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人类生存的环境里,一个最先改变自己的人最聪明,后来改变自己的人还可以,而一个从来不改变自己的人是最糟糕的。
——李晓华(华达国际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我们疯狂地往前跑,然后突然改变方向。
——伯特·罗伯茨(美国MCI董事长兼CEO)
当你的目标是追求完美时,你会发现你的目标是不断变化的。
——乔治·费舍尔(柯达公司前总裁)
商业的成功并不是浮夸的设想得来的,而是在变化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的结果。
——杰克·韦尔奇(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董事长)
很多人想改变这个世界,但真正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没有几个,即便成功人士也很难改变这个世界。事实上,那些成功的富人都是改变自己的高手。他们无一不是在改变了自己之后才取得成功的。富人都是紧跟时代改变自己的,他们赶在别人前面将自己改变了,所以最后成功了,而穷人则一直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所以一直没能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聪明又好学的小孩,他们之中,一个非常喜欢绘画,天天无时无刻不在画画,希望自己将来长大之后成为一名画家;另一个则非常喜欢音乐,也是一直在学习音乐,梦想自己长大以后成为一名音乐家。可是造化弄人,想学画的小孩在十几岁时眼睛瞎了,再也看不到任何东西了;而想当音乐家的那个小孩却双耳失聪,什么也听不到了。两个小孩非常绝望,甚至都觉得没有活下去的必要了。正在他们绝望之时,来了一个老人,他告诉那个学画的小孩,你为什么不去学音乐呢,虽然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但是耳朵还可以听得到声音啊。然后又告诉那个想学音乐的小孩,你为什么不去学习绘画呢,虽然耳朵听不见了,但是眼睛还可以看得到啊。两个小孩一听,顿时重燃生活的希望。从此那个想学画的小孩改去学音乐,而学音乐的小孩则转而去学绘画。因为看不见,所以耳朵便更加灵敏,学起音乐来更加专注;而因为听不见声音,便能不为外物所影响,更加专心于绘画。许多年后,他们一个成为知名音乐家,一个成为受欢迎的画家。
改变世界很难,但是改变自己很容易,成功地改变自己才能够取得成功。在中国富豪中,非常具有冒险精神的李晓华就是一个不断地改变自己,不断地走向成功的企业家。
1978年,上山下乡的青年开始返城。北京知青李晓华托了老大的关系,终于返回北京。后来又托人帮忙,在灯市口一家银行科研所找到一份烧锅炉的差事。小锅炉不大,只供十几间房子取暖,活儿还不算太累,但冬天一过却又失业了。李晓华后来又在经贸部出口大楼食堂当炊事员,每天的工作是揉面做馒头。
1979年,头脑灵活的李晓华在做馒头之余,开始偷偷摸摸地做起了生意,像成千上万白手起家致富的人所经历的那样,干点倒买倒卖的私活。但是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幸运,出师不利,仅仅因为贩卖了16块电子表就被判处了3年劳教,并且被单位除名,再一次失去了工作。
没有了工作但是还得生活下去,生存的本能驱使李晓华到处寻找各种发展的机会。后来,他打算去广州进货,干点小买卖。第一次到广州进货时,正值T恤衫、变色眼镜热销,利润非常丰厚,如果他带回一些货来,肯定能够赚不少钱。奇怪的是,他并未为之所动,因为他不想做这种来回跑的买卖。后来,当他来到广州商品交易会陈列馆时,发现了一台美国进口的冷饮机,觉得这种生产冷饮的机器非常好,就站在机器面前凝视了许久,然后问:“小姐,冷饮机怎么卖?”服务员说:“没有货。”李晓华灵机一动,找到了经理,先交朋友,请他吃了顿饭,又送了几条名牌香烟,这才把冷饮机买下。
他在当年夏天把这台机器运到了北戴河的海滨,并向当地人介绍说:“这是新玩意儿,中国是第一台。如果你们同意,你们出场地、人员,办营业执照,我出设备,赚钱各拿一半。”
于是这个临时的冷饮“合资公司”开张了。来避暑的人们,游完泳了、玩累了或走乏了,看到这个清爽冰凉的大玻璃罐,都被吸引住了,冒着汗排起了长队。5角钱的饮料一杯接一杯,那种清凉直沁心脾,成了北戴河海滩浴场一大景观。已届而立之年的李晓华在当时实实在在地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的商业敏感和决策能力充满了信心。
冷饮机在当时的中国虽然不多,但也肯定不是第一台,但是当地人没有见过,李晓华说什么就是什么,在那个时代也基本不会有人怀疑。再加上当时正是夏天,人们在好奇心与炎热天气的“引诱”下,成就了李晓华的发财梦,让他很快就挖掘到了第一桶金。李晓华卖冷饮赚钱除了因为夏天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鼓吹说自己的机器是全国仅有的一台,敢于吹嘘,人们通常都有尝鲜的心理,所以才让他的冷饮大受欢迎。
这个夏天他净赚了十几万元。但是秋天很快就来到了,北方开始变得寒冷,冷饮机不能再赚钱了,但是李晓华却没有闲着,他的心思又活了起来,他想:今年在北戴河独领风骚的冷饮机,明年肯定不会那么新鲜了。于是他决定改弦更张,另辟蹊径,将冷饮机卖给了合作伙伴。
满怀喜悦的李晓华漫步在北京的街头,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现代生活的勃勃生机。敏锐的李晓华又一次感悟到,物质生活的改善必然会唤醒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长期处于“极左”禁锢中看腻了样板戏的中国人,渴望着多姿多彩的文化娱乐,这正给商务活动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于是,他利用手上这笔“原始积累”,干起了一项从未有人涉足的新买卖——购买了大屏幕投影机,在秦皇岛做起了放录像的生意。据说,当年河北省仅此一家,改革开放之初的人们禁不住港台武打片、言情片的诱惑,排队买录像门票成了当地一大景观。人们挤破脑袋也要进去看一看,一块钱一张的门票,有时被炒到10元。他的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但是当时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所以李晓华再一次迅速积累了巨额财富。
1984年,当中国大陆众多的人正争当“万元户”时,李晓华已经是一位身家百万的“大款”了,而此时他又开始考虑转行。虽然干录像厅还算赚钱,但毕竟不是正当职业,不能长久地干下去,所以改行是必须的。就在这时,有人建议他出国到日本去学习管理经验。
成功是来源于头脑的,财富也只往有头脑的人的口袋里钻,正所谓:脑袋空空,口袋空空;脑袋转转,口袋满满。穷人其实不比富人差,但是富人改变自己,有了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新的发明、新的创造、新的赚钱之道、新的理财技巧,所以取得了成功,而穷人则一成不变,所以没有成功。
李晓华在当时已经算是成功人士了,至少绝对是一个富人了,但李晓华不是满足于成为百万富翁的人,而是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一直大胆地改变,也许是一些成功人士最大的特点,也是他们成功的秘诀。
1985年底,时年34岁的李晓华毅然决定,告别家人东渡日本,一边在中华料理店刷盘子,一边在东京国际学院学习。后来他又到日本商社打工,留心学习日本的经营之道。一天,他无意中发现老板桌上的报纸上有条不起眼的新闻:“中国生产的‘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价格一路上扬。”凭着敏锐的直觉,李晓华感觉到机会来临。他又立刻决定不学习管理了,要抓住这个好的机会再发一次大财,所以立即返回国内。
数日后,他就来到北京“101”毛发再生精厂门前,问门卫:“我想买‘101’,在哪里办手续?”门卫告诉他:“一年以后再来吧。”
第二天,这汉子又来到“101”毛发再生精厂,被门卫放进去了。他找到销售科,一个办事员接待了他。他说明来意,接待人员仍然告诉他:“一年以后再来吧。”
第三天,一辆当时京城尚不多见的新款奔驰280直驶进“101”厂大门:海外华侨李晓华先生慕名来访。于是,西装革履的李晓华被礼貌地让进会客室。谈了不多时,李晓华了解到“101”厂职工上下班和领导公务活动缺少交通汽车,便说:“只要贵厂在一个月后供应我‘101’,我捐赠一辆客车和一辆小轿车。”协议在厂家的满意中很快就达成。
从此,李晓华便与“101”结成了生意伙伴,并成为“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的经销代理商。李晓华回到日本后,对市场进行了精心策划,“101”很快就成了日本红极一时的商品。
一年以后,李晓华在日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这不仅给李晓华带来丰厚的收益,而且也成了他事业的重大转折点。之后,他的事业顺风顺水,不但在中国香港、日本、欧美建立了自己的公司,还在国内数省投资办厂,业务领域包括房地产、机械制造、家用电器、塑料制品、商业投资、食品加工、餐饮娱乐和旅游等。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实业家,成为中国大陆屈指可数的亿万富翁之一。
很多成功者不断地转换行业,不断地改变观念带来的结果,也不断地取得成功。其实很多人当初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是几年后却发现,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则在原地踏步,甚至失败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有人在不断地改变,有人一直裹足不前。
改变自己就会成就自己,不改变就只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