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新基建成为产业互联网发展“底座”

2020年上半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大领域。一方面,新基建将与新要素、新经济共同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新基建发展呈现出新趋势,将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支撑业务模式创新,助推我国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升级。新基建为我国加快数字科技发展、产业优化迭代、产业互联网全面提速带来新的机遇。

(一)新基建三大领域呈现新亮点

新基建覆盖三大领域。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AI)、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内容。

我国在这三个方面的技术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高速宽带光纤网络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城市、乡镇以及99%以上的行政村。4G用户规模超过12.9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80%以上。2020年8月当月,我国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DOU)达到12.25GB。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为产业应用生态的繁荣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融合基础设施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新建铁路投产里程8489千米,其中高速铁路5474千米。城际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加快,同时新技术国产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充电桩、轮轨新材料应用等方面均有较多技术创新。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数字化以及转型升级趋势愈发明显。

在创新基础设施方面: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名第17位,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20强。中国研发投入总量不断增加,2018年,中国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经费支出达到了19657亿元,同比增长11.6%,较2014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全国已经布局建设5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有力支撑了科学技术研究。

(二)新基建是产业互联网发展必然选择

一是用户认知加速升级。数字技术成为新基建重要抓手,通过在线方式进行生产、生活成为新选择。疫情期间,大量用户通过线上方式获得生活服务,C2B模式让新基建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尝试利用移动互联网工具提升工作和学习效率,深度体验在线课堂、在线办公等全新业务模式。疫情期间,全国30多个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在线授课的需求,腾讯教育团队积极参与实施,服务学生人数超过1亿。

二是企业协同化觉醒。企业通过线上视频会议、线上营销、云招聘、柔性生产、智能化工厂等数字化工具和平台来开展工作,有效提升自身数字化程度和需求应急响应速度,这成为当前企业转型发展的显著特点。随着5G与AI技术更加实质性地落地,武汉在建设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同时,也实现了5G网络全覆盖,远程医疗成为抗击疫情的有效抓手。人工智能CT设备在湖北最大方舱医院成功部署,最快2秒就能完成AI辅助诊断参考。企业数字化进一步发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成为新趋势。

三是智慧城市按下加速键。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点在于快速反应的城市管理能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建立防疫检查系统、健康码等数字政务应用,可以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效率。例如,北京地铁公司旗下有450座地铁站、5万名员工。过去要保证地铁正常运营,面对面开会沟通,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召集人员集中开会,传达指示,严重影响应急指挥的效率。而疫情期间通过腾讯会议、企业微信的远程协同,北京地铁最多一天召开142次大型会议来进行工作安排,效率远高于线下会议。

(三)数字技术成为行业实践新动能

5G成为数字经济建设排头兵。一方面,5G时代,移动通信被提到新高度,5G不仅仅服务于个人用户,还将更多地服务于产业用户。另一方面,5G将加快与其他技术融合,推动云网融合发展。在行业解决方案里面,5G整体解决连接问题,同时需要配套云计算提供计算网络的能力。预计到2024年,中国的5G用户将达到10亿人。

人工智能构建第一生产力。在新基建浪潮下,AI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在此次疫情期间,AI的能效也得到共识。AI提供的线上问诊功能,极大缓解了医生在疫情期间的问诊压力。微信、腾讯医典、腾讯健康小程序上推出的义诊服务,累计服务超过1200万人次。长远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将推动医疗机构实现分级诊疗,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此外,为支持用户在线复工复课,腾讯会议8天扩容超过10万台云主机,投入的计算资源超过100万核。这背后是过往云计算能力的积累。

工业互联网支撑制造强国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疫情期间,腾讯开放了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来满足企业复工复产、人员防控、医疗物资救助、在线培训需求,发挥海量连接和协同作战能力,增强企业运营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以西安航空基地为例,“WE智造”小程序在4天时间里帮助辖区内60多家企业解决了160多个复工过程中的棘手问题。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预计到2020年年底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将达到3.1万亿元,带动约25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新能源充电桩得到快速发展。当前新能源行业进入调整期,但充电桩领域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年底,国内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保有量达到121.9万台,其中私人充电桩70.3万台,公共充电桩51.6万台。充电服务费是充电运营商的核心收益,同时,数据服务、增值服务已经开始呈现出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盈利能力。随着产业链上下游的分工协作模式逐步显现,中小型企业将更加注重线下服务与运营。

行业协同正在加速落地。新基建的快速普及,将会加快数据流动,形成互联网和实体产业彼此信任、互相依靠的“双打模式”。小程序、公众号、微信支付等连接工具,保障了商家的服务能力和用户的良好体验。例如“乘车登记码”的推出,联动全国各地政府、地铁、公交、出租车公司,实现数据多跑路,用户少跑路。通过企业微信与微信的互通功能,西贝餐饮集团实现了全国200多家门店的客户经理和9万多名顾客紧密连接,借助小程序商城为顾客提供食材订购和线上送餐服务,目前线上营收占其总营收的80%以上。借助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腾讯与商飞公司打造出了复合材料检测系统,检测过程从几小时缩短至几分钟,同时整体缺陷检出率提升到99%。

(四)新基建催生产业互联网四大新趋势

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会随之更迭。此次官方对新基建的内涵所进行的明确指示,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创新与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无论是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还是工业互联网,都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实现人、机、物的广泛连接,通过打通全产业链数据流、信息流、知识流,实现转型升级,助推产业互联网快速发展。

首先,科技基础设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科技基础设施是实现前沿科技突破创新的重要基石:一方面,科技基础设施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保障,成为我国高新技术和产业普惠民众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科技基础设施是培养尖端人才的重要平台,有效推动和提升国际合作水平。我国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是在20世纪50、60年代“两弹一星”计划的带动下启动的。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科技资源投入不断增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涉及的领域进一步拓展,在我国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基础设施集群带来“新”发展。新基建要想发挥作用,需要加快形成技术集群,充分挖掘不同技术的潜在优势和能力,形成技术融合创新发展合力。通过5G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加快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推动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来满足海量数据的存储需求,加速提升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在大数据分析方面的突出能力,从而构建出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有效构建出以通信网络、新技术、算力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新集群。

再次,新旧基础设施形成“新”循环。新基建将和传统基建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国家基础设施网络。当前所谓的“传统基建”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新基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内涵也不断升级。技术创新会带动社会形成新的产业,新的产业又需要新基建的有力支撑,最终在新基建基础上诞生出新技术。因此,新旧基建交错螺旋发展,共同构成了互为载体、互为支撑、互为服务的国家基础设施大网络,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最后,新基建带来经济社会“新”影响。传统基建重点面向工业社会,推动原子和能量的流通与应用;新基建重点面向数字社会,推动比特和算力的流通与应用。适度超前的新型基础社会建设将加速数字社会的发展。未来,新基建将一方面拉动内需并促进就业增长,另一方面也为建设数字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从整体来看,新基建带来的不仅是基础设施的重新定义,更将带来全新的社会变革。

当然,我国产业互联网还有诸多需要加快改革创新的领域。一是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如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减少居民在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领域的压力。二是加快资金循环速度。随着我国科技企业的快速成长,如何让更多国内投资者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红利,成为国内资本市场改革与创新的着力点。三是助力科技创新。当前,技术创新与应用趋势明显,科技人才人海战术成为新特征。在没有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当下,众多企业依靠海量人才战术来实施科技创新,实现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加快产业互联网发展,不是简单的重复建设,而是要与产业进行深度融合,与各行各业产生化学反应,推动行业形成新的产品服务、生产体系和商业模式。同时要优化新基建在产业互联网发展构成中出现的新型安全风险的应对方案,打造产业链生态安全,从而给产业升级带来更大空间,确保国家经济社会安全。 eJTg3yy8T9+LKpg7JazqkAr9psGhksYWPb7Wzii7qeJp66C/S9S07/NOqmYt0Rw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