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 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 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 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 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解析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由左拾遗降为华州司功参军。第二年七月,他毅然弃官,拖家带口,客居秦州,在那里负薪采栗,自给度日,《佳人》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季。

这个乱世佳人,独自幽居在空谷之中。自称本是良家女子,乱世之中,无所依傍,故而只能零落孤苦,托付于此间草木。关中丧乱,导致兄弟们惨遭乱兵杀戮。虽然他们曾经身居高官,但战乱之中,尸骨都不得收取。世情冷淡,诸般事也就随之急转而下了,仿佛飘摇之烛光。夫婿是一个轻薄的人,纳娶如花似玉的新人,从此如鸳鸯双栖,但见那新人之笑,哪闻我这旧人之哭。佳人住在空谷之中的独守,如山中泉水般清澈,而一旦这泉水出山去往世间,就必然会转为浑浊。等着婢女卖珠而返,自己牵来藤萝修补茅屋。摘来许多花朵,而不将之插在发鬓之上;采来很多松柏,满满掬捧在怀中。天气渐渐寒冷,衣袖显薄。日暮之时,独自倚在挺拔的竹林之畔,站成风景。

由于“佳人”这种意象,在中国传统的诗文中常有隐喻的作用,比如《离骚》之中有“香草美人”之喻。因此,关于这首诗的作意,一向有争论。有人认为全是寄托,有人则认为是写实,但大部分折衷于二者之间,也就是说,可能的确存在这样一位佳人,杜甫是借她的故事来道尽自己乱离之辛酸。杜甫身逢安史之乱,身陷贼手而不忘君国;对大唐朝廷,竭尽忠诚,竟落得降职弃官,漂泊流离。但他在关山难越、生计困窘的情况下,也始终不忘国忧。这样的不平遭际,这样的精神气节,可嘉可叹,与这首诗的女主人公很有些相像。从某种程度上说,杜甫的《佳人》也不妨看作是一篇客观反映与主观寄托相结合的诗作。 EMoz0vX3LQltgDwIgMn77Qi2BSwmD1EV0CpV5UqDhrxSGNAH7UmQSylQm4iypy0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