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元年(公元155年乙未)
一场规模不算大也不算小的起义在兖州、青州、徐州三个地界上轮番上演。
起义的首领有两个,一个叫公孙举,来自泰山,另一个叫东郭窦,来自琅琊(山东临沂市的旧称)。
他们在这三个地界上拉拢了上万人的部队,组建了一支让当地官吏特别头疼的部队,而他们这一闹就是好多年(永兴二年,公元154年甲午就开始闹事了),连当地的官吏拿他们都没有办法。
之所以拿他们没办法,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俩的规模并不算大,也并不算小。
规模大势力势必比较集中,很容易被端掉,规模小势力分散,则能够长久得在当地闹事儿。
很显然,公孙举和东郭窦都明白这个道理。
当时朝廷的尚书为了干掉这股让人膈应的起义势力,开始积极对外进行招聘。(朝廷特别关注这支起义势力,主要还是因为他们自己创建了年号,开始挑明了态度和东汉王朝对着干了)
而当时担任司徒掾的韩韶被朝廷选中了。
选中韩韶的目的也很明显,他的名气大。
韩韶,字仲黄,颍川舞阳(位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人,一个名声好到连贼寇都佩服的人。
朝廷当时给韩韶委派的官职叫“嬴长”。
所谓嬴长,指的是在嬴县(汉朝时属于兖州博城县东北,今位于山东莱芜市莱城区西北城子县村)单独设立的管理官职,在汉代的历史上,长分很多种,在每个县、邑、道上都有设置长,而韩韶担任的嬴长则属于是一个四百石官职的工作。
官虽然不大,但是意义却很重要。
因为韩韶担任的嬴长是东汉历史上唯一一个嬴长,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嬴长。
能做到独一无二,韩韶的人生也算是值了。
当时韩韶到任嬴县之后,仅凭着自己的名声,便让公孙举和东郭廓的人马退避三舍。
至于韩韶为什么有如此魔力,我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很清楚,当时公孙举和东郭窦听闻韩韶来嬴县走马上任,纷纷避而远之,并且还互相告诫部众,打死也不去打嬴县。
结果这一来,就出现了一个特别搞笑的情况。
韩韶管辖的嬴县安然无恙,但是周边其他的郡县全部难以幸免,不光十室九空,就连耕地都荒废了。
结果其他郡县的百姓开始纷纷逃奔嬴县,积极寻求庇护。
一下子嬴县变得热闹起来,到处都是要饭和索要衣服的流民。
而韩韶为了稳定民情,果断选择开仓放粮,稳定了民情,防止了更大规模的民变发生。
老百姓都逃奔去嬴县活命,而嬴县的韩韶名声又不错,不好意思去打人家,这可怎么办?
总不能坐吃等死吧?
于是公孙举和东郭窦开始攻略其他的城池,企图能够多抢点物资以充军需。
虽然朝廷派韩韶这样有威望的人去招抚公孙举和东郭窦,但韩韶毕竟能力有限,况且和贼寇打交道,但靠着名声是无法让这帮贼寇安心的。
虽然武力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但有些时候,武力却是解决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所以汉桓帝刘恒召集三公九卿开了一次大会,商量着选拔一个打仗能力比较突出的人前去平定叛乱。
当时朝廷的司徒尹颂向朝廷推举了一位能人。
段熲!!
段熲,字纪明,武威姑臧人,东汉名将、牛气到爆炸的“狂魔”。
说他是名将,那是因为他是东汉历史以及中国历史上都是响当当的武将,而且在级别比较高的武庙七十二将里面,段熲的排名还是相当可以的。
说他是猛将,那是因为他的人生履历简直可以用变态来形容,他当破羌将军的时候,曾经把烧当、烧何、当煎、勒姐、沈氐、牢姐、乌吾、先零种羌统统吊打了一遍,甚至攻灭了东西二羌,前后历经了一百八十多场大小战役,是个不折不扣的猛人。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当时的段熲被举荐的时候,朝廷中还有一大片的反对声的。
因为段熲以前有着不太光彩的前科。
当年鲜卑进犯边塞的时候,段熲为了击败他们,伪造了一封皇帝的诏书,骗这些鲜卑人调入了自己的圈套,最终将其击败,但也因为伪造诏书,段熲不仅没有得到赏赐,反而还被降了官。
当时汉桓帝听闻尹颂的推荐之后,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当即任命段熲担任中郎将,并全权委托段熲剿灭公孙举和东郭窦的起义军。
在汉桓帝看来,能力比一切都重要。
汉桓帝对于段熲是比较信任的,而段熲也用他的实力回报了汉桓帝。
公孙举和东郭窦虽然有上上万人的起义部队,但如果和段熲这个狡诈的老狐狸斗,那他们还真不是这块料。
所以公孙举和东郭窦的起义很快便被段熲镇压,公孙举和东郭窦也被段熲斩杀。
事情就此结束了。
没有跌宕起伏的精彩剧情,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感动瞬间,有的只是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