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支付演进

有经济学家曾经说过,支付是交易的终点,是货币流动的起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支付是如何一步步演进成现在这样的。

1.2.1 物物交换阶段

原始社会可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在早期原始社会,也就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资严重匮乏。“茹毛饮血,夜宿树上”“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些描述深刻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社会活动特点及状况。那个时候,由于生产力极端低下,人类只能自给自足,不存在物物交换的基础。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人类结束了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标志是人类学会了制作和使用工具。人类通过对自然界中物质的选择、加工和改造,不仅制出了石器、陶器等器具,还学会了钻木取火、制作渔网等。生产力得到提升后,日常生活和生产资料开始有了一定的剩余,进而出现了偶尔的、个别的物物交换。

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社会组织形式从氏族演变为部落。生产力提高了,加上早期分工的出现,生活和生产资料乃至手工品都有了更多的剩余。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或者交换缺乏的物品,部落与部落之间有了稳定的、长期的、经常的物物交换。

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的过渡阶段,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分工也不断细化,进入社会大分工阶段,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开始分离。在这个阶段,人类掌握了青铜器、铁器的制作和使用,剩余产品越来越多,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开始出现。《诗经》有云:“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的物物交换已经十分普遍。

随着物物交换的普及以及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人们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开始对交换物有了更高的要求:

·便于携带,便于保存,解决交换物(如猪、牛、羊)因体积大而不便于携带、不便于保存甚至容易腐烂变质的问题;

·更加通用、具有普适性,避免因大家需求不同、价值认可不同,交换一个标的需要与不同对象多次交换才能完成;

·价值足够高,解决因交换物价值过低,一次交换需要携带体积或数量巨大的交换物的问题。

于是,人们开始寻找更具普适性的替代品,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一般等价物”。

1.2.2 一般等价物阶段:非货币阶段

一般等价物产生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发展,部分部落特别是畜牧部落从狩猎、采集者中分离出来。

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人类经历了多个社会阶段,有原始社会阶段、奴隶社会阶段、封建社会阶段。在这些阶段,很多物品都曾被人类用作一般等价物,早期有牲畜、斧头、粮食,中期有奴隶、织布、铁器、贝壳,后期有布匹、杂货、金银等。

《资本论》提到,一般等价物是 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其他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特殊商品。它是价值形式发展到第三阶段的产物,是货币的前身。它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又反作用于商品交换,大大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人类花费了很长时间来找寻最适合的一般等价物,最终各国、各朝代都选择了贵金属,于是就有了货币。

1.2.3 一般等价物阶段:货币阶段

1. 贵金属阶段

货币产生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青铜工具、铁制工具的应用,可开垦农业面积增大,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正如马克思所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在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物品中,人们最终发现贵金属有着价值高、易分割、易保存、便于携带的优点,是当时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最佳选择。

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可以追溯到商代的铜贝。商代因其发达的青铜冶炼业而被称为“青铜器时代”。青铜冶炼业的成熟与发达,不仅满足了社会日常生活所需,还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交易活动的增加,进而推动了货币的发展。

贝币,最初是指用贝壳制作而成的货币,是当时最广泛流通的货币种类。贝币以串、朋为计量单位,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交易日益频繁,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急剧增加,而贝币的价值与数量无法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于是,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贝币的仿制品,如石贝、骨贝、蚌贝、绿松贝等。

贝币来源不稳定、易磨损、价值小,考虑到贝币的这些不利因素及社会需求,人们开始寻找新的一般等价物。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青铜,于是铜贝开始出现。铜贝不仅是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货币。

在铜贝被广泛使用的同一时期,也出现过其他形式的货币,如包金铜贝、蚁鼻钱等。贝币在古代中国流通了很长的时间,直到公元前221年,秦朝废除贝币体系,贝币时代才正式宣告终结。

图1-1展示了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些贝币。

图1-1 贝币

从秦朝开始,货币主要由国家铸造,出现了铜币、金银元宝等,中国进入金属铸币阶段。

总体来说,金属货币具有以下特点。

·价值长期固定。金属货币状态长期稳定,不易腐蚀与变质,也不受气候季节等的影响。

·普适性强。社会广泛接受与认可。

·价值高。作为一般等价物,金属货币具有较高的价值,便于人们携带与交易。

2. 票据阶段

生产力的发展催生了商业,跨地区、大规模的商业活动越来越多,而这对作为支付媒介的货币又有了新的要求:更易于携带,价值更高。于是,货币开始进入票据阶段。

(1)飞钱

唐宪宗时期,各地钱币缺乏,一度到了国家下令禁钱出境的地步。在这个背景下,国家最终决定,让商人将钱款交付各道的进奏院(相当于驻京办事处)、军队、使者或者各地设有分支机构的富商,同时获得凭证,他们回到当地后再取得款项。《新唐书·食货志》记载:“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除了货币紧缺之外,还有安全的原因。商人走南闯北,携带大量金银非常不便,也不安全。为了降低风险,商人偏好这种方式:先到官号开具凭证,凭证上面记载着地点和钱款,开具之后带着凭证外出交易,持有凭证者可凭此去异地兑现款项。

这种凭证相当于今天的汇票,称为“飞钱”,亦称作“便换”“便钱”,如图1-2所示。

图1-2 唐代“飞钱”

(2)交子

交子发行于1023年,被认定为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比北美(1690年)、英国(1694年)、法国(1716年)的纸币发行早六七百年。交子诞生于北宋年间的四川地区,据史料记载,在四川俚语中,交子代表票据、凭证的意思。

新的支付方式从来都是伴随着社会发展与特定时代背景而出现的,交子也不例外,它是由当时社会状况的诸多元素共同催生的。

第一,造钱材料缺乏。 北宋建国初期,金、银、铜都很缺乏,宋太祖下令回收四川的金银和铜钱,运往中央,货币制造采用铁钱代替,并禁止携带铜钱入川。同时,宋朝政府面对辽、夏、金战事,军费和赔款开支巨大,导致金属供应紧张,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

第二,铁钱廉价且沉重。 当时文献记载“千文铁钱重逾25斤”,一千枚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要两万枚铁钱,重量达到500斤,这是非人力能应付的重量,必须用车载。铁钱给人们的日常交易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第三,经济发达但交通不便。 成都是经济重地,贸易繁荣,大量的交易需要更轻便的货币。更重要的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人和商品进出已经十分艰难,因此货币一定要尽量轻便。

第四,北宋货币不统一,存在多个货币区且互不通用。 北宋在行政区划上,在州、县基础上新增了路,且将路作为最高行政区域。当时有一部分路专用铜钱,一部分路专用铁钱,一部分路铜铁钱兼用,各个货币区还严禁货币外流。在这个背景下,使用交子可以防止铜铁钱外流。

交子产生后,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使用越来越广泛。交子铺户各地均有分铺,随到随取,这让交子在民间有了很高的信誉。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日常经营只会动用部分存款,于是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并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在市场中使用。交子在这个时候已经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特性,成了纸币的雏形,缺的只是一个官方的认证。

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益州知州张咏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16户富商经营。至此交子的发行正式取得政府认可。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在成都设益州交子务,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规定了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

交子(见图1-3)的出现,不仅便利了人民生活,促进了商业发展,还解决了现钱发展问题,是支付方式的一次飞跃。

图1-3 北宋交子

(3)汇票

汇票(Draft)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汇票是一种无条件支付的委托,由三方当事人构成:出票人、受票人、收款人/持票人。

·出票人(Drawer):开立票据并将其交付给他人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出票人对收款人及正当持票人承担票据在提示付款或承兑时必须付款或者承兑的保证责任。收款人及正当持票人一般是出口方,因为出口方在输出商品或劳务的同时或稍后,通常会向进口方发出付款要求,请求后者付款。

·受票人(Drawee/Payer):又叫“付款人”,指受出票人委托支付票据金额的人、接受支付命令的人。在进出口业务中,受票人通常为进口人或银行。在托收支付方式下,受票人一般为买方或债务人。在信用证支付方式下,受票人一般为开证行或其指定的银行。

·收款人(Payee):凭汇票向付款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人。收款人是汇票的债权人,一般是卖方,是收钱的人。

现代金融基本上属于舶来品。我们看看12世纪的意大利。当时意大利贸易兴盛,作为贸易中心,这里聚集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货物和商人。多种货币在这里流通,使用起来常常会不方便,从而引起贸易不便。这时候,兑换商应运而生。兑换商按照市场形成的汇率进行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此外,兑换商还兼顾同种货币之间的汇兑生意。

12世纪中叶,意大利兑换商发行付款委托证书。兑换商向商人发行异地付款证书时,附带一种付款委托证书。持证人在请求付款时,必须同时向付款人提示两种证书,否则付款人不予付款。13世纪以后,付款委托证书逐渐独立发生付款证书的效力,始脱胎而成汇票,发展至今。

拿当时商人在米兰和罗马两地进行付款委托举例,流程如下:

1)商人在米兰把货币交给当地兑换商;

2)兑换商根据所收的货币出具兑换付款委托证书;

3)商人持付款委托证书在罗马兑换商处兑现货币,可以是原货币,也可以是当地货币。

这种付款凭证就是早期的汇票,有米兰当地兑换商作为出票人,有罗马兑换商作为受票人,有商人作为收款人。

作为新的支付工具,汇票极大促进了当时意大利的贸易发展,解决了人们携带货币和国际间换算货币的问题。

图1-4为美国旧金山市美国银行汇票。

图1-4 美国银行汇票

(4)本票

本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还是以意大利为例,大约在中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专门保管金银的钱庄或金匠。他们提供场地、设施、安保,发行票据,商人可以凭票随时兑现。

在这个过程中,钱庄也好,金匠也好,他们发行的票据相当于本票,用于见票时兑现。民国本票如图1-5所示。

图1-5 民国本票

(5)纸币

顾名思义,纸币是指纸制的货币,由国家银行或者政府委托的银行发行。

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且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瑞典银行1661年发行纸币,北美马萨诸塞殖民地1690年发行纸币,英格兰银行1694年发行银单,而我国的纸币有最早的交子、清朝的银票、民国的法币和现在的人民币。纸币是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

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不具备贮藏手段职能,但是具备支付手段职能。世界货币职能只有极少国家和组织的货币具备,目前有美元、日元、英镑、欧元和人民币。图1-6所示为面值20欧元的纸币。

图1-6 20欧元

(6)电子支付

电子支付(Electronic Payment)是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通信技术,以电子报文形式进行传输,实现货币的信息流和资金流交割、转账、记账的一系列支付活动。电子支付是现代支付最典型的特征,是现代支付区别于古代、近代支付的关键所在。

正如前文所述,新的支付方式是伴随社会发展与其时代背景产生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实物形式货币的支付,开始以电子形式货币作为支付手段。

电子支付发展至今,经历了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 支付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同业之间的业务处理,比如银行同业结算。

第二阶段: 支付系统与其他组织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业务处理,比如银行进行工资代发、汇款转账等。

第三阶段: 支付系统利用网络终端向客户提供各项服务,如ATM存取款。

第四阶段: 支付系统利用销售终端向客户提供联机扣款服务,如POS机刷卡。

第五阶段: 基于因特网提供在线电子支付服务,实现在线支付、实时扣款,比如在线网银、账户支付。

电子支付相比于近代、古代支付,具有如下优点。

·安全性高。电子支付采用电子报文传输并加以密钥验证,完成支付过程,具备很高的安全性。相比纸质的近代支付来说,电子支付更难伪造,不会出现纸币造假问题。

·节省时间和空间。在线支付在几秒之内就能完成,近乎实时支付、实时到账。之前“一手交钱,一手交付”的面对面支付,在进行大宗交易时需要携带或搬运大量纸币或金属货币,而电子支付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远程支付,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能实现可使用资金与总资产联动。近代、古代支付以纸币或金属货币作为支付工具,需要携带或搬运,由于很难随身携带全部资产,而资金携带和转移会占用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在总资产和可使用资金之间会有时间和空间距离。电子支付可以实现支付即到账,账户资产到账即可用,总资产和可用资产之间是联动的、实时的。

在现代支付体系里,电子支付由很多部分构成,包括支付服务组织、支付系统、支付工具、支付体系监管等,这些内容将在1.3节介绍。

1.2.4 支付演进概述

从物物交换到一般等价物,从飞钱到交子,从本票到汇票,从纸币到电子货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支付工具的发展,而支付工具的发展又反作用于社会生产力。

几千年的支付史,开始的那一头是以物易物,现在的这一头是去中心化的虚拟货币。总结一下,支付货币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货币的实物商品本位阶段。 无论是最初羊换鸡的物物交换,还是以贝壳、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抑或纸币与金银捆绑的汇兑本位制,本质上都是以实物作为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将交换物定量为某种价值或价格再进行交换的行为。直到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黄金储备严重不足,美元实际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黄金与美元脱钩,这一阶段才告结束,进入货币的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信用货币阶段。 货币与实物商品完全脱离关系,货币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独立发挥货币职能。货币价值由各国财富实力、人民对央行的信心、利率水平等确定。这一阶段,货币的具体形态有纸币和电子货币,比如人民币和比特币。

为什么介绍支付的演进要说到货币呢?因为支付作为货币的一种职能,是依靠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来实现的。

支付的三个过程交易、清分、结算,可具象拆分为货币形态、交易方式、认证形式、交易终端、记账方式等,它们的演进见表1-1。

表1-1 不同阶段支付演进

支付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互联网支付已经成了各行各业的基础设施,几乎就像水、电、煤一样不可或缺。 而互联网支付也已经大大拓展了自身的边界, 从当初做中间收入,充当交易信息的中转站,到信息流、资金流逐渐增多,开始做大数据分析,做精准画像、精准营销和征信体系,再到后来希望资金落地、掌握用户入口、做账户体系;从网关支付走向账户支付,从卡基向账基跃进,再到围绕账户体系进行实名认证、场景建设、应用建设: 这一路,支付的每一次拓展都改变了这个行业对支付的认知。

对于国家而言,通过支付交易信息,我们可以透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出支付所包含商品、用户、交易偏好、交易量与资金流向。 支付体系已成为一国金融市场的核心技术设施,其安全性和效率不容小觑。现代支付体系应运而生。 DsNSJ37uXnGnh8/Dkgc1ZQAhmuYdnzAwAR3pBHBvMYd56Izg5RJ5jRGwHU078/1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