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流量这几年开始火起来,吴晓波的跨年演讲又给它添了把火。但其实私域流量并不新鲜,只是这几年线上线下获客成本的增加,让很多人开始重视私域流量的价值。
私域流量是相对于公域流量而言的,后者的代表有:线上的如百度、淘宝、腾讯、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线下的如商场、核心商圈等。而且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具有相对性,对商家而言,淘宝、百度、腾讯、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以及商场和核心商圈的流量显然属于公域流量,但这些流量之于上述平台自己而言,则是它们的私域流量。
那么,到底什么是私域流量?简言之,那些能够随时触达、直接沟通与管理的粉丝和用户便是私域流量。对淘宝、百度、腾讯等平台来说,平台上的用户便是其私域流量,对个人和商家而言,个人微信号上的微信好友便是私域流量。众多私域流量聚合在一起,便称为私域流量池。当私域流量被转化为真正的用户后,便成了私域用户。
下面用“AIV标准”来详细阐述私域流量的含义。
所谓“AIV标准”,是指私域流量可自由触达、IP化、有黏性。
其一,可以自由触达(Accessibility)。这意味着私域流量的拥有者可以不通过平台,直接触达私域流量。这里的触达是指与流量直接互动或将信息传达给流量。
其二,IP化。企业、商家、个人如果想聚集私域流量,需要打造一个对用户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格化的IP。人格化的IP是基于社交网络的私域流量池搭建的有效节点。这个IP可以是KOL,也可以是KOC,借助IP的势能来吸引私域流量,提升其转化率和黏性,充分挖掘其终身价值。
其三,有黏性(Viscosity)。流量有黏性保证了私域流量池的稳定性。如何保证私域流量的黏性?一是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这是基础。二是将陌生关系转化为弱关系,将弱关系提升为强关系。三是要能为私域流量提供价值。四是不断强化IP属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那些深入社交圈、借助IP势能聚集的流量才是私域流量,这些私域流量聚集成的私域流量池可以在个人微信号、小程序里,也可能在App平台上。正是基于上述因素,阿里巴巴、腾讯、京东都开始强化社交属性,强调以“人”为中心,完成由“货”到“人”的转移。
接下来分别用一句话说明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的区别(如图1-1所示)。
图1-1 公域流量与私域流量的区别
公域流量:其他平台的流量,基本是一次性流量。
私域流量:自己可以掌握,不需要再额外花钱购买的流量。
在公域流量的基础上又有人提出商域流量这个概念。简言之,商域流量是需要花钱购买的公域流量,属于公域流量的商用部分。表1-1阐述了私域流量、公域流量、商域流量三者的异同点。
表1-1 私域流量、公域流量、商域流量三者的异同点
在私域流量的基础上又衍生出私域电商这个概念,它和传统电商、社交电商的共同点是,都围绕着“人、货、场”做生意,只是三者的表现形式和变现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那么,到底何为私域电商?那些拥有私域流量,能够不再依赖拥有公域流量的平台,借助社交媒介,用社交方式与客户沟通,并完成交易的商户都可以称为私域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