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什么 我们都该学点黑科技? 因为 未来属于有好奇心的人

上本科的那会儿,物理系大部分同学都在窃窃私语:消耗这么多珍贵的脑细胞来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量子力学有什么用?

广义相对论有什么用?

薛定谔方程、路径积分和群论究竟都有什么用?

那时,理论物理学还是一门不可描述的专业。

每当叔叔阿姨大伯大婶好奇地问起我是学什么的,我老实回答之后,总会出现一阵不可描述的沉默。

短暂的寂静后,又会传来一阵悲天悯人的声音:

“学这个专业将来找什么工作啊……”

十年前,同学们在寝室里激辩薛猫佯谬,在教室里听教授吹嘘量子计算机的逆天,在期末考试前斗志昂扬地准备小抄的时候……我们都以为,像量子这种谜之科技,只能存在于象牙塔和实验室中。

十年后,当我破天荒地换到CCTV,看了一晚上的科普版量子通信——我震惊了。

我从没想到,这么快它就有用了。

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一枚中国制造的量子通信终端卫星,在全世界的眼皮底下冲出实验室,飞向太空。

自从1900年普朗克发明“quantum”这个单词至今,量子终于从哲学辩论会的题材,变成了魔法般的黑科技。基于量子纠缠,能造出比现在快1亿倍的量子计算机;而超距作用和贝尔不等式,把量子纠缠变成了加密通信领域的终极武器。

真实的未来,总是比我们所以为的精彩。

据说,如果人类没有发明量子理论,就不会有我们今天引以为豪的半导体芯片和互联网,那么全球三分之一的GDP将不复存在。

而这三分之一的GDP,大部分基于20世纪30年代的理论框架,相当于大学物理本科二年级《量子力学(下)》的水平。

现在,“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上天了,五年后人人都会用无法破解的加密网络刷信用卡。再等到量子计算机投入量产,人工智能在恐怖的算力加持下统治世界……到那时候,可能全球99.99%的GDP都得归功于量子理论吧。

惊喜吗?其实,这些也不过是运用了20世纪80年代的理论而已。

蓄势待发的还有弦理论、引力波、虫洞、量子隐形传态……这些30年前就被人纸上谈兵的理论,变成真正改变世界的武器,那将是一个怎样的魔法时代啊……

我常在想,我们这个看似司空见惯的寻常世界,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宇宙、社会、代码、商业究竟是如何运作的?

无论是仰望星空还是改变世界,真相永远只有一个,而且总是出乎意料地简单与残酷。但是,只有在探索的路上,才能赢得力量,收获价值,发现意义。这样,当我临死回首往事的时候,才不会说:原来我终其一生,只是这个世界的guest(访客)用户。

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

你不需要学过高数,你只需要有好奇心。好奇心会让你把这本书当作悬疑推理小说,全程无尿点地读完一章,然后像追美剧一般义无反顾地翻开下一章,时不时还发出看段子时的会心一笑。

我不期待你看完这本书就能变身民间物理学家,但我期待未来的梦想家和技术宅能看到科技的全部潜力,解锁宇宙的隐藏关卡。

一个被黑科技主宰的未来,一个“墨子号”、“阿尔法狗”成为热点新闻的未来,属于那些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人。诚如爱因斯坦所说,它们比知识更重要。当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渐渐丧失,他不是在长大,只是在变老。

或者,你可以继续等待——就像那些在火车站自动售票机前踌躇的人,茫然无措地看着一个正在崛起的新时代,载着一群年轻而陌生的面孔,飞驰而去。

这是 的选择。

119年前的12月12日,加拿大纽芬兰岛,圣约翰斯港口。

那一天,如果有人路过这片荒凉的海岸,一定会被眼前的奇景惊掉下巴:海滩边的钟楼上空,竟翱翔着一只巨大的六边形风筝。它迎着凛冽的海风一跃而起,在120米的高空盘旋,骄傲地俯瞰一望无际的大西洋。

钟楼里,一个年轻人焦灼的目光正眺望着大洋彼岸的英格兰。冬日的阳光冷冷地盯着钟楼的指针,疲惫的波涛百无聊赖地拍打着礁石。他把电话听筒紧紧贴在耳边,直到手心攥出了汗——但他什么也没听见,除了一片寂静中自己无法抑制的心跳。也许,快了,就快到了……

他在等候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

3700公里外的英格兰,一束挣脱天线重获自由的电磁波正在以光速冲破云层,眼看着就要飞向外太空了,却在六万米高空一头撞上电离层,一个跟头栽进了大西洋。从海里爬起来一看,不知不觉已来到枫叶之国,本打算再绕着地球多溜达几圈解解闷,不料竟被一根装在风筝上的天线俘获,身不由己地沿着导线滑进了听筒,变成了三声微弱而坚定的“嘀、嘀、嘀”……

只用了0.01秒,它就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信号。

历经6年研发,耗资数万英镑(相当于今天的1亿人民币),面对无数次挫败和冷眼,年仅27岁的马可尼终于成功了!他用无线电改变世界!只发送了一个字母S 。而且,在实验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个S微弱到几乎无法听清。难怪很多专家对马可尼的发明不屑一顾,甚至质疑这货能否称之为发明——毕竟,只能发一个字的技术也算通信吗?

在普通人的眼里,那一天不过是报纸上一行“不明觉厉”的头条,一则真假难辨的传闻,一种距离现实遥遥无期的黑科技。

那一天,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

直到2年后,英国《泰晤士报》正式使用无线电向美国发送每日新闻;

直到8年后,35岁的马可尼凭借无线通信领域的发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直到11年后,绝境中的泰坦尼克号靠着无线电呼救,710名乘客和船员获救;

直到21年后,世界上第一个无线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直到36年后,马可尼病逝时,英伦三岛所有无线电全体静默两分钟,致敬这位为无线通信事业奉献一生的意大利奇男子。

包括马可尼自己,当时没有人能够想象,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年里,通信会把世界变成这个样子:

2016年8月16日,世界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从酒泉基地发射。

就像当年的马可尼一样,今天的我们也无从想象,未来的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终将带来一个怎样的魔法时代。

绝对安全的信息传输?

秒破全世界加密系统的超级计算机?

瞬移、穿越将不再是科幻?

2016年8月16日,潘建伟院士的量子通信卫星上天了。

2017年8月10日,“墨子号”完成三大科学实验任务,实现星地间1200公里的超远距离量子纠缠分发、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

2017年9月29日,连接北京、上海,全长2000多公里的量子通信骨干网络“京沪干线”开通,并与“墨子号”成功对接。

2018年11月13日,武汉——合肥量子通信网“武合干线”开通。到2018年底,国内量子网络线路总长超过7000公里。

今天,我们已经有了量子通信手机和视频会议系统,政府和银行都在用量子通信传输加密数据,阿里巴巴已经把量子通信搬到了云端。下一步,量子通信的大规模商业化正在蓄势待发。也许不久之后,人人都会用无法破解的加密网络“剁手”、聊天、看直播。难道,你还觉得量子理论是象牙塔里的黑科技,和你的生活毫无关系?

让我们先从神秘的量子理论开始,解密量子通信。

这注定是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 EY/DrRdpL2NFqlHS5vlRXXver+2KzYJxQfTc80GPT0MeReX4e76uj5q7G4fYGlp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