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绩效改进的“三脚凳”理论

接下来,引入一套严谨的具有逻辑性的理论——“三脚凳”理论。该理论由理查德·斯旺森在《绩效分析与改进》一书中提出,可以作为绩效改进的相关理论基础。

这套理论包括经济学、系统论和心理学。这三种理论各自有独特而完善的理论体系且又彼此互补,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架构。可将这三种理论形象地比喻为一把“三脚凳”,这把凳子的三条“腿”为绩效改进在复杂多变的条件下的运作提供了稳定性(见图2-2)。同时,这把凳子必须置于一块道德规范的“地毯”上,这条地毯发挥过滤器的作用。三大基础理论是整个绩效改进的核心理论,而道德规范则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

图2-2 绩效改进的“三脚凳”理论

1.经济学

以下三种经济学理论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绩效改进领域:稀缺资源理论、可持续资源理论、人力资本理论。

稀缺资源理论是经济学的第一原则。该理论的核心观点为:资源是有限的,包括资金、时间、原材料等,而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投入这些资源时要选择如何使用以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可持续资源理论与稀缺资源理论的本质区别在于,可持续资源理论关注长期计划,而稀缺资源理论关注短期计划。可持续资源理论的核心观点为:既要满足当代人对资源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资源造成伤害,保持资源的可持续性。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观点为:人力资本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成本耗费,而是能够带来实实在在价值回报的有意义的投资。正如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所言:“在所有的资本中,最有价值的乃是投资于人所形成的资本。”

2.系统论

系统论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我们来看一看百度百科关于系统论的解释。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结构、特点、行为、动态、原则、规律及系统间的联系,并对其功能进行数学描述的新兴学科。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把研究和处理的对象看作一个整体系统来对待。系统论的主要任务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出发研究系统整体和组成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说明其结构、功能、行为和动态,以把握系统整体,达到最优的目标。

戴明和朱兰在质量改进领域做出了奠基性贡献,他们将系统论应用于组织和组织的流程中。以下三种典型的系统论理论适合应用于人力资源开发领域:一般系统理论、混沌理论、未来理论。

一般系统理论(General System Theory)的核心是探讨系统的投入、过程、产出和反馈。其主要任务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出发研究系统整体和组成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说明其结构、功能、行为和动态。

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我们用一首西方民谣对此进行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如下。

丢失一个钉子,

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

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

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

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

亡了一个帝国。

蹄铁上的一个钉子是否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一个十分微小的变化,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亡的根本差别。混沌不是偶然的、个别的事件,它普遍存在于宇宙间的各种宏观及微观系统中。万事万物,莫不混沌。混沌不是独立存在的学科,它与其他各门学科互相促进、互相依靠,该理论承认并专门研究那些似乎不合常规的非系统的现象。

未来理论(Future Theory)着眼于在不确定条件下对未来做出规划。与绝大多数战略计划的简化论观点完全不同,未来理论对于组织获得可持续的绩效非常关键,它能够使我们识别并应对未来的变化。

此外,各种工程技术的理论和方法,都可以被看作系统论中具有实用价值的理论分支。

3.心理学

以下三种心理学流派适合应用于绩效改进领域:格式塔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格式塔是德语中的一个术语,意为“全貌”或“组织整体”。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其核心观点为:我们无法只看到一个孤立的刺激物,而是看到由多种刺激物聚合成的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该理论认为整体不等于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进行研究。

行为心理学所关注的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事物,即眼见为实。其核心观点为:个体在既定的能力、经验及外界给予的特定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只能做出某种特定的反应。在这里,不存在内省,不存在关于本能行为的讨论,也不需要对人类有意识和潜意识这类模糊的概念进行学习。

认知心理学广义上指研究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创造性、问题解决、言语和思维等;狭义上指当代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即采用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

另外,学习理论(如建构主义和情境认知)应该被看作心理学理论派生出来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分支。如果人们主观地选择不去产生业绩或付出较少的努力,又或者努力了但不坚持努力,也不会真正实现组织的绩效改进。

4.道德规范

如前所述,道德规范是“地毯”,是基础性的要求,绩效改进必须置于道德规范之上,它发挥着过滤器的作用。

制定道德规范的目的是促进专业伦理实践。作为绩效改进专业人士,我们有责任为我们所服务的组织增加价值,并在道德上为其成功做出贡献。我们为每一个人的决策和行动承担责任,并致力于通过打造专业活动品牌提升本专业的信誉度。

个人特别认同国际绩效改进协会对有关国际注册绩效改进顾问的道德规范,特别是其中的七个核心原则。

原则1:增加价值。为用户、客户、他们服务的社区和全球环境增加价值。

原则2:促进有效实践。推行绩效改进战略中的最佳有效实践。

原则3:合作。与多样化的客户和用户合作,作为值得信任的战略参与者,尊重并热情对待他人以形成一个包容性、多元化的工作环境。

原则4:致力于持续改进。追求专业发展,并致力于达到最高标准。

原则5:正直。在实践绩效改进战略时,真诚对待客户、同事和其他人。

原则6:保守秘密。保守客户秘密,保护个人隐私,尤其在获取和传播信息时,保持诚实沟通,促进有效决策。

原则7:培养信任。与客户建立高度信任,避免可能引起冲突的各项活动。

以上是绩效改进基础理论的简单介绍。如果你想更加深入地学习,可以阅读本章中提及的书籍,这些好书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另外,撰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所以对于基础理论的介绍,我只是点到为止。我希望能打开一扇绩效改进之窗,窗外的星辰大海需要你自己努力探索,我相信,你一定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景。 OYRxyLYu6TT4/uWabv8nCNWA9rZxyxi2mpJjzdjBsCAqDUCQ8haycX02bA2lPmF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