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5.保持一颗恬淡而宁静的心

哲学课上,大学教授问某女生:“你的人生追求是什么?”

女生回答:“健康、财富、美丽、爱情……”

教授不以为然地说:“你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东西——心灵的宁静。没有它,你所有的追求只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痛苦。”

曹雪芹先生写得妙:“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垄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人生匆匆,世事无常,没有一颗单纯而宁静的心,就无法淡然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雪冰霜,笑对无奈与沧桑。何况,身在紧张而繁忙的世界,心灵更容易被外物所扰,浮躁的情绪让人失去了从容、淡定和宽容。当内在的空间不断地被压缩,人就会变得狭隘,在人云亦云的热潮中,忘了聆听自己的心声,在物质欲望的泥沼中渐渐沉沦。

心态失衡,患得患失,难以抗拒无穷无尽的诱惑,迷惘躁动,哪儿还有心思享受生活?或者说,是否还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唯有保持一颗恬淡而宁静的心,才不会嫉妒他人显赫的权势,才不会奢求拥有美宅华第,才不会去追求蜚声四海的声名。

某条老街上住着一位老人,平日里靠卖铁锅、菜刀和剪子为生。他的经营方式很古老,也很传统,既不吆喝,也不还价,到了晚上也不收摊。白天,他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管你什么时候经过,都会看到他惬意地躺在竹椅上,手里握着两个手健身球,旁边的桌上放着一台收银机,还有一把紫砂壶。他的生意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差,每天的收入够他吃饭喝茶,日子过得还算舒心。

某天,一个文物商人来到老人的店里,无意间看到了他身边的那把紫砂壶。商人的目光是犀利的,他注意到那把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很像是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文物商人走向前去,拿起老人的紫砂壶,在壶嘴内发现了一记印章,证实了他的推断。

无意间发现了这样的宝贝,商人喜出望外。要知道,戴振公曾有捏泥成金的美名,他的作品已发现的只有三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里,一件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泰国某位华侨的手里——那是他在1993年伦敦拍卖市场上,花了16万美元买下的。

商人打量着那把壶,爱不释手。他跟老人商量,打算出10万元买下老人的这把壶。老人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拒绝了。他说,这把壶是祖父传下来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用这把壶喝水。

拒绝了商人,可老人的心里并不平静。有生以来,他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跟着他60年了,他始终都把它当成一把普通的壶,如今竟然有人要出价10万元买下它,实在令人意想不到。从前,他只是把壶放在小桌上,闭着眼睛听广播。可现在,他总担心壶会被人拿走,再也无法闭目养神。更让他难以忍的是,街坊听说了紫砂壶的事之后,总是向他打听,彻底搅乱了他平静的生活。

不久之后,那位文物商人再次登门,还带着20万元的现金。这回,老人实在坐不住了,他请来街坊四邻,把紫砂壶重重地往地上一摔,顿时摔了个粉碎。自那以后,老人的日子又恢复了正常。据说,老人现在依然还在经营着自己的小铺子,他已经100多岁了。

有一首诗写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人间真正的好时节,就是没有闲事挂心头。所谓闲事,就是内心的各种纠结、欲望、烦恼等人为设置的障碍,有了它们的存在,心境就不会开阔。享受生活,归根结底是一种心境。享受的关键,在于有一颗淡泊的心,不计较得失,不在乎成败,用平和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让自己有一份接纳一切的胸怀。

周末,女儿跟随父亲到岸边垂钓。父女两人相距不远,可是父亲那边总有鱼儿上钩,女儿这里却一点儿收获都没有。到了下午,女儿终于沉不住气了,她问父亲:“我和您坐得这么近,为什么您总能轻易地钓到鱼,我这里怎么都没有鱼儿来呢?”

父亲说:“你是在钓鱼,我是在垂钓,这是我们两人的不同。你钓鱼的时候,一心只想着得到鱼,一直盯着鱼有没有咬住鱼饵,你看不到鱼上钩就心浮气躁,鱼就被你焦躁的情绪吓跑了。垂钓就不一样了,只知道有我而不知道有鱼,内心坦然,不会因为有鱼咬饵就高兴,没鱼上钩就担忧。心如止水,鱼根本感觉不到我的存在,它自然也就不会逃跑了。”听完父亲的话,女儿觉得父亲俨然就是生活中的哲学家。原来,垂钓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鱼,而是为了修身养性。

人生总会经历兴衰荣辱,得失进退,谁都无法掌控,唯有保持一颗恬淡宁静的心,才可以让自己免受伤害。淡泊与宁静,能够沉淀出生活中纷杂的浮躁,过滤掉浅薄粗陋的人性,锤炼出成熟稳定的性情,无论身处何境,身在何方,都不会气急败坏、声嘶力竭。

内心安宁的女人,有一种随顺的气质。当心情焦躁不安的时候,她会用睿智安抚自己,告诉自己要平和,要宁静。在不骄不躁、恬淡从容中,领悟生活的真谛,活出美丽而幸福的自己。 kiv8zEjuRAbRiF3R6HcbHpt+N2PDpkxc9rshvyT+AXskXxoR7fpHrTg3ZzA6lUz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