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一切从相遇开始

20年前,我在瑞典和朋友驾车时迷失了方向,那天零下15摄氏度,冰天雪地。记得当我朋友紧张地下车问路时,一位50岁左右的女士下车走到我们面前,她见我们神情紧张,瑞典语也讲得不流利,首先露出亲切的笑容,好像在告诉我们:别担心,有我呢。之后她放慢语速,耐心、亲切地告诉了我们路线,还让我们跟在她车后面,把我们带领到目的地。她叫蕾贝卡,在哥德堡一家银行工作。蕾贝卡雪中送炭的微笑让我备受感动,我们成了朋友。后来,我经常到蕾贝卡家喝她亲手煮的咖啡,吃她亲手做的小糕点,听她讲述生活中的故事,没有压力,没有烦恼。20年过去了,蕾贝卡的笑容始终印在我的脑海里,温暖着我的心灵。和蕾贝卡分开后,她的微笑时时出现在我的脸上,因为我知道那使我愉快,并让对方感到舒心,我想今天蕾贝卡看到我和她有相同的发自内心的微笑时,她一定会笑得特别灿烂。

人生的旅途真是很奇妙,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都会因为一声真诚的问候,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一抹柔和的眼神使一个不认识的人走近你,从而成为开启你幸福之门的贵人。当然,也会因为一句傲慢的话语,一个愤怒的表情,一种鄙夷的眼神而使你身边的人远离你。

英国大哲学家约翰·洛克曾说:“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的一切成就都会被人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当今社会,没有一个人愿意和言语粗俗、不文明的人打交道。在商场上,先礼后利,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商务礼仪是步入商业社会的通行证,更是软实力的较量。“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冠义》)。礼仪,是人类走出蛮荒,走向文明的标志。人,出生有洗礼,成人有成人礼,结婚有婚礼,去世有葬礼。而且国有国礼,军有军礼,祭祀时有祭祀礼,举行盛典有典礼,宴请又有宴请礼。礼仪无处不在。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礼仪,也是一种文化。其背后是有厚重的文化支撑的。中国是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从西周视礼为“国之大柄”到现代的“五讲四美”,从孔子的“国无礼而不宁”到今天的建设“和谐社会”,礼仪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同样,西方的文明史,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着人类对礼仪追求及其演进的历史。如在中世纪,骑士们在公主面前比武时经常吟唱的一首赞歌中,把公主比喻成光芒四射的太阳。因而,骑士们在经过公主的坐席时,总要把手掌举起来放在眉毛上,做遮挡太阳的姿势。后来,这种礼节就被延用下来,形成了举手礼,进而演变为敬礼。又比如在中世纪的欧洲,据说武士们作战都要佩戴头盔,以防止敌人袭击。来者为了表示自己没有敌意,看到武士后就首先把头盔掀开,露出自己的面孔。这种习惯沿用到近代,就形成了脱帽礼。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任何一个民族再也不可能无视其他文化的存在,需要尊重各国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中形成的传统,而且了解并理解他国文化也是对自身文化理解的一种深化。

“礼者,敬人也”,礼敬对方就是庄严自己。只有真正尊重了自己,尊重了生命之后,我们才会真正做到内圣外王,成为一个文明人。

“修功德的人,他的心在一切人事环境上,在一切物质环境上,他常存恭谨之心,决定不会有轻慢的心,而且是真正能做到普敬一切。”(六祖慧能)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和太多有德性的人相遇,他们有的是商业人士,有的是学者,有的是小村庄的老爷爷、老奶奶,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社交宴会上的宾客,有的是游客,他们真诚的眼神,亲切的笑容始终印在我的脑海,成为我传播礼仪的动力和源泉。

一切从相遇开始,感谢您在茫茫书海中选择了此书,期待您翻开的这一页成为我们相遇相知的开始。

万里红 pug7d1ZV1R3OaJO4KduANSBgsocIyu2tHKz13+6rebzwM+tCHh3NevlaLLiOfF3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