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不难,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从态度到行为,都可以表现得很好;可是遇到自己讨厌的人,遇到所谓的坏人、恶人,继续保持好心就很难。
做好事不难,存折上放着几百万,甩出几百几千做善事,又有何难?可是面临困境时,满怀忧虑,满腹怨气,伸出一根手指头去帮助别人都会觉得很难。
许多人平时看着像个好人,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事,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脸部都扭曲变形了。
但要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就要学会保持稳定的情绪,在任何情境下都按自己一贯的风格行事,不要轻易被情绪左右。有些人平时表现得比一般人好,对小猫小狗都蛮有爱心,那固然是善性的流露,也未尝不是一种幸运,因为他们生活在顺境中,遇到的都是好人,只有经过了逆境、恶缘的考验,才能显示出真正的素养。
《佛说四十二章经》说“人有二十难”,其中有几大难事,跟人的境遇有关:“贫穷布施难”、“被辱不嗔难”、“触事无心难”、“睹境不动难”。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贫穷时很难乐于助人,受辱时很难不愤懑于心,遇到好事、坏事都很难保持平心静气,遇到顺境、逆境都很难不受影响。应该说,人心毕竟是肉长的,完全不为所动那是不可能的,但有一条,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抛弃善念而转生恶念,否则,你可能真的会“换了一个人”,再也做不回原来的自己。许多人不是因为情绪冲动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吗?
人在逆境中,如同身受重伤、疼痛难忍的病人一样,必然有急于摆脱“病痛”的心情,一时找不到“良药”,便可能“病急乱投医”,一旦误食“毒药”,问题就严重了。有一个年轻人,当兵转业后,在一家公司当保安,谁知遇到不良老板,几个月不发薪水。他想,还是从小起步、自己创业吧!于是买了一辆三轮车,在北京街头摆地摊。没想到“屋漏又逢连夜雨”,倒霉的事接踵而来,城管来检查,他躲闪不及,三轮车被没收。接二连三的不平遭遇,让他无法接受,于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他拔出小刀,刺进了城管队队长的心脏,而他的人生也随着这一刀终结在这一怒之下。我们理应同情他的遭遇,但一朝拼命,毁掉终生,是他希望的结果吗?
受过伤的人都知道,越挣扎越痛,伤得越重,自己安静地待着,疼痛自然渐渐减轻。遇到逆境时也是如此,迅速“痊愈”几乎没有可能,该受的痛还得受着,该吃的苦还得吃着,让自己中心静气下来。却可免受不该受的痛,至少不会使情况恶化。
面对“恶缘”,即不友好的人,或敌人、仇人、坏人,很难不起恶念而生报复之心。但须知报复别人的时候自己也会蒙受损失。2008年世界杯决赛中,即将退役的法国球星齐达内,渴望用一场完美的比赛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比赛进行得很艰苦,到加时赛的最后10分钟时仍胜负未分。此时,对方一名球员凑到他身边,不知说了些什么,事后据齐达内反映,此人用脏话咒骂他的姐姐。齐达内怒火中烧,一头将对方撞到在地,他当即被红牌罚下,缺少一员主将的法国队最终输掉了这场比赛,将冠军拱手让给了意大利,也给齐达内留下了终生遗憾。假设他当时稍微冷静一点,没有过激反应,他辉煌的职业生涯该会多么完美啊!
对“恶缘”我们应取何种态度呢?第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第二要保持自己的教养。许多人没有意识到教养的重要性,例如在影视作品中,一些被俘的英雄人物用粗言秽语咒骂敌人,编剧者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其战斗精神、提升其英雄形象,而事实上,这反而可能会有损其英雄形象——即使面对仇敌,英雄也应该气度从容,不应该失去教养。第三,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必视对方的态度决定自己行为。
有一个关于佛光禅师的故事:
一天,掌管寺中财务的僧人拿来一叠票据,皱着眉头对佛光禅师说:“师父!最近住寺里的施主们患牙病的很多,一人补几颗牙,要花一大笔钱,寺里实在负担不起啊!”
佛光禅师说:“负担不起,也要尽力想办法。”
僧人又说:“可这些人不懂得知恩图报,反倒牢骚满腹,说了本寺许多闲话。依弟子看,不该再为他们出这笔冤枉钱了!”
佛光禅师平静地说:“他们口中虽无好话,也该为他们装一口好牙!”
佛光禅师不愧是一个修养高深,懂得自然之道的智者,他非常清楚一件事:自己做什么,可以由自己左右;别人说什么,那是别人的事,一个人只需做好自己的事,又何必为别人的行为,别人的事操心呢?
这世上没有天生讨厌的人,更没有天生想作恶的人,某些人之所以惹人厌憎、令人愤恨,都有原因的,你若清楚其原因,厌憎、愤恨的情绪也许会减轻很多。正如《八大人觉经》中所说:“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什么意思呢?贫苦的人难免怨天尤人,与众生结下恶缘。也就是说,那些讨厌的人、做坏事的人,其实都是可怜之人,他们或者生活遭遇挫折,或者心灵备受煎熬,在发泄怨气的过程中,才做了那么多让人难以原谅的事。一个具有菩萨心肠的人,表达自己的善意时,会一视同仁,不计较别人的所作所为,也不憎恨作恶的人。
很显然,此言不是消除善恶标准,纵容坏人坏事,而是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正视别人的恶,保持自己的善。坏人该不该抓起来?该不该受惩罚?那是警察和法官决定的事,跟你的善良没有必然联系。还是听一个故事吧——
来自美洲的格林夫妇带着两个儿子在意大利旅游时遭劫匪袭击。7岁的长子尼古拉身受枪伤,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悲恸欲绝的格林夫妇决定:将儿子的器官捐出,救助那些需要器官的人。尼古拉的脏器分别移植给了6个意大利人: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畸形的14岁孩子,拥有了他的心脏;一个生命垂危的19岁少女,获得了他的肝;一对肾分别捐给了两个患先天性肾功能不全的孩子;还有两个人借助尼古拉的眼角膜得以重见光明。尼古拉的胰腺也被提取出来,留着治疗糖尿病病人。
当有人问到他们为何将儿子的器官留在这个让他们伤心的国家时,格林先生强忍悲伤,安详地说:“我不恨这个国家,不恨意大利人。我只是希望凶手知道他们做了些什么。”
这就是菩萨精神。
超越自身境遇,坚持按善良的原则做人做事,从中所折射的伟大人格,正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文明。
最后,还是以特蕾莎修女的“人生戒律”作为本章的结语吧——
你如果行善事,人们会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秘的动机。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你今天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人遗忘。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你如果成功,得到的会是假朋友和真敌人。不管怎样,还是要成功。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还是要建设。
你坦诚待人却受到了伤害。不管怎样,还是要坦诚待人。
心胸最博大宽容的人,可能会被心胸狭窄的人击倒。不管怎样,还是要心存高远。
人们的确需要帮助,但当你真的帮助他们的时候,他们可能要攻击你。不管怎样,还是要帮助他人。
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反咬一口。不管怎样,还是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世界。
兰心慧语
善良的最可贵之处,不是将吃剩的食物施舍给别人,而是在饥渴中跟同样饥渴的人分享最后一点食物和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