸福的人并不多。有的人身穿名牌时装,不如别人身上挂几片破布来得有品位——佛祖的百衲衣,是用讨来的小布片连缀而成,谁敢说他没品位?跟国王们同坐论道时,非但不显寒酸,反倒衬托得环绕于侧的绫罗绸缎、金玉珠宝黯然失色。有的人天天吃山珍海味,不如别人粗茶淡饭来得幸福——今天的官员,公款吃喝,大肆铺张,动辄成千上万,好像明天就是世界末日,必须将该享的福迅速享尽一样,他们又哪能领略周总理简衣粗食、心怀天下的幸福?

穿衣吃饭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其中包含着人类最朴素的哲学,读不懂穿衣吃饭的哲学,那它就会成为生活的负担;读懂了穿衣吃饭的哲学,幸福自在其间。

第一,你读懂了一个“真”字吗?

“真”即真实,即事物的本质。穿衣吃饭的本质是什么呢?是保暖与充饥。抓住本质是第一位,穿衣吃饭首先要符合身体的真实状况,像饿了不吃,饱了不停,夏天穿棉袄,冬天穿背心;饱了还吃零食,饿了还挑剔食物;天冷穿短裙,天热穿棉衣……都不符合身体的真实状况。其次,穿衣吃饭要符合自己的经济状况,富人没有必要故意装穷而穿旧衣、吃粗食,穷人也没有必要在穿衣吃饭上故意装阔。如果让太多主观的东西附着在真实上面,那只能说明不懂穿衣吃饭。

关于穿衣,佛祖曾说:“视纨素之服,如敝帛。”在他眼里,绫罗绸缎跟破布一样,只要能保暖的都是好东西,不能用来保暖又有何用?穿什么都无妨,保养身体最重要。

关于吃饭,佛祖则说:“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吃饭要像吃治疗饿病的药一样,不管饮食好或坏,该吃多少就吃多少,不要多吃或少吃,只求吸收营养、保健身体、消除饥渴。如同蜜蜂采花,只取花的蜜味,而不损害花的香味及颜色。

现代人已经不太懂穿衣的哲学,经常“要风度不要温度”;也不太懂吃饭的哲学,用添加剂调出味道,用激素催肥肉类,用转基因技术种出蔬菜,这些食物尽管有害健康,但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人们常常不顾身体的实际需要,胡吃滥喝。

当人们的生活严重“失真”时,怎么可能拥抱幸福呢?

第二,你读懂了一个“善”字吗?

西方的教民,吃饭前往往要作一个祷告,感谢上帝和一切应该感谢的人,使自己能够得此食物,以及现在的生活。东方的佛教徒,吃饭前也要祷告,含意大同小异。

你穿衣吃饭,要知道衣服、食物是从哪儿来的,吃出、穿出感激的味道,已经接近于善了。如果你自以为衣食的得来全靠自己的本事,那你未免太妄自尊大了!难道杜甫的本事不如你大?但他挨饿半生,孩子饿死了好几个;难道朱自清的本事不如你大?他也无法在保持尊严的同时填饱肚子,于是选择了尊严,在饿病中黯然离世;难道毛泽东的本事不如你大,他经常只求一碗红烧肉且不可得,他的孩子上学时天天挨饿……没有一代代人忍饥挨饿、慷慨牺牲,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繁荣,你的衣食丰足,并不全是你的功劳,你需要感激的人其实很多。

当你穿衣吃饭时,要知道你正在分享着人类有限的资源,全世界有二十亿人处于衣食不足的状态,你的享受多一点,意味着那些处于弱势的老人、妇女、孩子会多挨一些饿。没有人认为你不对,但你不应该浪费。当你懂得为那些穷人而节约时,你就已经有了善意。

picture

一枝一叶可以悟道,一衣一食皆是修行……

以前有过一条口号——“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但不知为何,在日益富强的中国,节约反而受到嘲笑,可耻的人却越来越多。有一件让我们中国人脸红的事:一个中国考察团前往德国,在一家餐馆点了很多菜。用完餐后,还有三分之一没有吃掉。他们结完账,还没走出大门,就被几个白人老太太叫住,指责他们浪费。考察团里站出一人,用英语说:“我们吃饭,花自己的钱,关你们什么事?”

老太太们生气了,其中一个立刻掏出手机,拨打了报警电话。不一会儿,一个身穿制服的人过来,问明情况后,开出50马克的罚单,并郑重地说:“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还有很多人缺少资源,你们不能也没有理由浪费!”

几个老太太都懂的道理,我们某些号称“精英”的人却不懂,其根源在于心无善意。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最引以为耻的一幕,我们作为现代文明人,读了许多书,知道许多古代的和现代的学问,难道连穿衣吃饭这点简单的学问都不懂吗?

第三,你读懂了一个“美”字吗?

美是人类的本质追求之一,穿衣吃饭也以美为尚。

穿衣之美,第一要符合身份和经济情况。在现代社会,除了法定制服和约定俗成的礼服外,没有人规定哪些衣服能穿,哪些衣服不能穿。但是,你的衣服最好让别人觉得协调,让自己觉得舒适。假设你的收入一般,却花高价买一套奢华衣服,且不说掏钱时的心疼,买回来穿在身上恐怕也不舒心,因为它已经远远超出了你的消费水平。这样不舒服的“穿衣”,又何必去做呢?况且这种行为本身就容易给人留下你过于奢侈的印象;第二要跟环境协调。穿着西装革履去种田,跟穿着拖鞋进五星级宾馆一样不合时宜。到了一定的环境,为了和环境协调,可以不受身份和经济状况的限制。“文革”时,国内一位科学家应邀出国讲学,平时没有好衣服,临时定做又来不及,周总理听说后,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穿在他身上。这不是为了穷摆阔气,而是为了跟环境协调,也是为了国家的形象。

吃饭之美,不仅在于食物的色香味形,吃饭的礼仪更为重要。小时候,父母往往会告诉孩子一些吃饭的“规矩”,例如:主动给长辈让座,坐相要端正,不要大声说笑,夹菜只能夹身边的而不能乱翻,诸如此类。

当然,美不是用来分析的,而是用来感受的。你穿衣吃饭,让人觉得美,那你就是美的;让人觉得不美,你就是不美的。反之你对他人的影响也如是,所以,在说出你的感受时要谨慎,不要动辄嘲笑别人“没品位”。

佛家认为,穿衣吃饭是修行。一个人有没有教养,有没有学问,有没有美德,从穿衣吃饭便可略知端倪。一个人读懂了穿衣吃饭的学问,也便读懂了生活,读懂了幸福。

兰心慧语

一枝一叶可以悟道,一衣一食皆是修行。 x/k1+RyRkOU1uV8Z6DlaYmRDRotbmTIxgzMt/Rqn/9cLFWuitKNA1gLWecf0JG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