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日薄西山
老车夫

第一回李举人海边救秀才,洪鼎生斗室做举业

第一回 李举人海边救秀才 洪鼎生斗室做学业

每天清晨,太阳没有升起来的时候,海南岛北岸的西山脚下,时常升腾起一片雾霭,把海岸边那驼峰形的山峦抹上异常浑浊的灰白色,朦朦胧胧的,渔民很难看清雾霭中的山峦,一旦太阳升起来了,那一片雾霭也就慢慢地散去,渔民不仅能够看得清岸边的山峦,而且还能看得清海岸边有一块硕大的礁石,这块硕大的礁石似如一尊老翁的塑雕,突兀地矗立在海岸边上,孤零零地俯瞰这世界,历经风霜雨雪,人间沧桑,苍凉而悲壮,也不知多少年了,每天海浪都不停地冲打着这块硕大的礁石,发出有节奏的海浪拍岸的声响,使过往的路人很容易联想起历史的钟声。

在清朝道光年间,一个姓李的举人只身一人来到西山脚下渔村隐居,名曰“高卧风月”。李举人有一个习惯,每当太阳在东方升起的时候,他就来到岸边,默默地看着那块硕大的海礁石,当他经常看到早晨的曙光总是将淡淡的红色染在礁石上,就会引起一些富有诗意的遐想,有一天,他就此有感而发,顺口说出了三个字“红石崖”,从此,海南岛北岸西山脚下这个无名的小渔村,就有了名字“红石崖”。

红石崖村有三十多户渔家,他们绝大多数祖祖辈辈靠出海打鱼为生,他们的命运与大海相连相依相伴。自从李举人来到这个渔村,使这个小渔村的渔民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有的渔民对李举人那种充满飘逸的乡土文人气质,总是充满好奇心,时时要问李举人为什么不去做官,反而到红石崖来过隐居生活。对待这样的问题,李举人常常手摸下巴颏儿的山羊胡,摇摇头,笑而不答,显然,他不愿随意暴露自己人生的秘密,当渔民称他为举人老爷时,他总是谦虚地笑笑:“还是称我为李举人吧”。渔民哪里知道,李举人是正途出身,曾经任职三年“知县”,俗话说:“三年知县府,十万雪花银”,可是李举人任职期间,为政清廉,两袖清风,不仅没有发财,而且由于他不满黑暗腐败的官场生活,经常受到“知府”和“道台”等上级官员的排挤,不得不以告病为由,辞职不干了。李举人不愿提起这些往事,他来到红石崖,只想靠做馆教书维系生活,干干净净地做人,踏踏实实做事,问心无愧地走完人生路,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他特别善于助人为乐,常慷慨解囊,把自己做馆教书赚来的“束脩”拿出来,帮助特别穷的人贴补生活,有的渔民家中遇有红白事,或过年过节,都愿请他帮忙写对联、写祭帐等,他总是有求必应,每当遇上渔村民间纠纷,或者渔民要与官衙打交道,渔民总是请他出面协商,他常常处理得恰到好处,他为渔民做了许多实事,在渔民的心里威望很高,在渔民的眼睛里,他性格善良豁达,给渔民的印象极好。

有一天,李举人到码头城做馆结束后,沿着海滩,往红石崖方向赶路,他边走边看那灰蒙蒙的海面,海面上稀稀落落地浮着几条小渔船,没有风,没有浪,偌大的海竟像死了一般沉寂,他的心也越发沉重起来,他带着这种沉重的心情往前走,走着走着,忽然,听到海边礁石方向,隐隐传来如怨似诉的哭声,断断续续地送进他的耳朵里,这哭声悲悲切切,令人心寒,他急忙将辫子绕在脖子上,又用手提起大褂襟,寻声跑过去。

当他跑到礁石旁边时,仰头一看,映入他的眼帘是一个小伙子,衣衫褴褛,双手抱头,困惑地呆立在海岸边的陡峭礁石上,茫然地望着那无边无际的大海。

李举人觉得不对劲,急忙而又小心谨慎地高攀礁石,一步步艰难地爬了上去,来到那个小伙子身后,轻轻拍了一下小伙子的肩膀。小伙子惊异的回过头来,用一种陌生的目光打量着李举人。

李举人微笑地说:“小伙子遇到了什么棘手的困难了吗?”

小伙子把头深深埋在胸前,没有做声。

李举人又拍一下小伙子肩膀,用一种特别关切的口吻说:“小伙子姓甚名谁,有什么困惑,不要憋在肚子里,尽管说出来,也许老夫可以帮你。”

小伙子用疑虑的目光,在李举人的脸上扫来扫去,当他发现李举人的眼睛里确有诚意的神色时,这才开口道:“先生,晚生姓洪,名鼎生,家在码头城住,爹爹是一位贫穷的老儒,由于他老人家结婚晚,不惑之年,晚生才出世,小时侯爹爹就向晚生灌输‘求功名,做举业,将来报效国家’的思想,爹爹几乎付出了一生的心血,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身患重病,还在敦促晚生做举业,生怕晚生改掉志向,晚生在爹爹的敦促下,‘进学’中了秀才,去年是‘大比之年’,晚生没有考中举人,爹爹却由于多年积劳成疾,病入膏肓,撒手人寰,离开人世。爹爹过世后,妈妈虽然是一个文盲,但深知举业的重要,几乎每天都在摧晚生学习,家中一切家务和重担全部落在了她的身上,妈妈是一个无比刚强的人,无论怎么苦,怎么累,从不抱怨,就这样,妈妈在劳累中患上了痨病,吐血不止,家中又无钱看病,眼巴巴地耗着,前几天她病故了。晚生现在真是悲伤至极,越想越感到对不起家中的二位老人,晚生太没用了……..”小伙子哽咽了,在哽咽中,他道出了自己十分可怕的念头,想寻短见,投海自杀。

李举人急忙握住小伙子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今后的人生路还长着呢,岂能为眼前的难过而萌动轻生念头,如果,晚生不嫌弃的话,跟老夫走,老夫会帮你实现愿望。”

人生就是这样,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一个人的轻生念头虽然来自主观,但客观上,如果遇到一个人正确的诱导更为重要,往往选择轻生的人,听到一次正确诱导性的点拨,就有可能放弃原有的愚蠢行动,这个小伙子就是如此,他听了李举人这一席话,眼睛里突然闪射出希望的光泽,萌发了一种难有的信念,他渴望地盯着李举人,深沉地点了点头,慢慢地走下了礁石,迈着坚定的脚步,跟着李举人走向红石崖。

李举人家住在红石崖北边,离大海最近,美妙的大海波涛声时时响在耳边。小伙子就是伴随着大海波涛声的节奏,来到李举人的家中,他一进屋,二话没说,“扑通”跪倒在地,磕了一个响头,庄重地说:“今日,晚生拜李举人为老师,承蒙李举人的厚爱,先受晚生一拜,今后,我就是老师的门生,在老师的栽培下,继续走举业之路,绝不敢蹉跎自误,将来一旦举业有成,晚生定要报答老师的厚爱。”

李举人弯下腰,连忙将洪鼎生扶起,让洪鼎生坐在一把竹藤椅上,然后,自己从书架上拿出来两册历次科举考试的“闱墨”,对洪鼎生说:“这两册‘闱墨’是很珍贵的,都是仿效的模范选本,我年轻的时候,把其中名家的文章背得滚瓜烂熟,所以,在岁、科两试中,获得优异成绩,入选为府学‘廪膳生员’,为考中举人,奠定了基础,今天,老夫把这两册‘闱墨’ 送给你,把宝贵经验传给你,只要把它吃透背熟,对科举考试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洪鼎生心中甚喜,当晚,就通宵达旦看起“闱墨”样本书来,看得特别解渴。第二天,他返回码头城,将自己原来居住的已经破旧不堪的家宅变卖掉,又用包裹皮裹好生活中用的衣物,打起背包,提起行囊,义无反顾地奔向红石崖,他铁了心地跟定了李举人,决心在李举人家中的斗室里一丝不苟地做学业,争取在未来的“乡试”中一举获取成功。

一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正赶上皇帝“恩科”之年,可以额外加考一场, 洪鼎生把这个消息转告李举人。李举人严肃地说:“三年‘丁忧’,三年‘在苫’,尽孝道要尽到底,不能半途而废,考举人,再苦学两年的光景,也来得及。”

洪鼎生是绝对听李举人的话,李举人的话一说完,他赶紧说道:“请老师放心,尽孝心,是门生的本分,为了尽孝心,门生可以放弃这次‘科恩’的机会。”

就这样洪鼎生又苦学了两年,终于迎来了“乡试”,又是一个“大比之年”,李举人与洪鼎生经过远途跋涉,风尘仆仆,很早来到了的考场。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排成队,李举人帮助洪鼎生提着考试篮子,在一旁,一个劲地鼓舞洪鼎生,反复嘱咐洪鼎生考试时要沉住气,不要着急,想好了,再答题,确保考试成功。洪鼎生也一再表示,考试中决不马虎,集中精力答题,力争做到一举成功。

考试开始后,李举人一直在考场外耐心等候,他的心里充满着美好的愿望,暗暗祝愿洪鼎生获得好的考试结果。

过了一个时辰, 参加考试的人陆陆续续从考场里走出来,李举人左看右看,就是寻不到洪鼎生的影子,看样子洪鼎生是不能“放头牌”了,他变得焦虑起来,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大门,考场大门两侧的石狮子漠然平稳卧在那里,好像这石狮子在暗示李举人不要过于焦虑。考场里的考生几乎走光了,在“放三、四牌”的时候,洪鼎生最后一个走出考场,只见他脸上的表情很淡定,李举人马上迎了上去,问道:“鼎生,考得怎么样?”

洪鼎生微微一笑,很自信地说:“这次考试,对于门生来说,考中举人非我莫属了。”

李举人这才放心地拉着洪鼎生的手,两个人一起到考场北面的生意街,找了一家小饭馆,饱餐了一顿。

过了好长一段光阴,从红石崖的石阶小路上,传来密集的锣鼓声,打破了小渔村以往的寂静,渔民们纷纷跑出自己的家院,看热闹,有四个报房的人面带微笑,敲着锣,打着鼓,来到李举人的家院门口,其中有一个矮个老头大声问道:“这是洪鼎生的家吗?”

李举人笑盈盈地走出屋:“这家便是。”

矮个老头双手抱拳,拱手行礼:“恭喜洪鼎生考中举人,大喜大喜。”说完笑了笑,就把红色喜报展开,给李举人看。

李举人接过喜报,看了一眼,顿时喜上眉梢,连连喊了几声:“鼎生,快快出来,喜报来了。”

洪鼎生正在屋里翻阅“论语”,嘴里还不停地念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听到有喜报来了,一个箭步蹿到门外,接过喜报,高兴得话都说不出来。

李举人说:“快快向报房人行谢礼。”

洪鼎生这才醒悟过来,连连拱手,弯大腰,行大礼,将报房人让到屋里,又让了座。李举人开始忙碌起来,给报房人端去用竹罐装的鲜耶汁,又从箱子里拿出几两碎银子,赏给四个报房人,这才算完成接喜报的仪式。

这一天晚上 ,李举人格外高兴,约请了几位好友,来家中一聚,他把陈年老酒拿了出来,喝得酩酊大醉。

洪鼎生考中了举人,自己心里特别高兴,在第二天,他兴高采烈地到学台官署去填亲供,整整忙了一天,当他填完亲供后,回到红石崖时,已是掌灯时分,他进了自家的屋,李举人已经准备好了素饭和素菜,两个人吃完饭了,闲余之际,李举人和洪鼎生进行了一次很有意义的促膝谈心。

李举人摸了摸自己下巴颏儿山羊胡问道:“鼎生呀,你已经考中了举人,考上举人就有做官的资格了,你是想做官呢?还是继续学习深造?还要不要参加‘殿试’呢?”

洪鼎生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说道:“人生就要有一个追求,要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理想和境界,不能满足现状,所以,门生准备参加最高级别的考试,也就是参加‘殿试’,人生难得几回搏,多搏几回算什么,我的人生最高目标,是要做一个两傍进士、饱学鸿儒,这也算门生的一个理想吧。”

“好!有志气!”李举人拍了一下洪鼎生的肩膀,又继续说道:“‘做非常之事,必须是非常之人。’,你想做一个两傍进士、饱学鸿儒,真是理想远大,老夫很赞成,也为有你这样的门生而感到自豪,不过,人人所知,考进士是很艰难的,很多人就是因为担心考进士失败后而影响到举人的资格,甚至影响到自己的前程,最终想来想去,还是放弃了考进士的机会,这种担心,你有过没有?”

洪鼎生站了起来,两只手握起拳头,很坚定地说:“确定理想的目标后,就要义无反顾地实现目标,不必瞻前顾后,也不必担心。”

“好!”李举人又说了一个好字,然后,他微微笑了两声:“你的理想和决心都是很好的,不过老夫还要问你,在考中进士后,你还想做什么?是做学问?还是做官?”

“老师的话,门生没有听懂,做学问怎样?做官怎样?他们之间有哪些不同?”洪鼎生的眉宇间皱成一个大疙瘩,他注视着李举人的眼神。

李举人说道:“做学问与做官是两回事,做学问就不能做官,做官也不能做学问,不过做官和做学问也都应该有文化底蕴作支撑,如果你有了进士资格,对于做官和做学问只能作出选择性的决定。”

听到李举人这样一说,洪鼎生左盼右顾,有些拿不定主意。

李举人笑了:“遇事反复思考是我们文人最明显的特点,这是一个好的特点,‘三思而后行’吗,但是,正是因为有这个特点的存在,导致了我们文人常常优柔寡断,想得太多,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拿主意时,缺乏果断性,但愿你不会这样吧。”

洪鼎生又想了想,果断地说:“考上进士,门生就去做官。”

李举人马上问道:“做官,考上举人就可以做官了,不过举人想做官要有难度,而进士做官就不像举人那么难了,换句话说,举人想当官不一定全能当上实缺的官员,进士却不同了,只要有进士资格,当上实缺官员的希望也就是很大了,既然你有做官的愿望,那么我还要问你,当上了官,又想做什么?”

洪鼎生:“报效国家,为民效力。”

李举人:“报效国家,为民效力?你求功名,当了官,是为了啥?报效国家,为民效力?你的官是怎样当的,你知道吗?你当官不想着为朝廷效力,你不想着感谢皇恩?你当上了官,那就是朝廷命官,心里想着百姓,那能行得通吗?”李举人说的这番话是故意考察洪鼎生的真实思想。

洪鼎生:“难道当官就得为朝廷服务?为皇帝服务?为上级官员服务?不!不!不!我当官为百姓服务,这是门生毕生的宗旨。”

李举人:“当下,官场腐败黑暗,仕途风险,人人皆知,现在许多秀才有句口头禅‘千里为官只为财’,你却与之相反,想‘千里为官只为民’吗?这是否行得通,还很难验证呀。”

洪鼎生没有做声,低头思索。

李举人又再用试探口吻说:“我早年曾当过一任知县,只因官场腐败黑暗,面对那么多腐败现象,束手无策,自己又不愿意同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不得不告病辞官,隐居在这红石崖,靠做馆为生,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好似避世桃园,倒也十分快活。”

“老师,门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在官场中普遍存在腐败现象,难道就不会出现一个清官,为民做主,报效国家。”

“你的思考很好,但是想当一名清官是很难的,因为这个社会江河日下,象一个毒瘤一样腐败不堪,仅靠一棵赤诚的胸怀和一腔热血,想扭转当今的腐败现实,谈何容易,你的思考岂不是太幼稚了?”

“老师,容门生斗胆说一句话。”

“讲”

“门生不管什么幼稚不幼稚,只要全身心投入,不折不挠,与这腐败的官场抗争一下,也算是一种悲壮的尝试吧。”

这句话震撼了李举人。李举人一惊,站了起来,很敬重地看着洪鼎生,一字一顿地说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后生可敬可爱呀,我很敬佩你的观念,不过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不面对现实,一切都是空话,依老夫所见,你要图一番事业,我愿意为你仕途成功提供帮助,为你建功立业铺垫基石。”

洪鼎生马上双腿跪地,双手合十,必恭必敬地向李举人做了一个揖,说道:“承蒙恩师厚爱,先谢恩师栽培的恩典。”

李举人从床上的枕箱里,拿出一本已经发了黄的陈旧“题名录”,轻轻地翻了两页,指着第一行的名字,对洪鼎生说:“这是老夫最要好的同学、同门、同乡,还曾是同寅,关系甚密,现在是北京翰林院的翰林,姓许,他名不虚传,可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翰林,我们之间绝不是金钱利益的关系,是几十年的至交,老夫写封私函,你带着我老夫这份私函送给他,他会尽全力帮助你的。”

洪鼎生迅速在桌案上摆好笔墨砚台,摊开纸张。

李举人悬腕运笔,庄重写了一封私函,放在洪鼎生的手里,语重心长地说:“你到北京参加殿试,先找翰林院的许翰林,把这封私函转交给他,他会尽全力帮你,而且他是一个有能力帮你的人,一旦你参加殿试获取成功,一定要弄懂官场上的内情,现在获得一个实缺的官职是很不容易的,获得一个肥缺更是不易,一般虚缺的官职很多,候补道台多得很,只挂名,没有实权,在实际生活中是没有用场的,所以,你要珍惜机会,一旦获得实缺官职,无论品级高低都要去就职,去施展你的政治抱负,为政清廉,做一个为百姓办实事的好官。鼎生呀,一个人选择了走仕途是很难的,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我还要特别提醒一下,你一定要记住‘卧牌’的戒条,那可是朝廷的清规戒律,万万不能违背,懂得什么应该说,什么应该做,还要懂得什么不应该说,什么不应该做,如果违背了戒条,就会被斥革功名,那是很可惜的;不要因为说错了一两句话,办错了一两件事,而毁了自己的前程。”

洪鼎生:“先生的谆谆教导已牢牢记在心中,门生有今日,全凭恩师教诲,一手提携,以后还要仰仗恩师才是。”

李举人又说道:“成大事者,很多情况不能大急大躁,要能进则进,不能进则退,要进,进一步前程似锦,要退,退一步海阔天空,遇到挫折,不要怕,一定记住,我老夫这间房子永远是你的家。”

洪鼎生默默地记下了李举人的每句话,将那封私函小心翼翼地揣进内衣怀兜里。 A4g/ccT6n/W6IGMdBPmG13MW9YWGehmyp1YzjDqosbTU0RmCbK6eHOcCWVaNyKh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