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东汉—黑山军传(黑传)

皇甫嵩作为东汉王朝的一名救急消防员,在关键时刻扑灭了黄巾军这把大火。

但是···

东汉的“火灾”可并没有因此而被彻底扑灭,即便是被扑灭了,留下的也将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家业。

一个黄巾倒了,数十个其他组织站了起来···

当时黄巾部队被镇压之后,陆陆续续涌现出了黄龙、左校、于氐根、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雷公、浮云、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眭固、苦蝤、张牛角、褚飞燕等等数十个农民起义部队。

他们之中,多的拥有两三万人,少的也有六七千人。

但可惜,能成气候的却并没有几个···

河南人黄龙算是这些起义部队中比较有经济头脑的,他当年就是跟着张氏三兄弟的黄巾部队起来的,但是他在张氏三兄弟被杀之后,他选择把起义部队就地解散,然后等到需要时候再进行整编。

可能是因为他的规模太小了,东汉的朝廷对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样,黄龙居然一直熬到了东汉灭亡,也算是间接完成了当年黄巾的遗愿吧。

左校也是响应黄巾号召起来的河北农民起义领袖,只是关于他的历史记载实在太少,除了留下个名字,几乎是什么都没留下,估计可能是因为规模实在太小的缘故吧,实在不值得那些史官写,因此也就没有多浪费笔墨。

张白骑(张晟?)算是混的有点名气的,当然,他的这个名气大不是因为他给东汉王朝制造了多少的麻烦带来的,而是他打仗的时候,喜欢骑白马,导致很多讨伐他的东汉官员对他是印象深刻。

要想出名,就得会包装,要想被人记住,就得有自己的特点。

可光靠包装打造自己也不是个长久的办法,得有点实际的战绩才能服众啊。

张白骑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当年在关中地区的时候,他就去骚扰过河东(今山西西南部,临汾,运城一带)太守杜畿,搞得杜畿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甚至连荀彧当年还专门向曹操汇报了张白骑所带来的威胁,要曹操重点关注此人。

能被荀彧看的起,张白骑也算是没白活。

可看得起张白骑的,可不光荀彧!

还有马腾!

当时张白骑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境内)起兵发动叛乱,马腾带兵前去征讨,麾下大将庞德,在东、西崤山之间将张白骑的部队一举击溃,至此,张白骑在历史上没了下落。

左髭丈八也是河北人,当年和左校一块参加过黄巾军,张角的黄巾军失败之后,一直处在给别人打短工(帮别人造反)和创业(自己组织部队造反)的过程中,混的也是高不成低不就,也没有混出太多的明堂来。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左髭丈八当年和袁绍的部队正面交过战,只可惜自己这个地方武装的战斗水平和国防部队的战斗水平差的太多,导致后来在鹿肠山苍岩谷(今河南鹤壁境内)被袁绍部队乱刀砍死。

能死在袁绍这个牛人手下,左髭丈八也不算亏。

除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之外,黄巾的部队之中还有一些特殊能力的人。

张自相,绰号“雷公”,也是一个奇人,当年也是受黄巾军影响,参加了造反部队,他的优点就是嗓门大,声如洪钟,我估计他当上黄巾小“方”的领袖,可能靠的就是他的嗓门,毕竟动员成百上千的部队,没个好嗓门还真不行。

于氐根也是从黄巾军出来的一名农民领袖,当然这些已经不重要了。这个家伙最显著的特点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他的胡子,史书记载,这兄弟的胡子跟鞋带一样,互相穿插缠绕。不过他的名字可不是真名,而是为了造反起的改的名字。

虽然那年头的户籍管理还不太完善,但造反这事儿毕竟是个杀头的罪过,能不用真实信息,尽量不用。所以他就给自己起了这么一个相对来说比较保险一点的名字。

李大目也是起义部队的一名将领,特点是眼睛比较大,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才叫的这个名字。

浮云,白雀也是黄巾之后的一支起义部队,但人数、规模和结局在史料中没有太多的描写,因此不做过多的介绍。

河南人于毒也是黄巾的一份子,黄巾失败之后,于毒跟着另外两个好战友,白绕和眭固一起攻打魏郡(今河南安阳,河北邯郸,山东冠县,莘县一带)和东郡(今河南濮阳西南),当时东郡的太守王肱被于毒他们打的有点招架不住,只好向曹操求援,曹操带着兵马,在濮阳挫败了于毒等人的部队,结果这一仗直接让曹操当上了东郡太守,负责管理东武阳(今河南南乐县韩张镇境内)。

辛苦忙一场,反倒成就了别人的辉煌,于毒有点不甘心。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辛未)于毒率领部众攻打东武阳,之所以他敢去打这儿,那时因为当时曹操的部队屯扎在顿丘(今河南清丰县境内)一带,于毒料定曹操无法两头兼顾,所以敢大张旗鼓的去打东武阳。

可于毒未免有点太小看了曹操!

曹操得知于毒攻打东武阳之后,并不担心,反而还很高兴。

手下的众人有点不太理解曹操,这眼看着火就要烧到眉毛了,居然还能笑得出来?

“你们听过围魏救赵的故事吗?”曹操对众人说道。

围魏救赵?众人听了之后恍然大悟!

其实曹操早就有算盘在打。

“你于毒不是要打我东郡的治所吗?行!那我就去打你的老巢!”

曹操当时集合兵马从顿丘奔赴于毒老巢,当时正在攻打东武阳的于毒听说曹操要打自己老巢,吓得赶紧调转马头回去救援。

“打不过你曹操,那我去打袁绍!”

反正只要折腾不死自己,那就一直作死!

在败北于曹操之后,于毒联合黑山军领袖张燕一起,进攻袁绍的重要据点—邺城(古址在今河北临漳县境内,历史上邺城分为南北二城)。

就连当时魏郡的兵马也出现了反叛的情况,和于毒等人的造反部队联合到了一起,一起进攻邺城,并且杀了邺城太守栗成。

起初袁绍在薄落津(邻近河北巨鹿和漳河的一个地方),听闻邺城被攻破之后,率兵屯扎到斥丘(今河北成安县东部,广平县西南,魏县西北),准备要好好收拾收拾这帮逆贼。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癸酉)袁绍带兵马进入朝歌鹿肠山,截住了于毒的造反部队,一连困了他们五天,于毒联合的众人因为被围困时间太长,导致意志被严重消磨,军无战心,最终袁绍趁机大破于毒部队万人以上,斩杀于毒,解决了这个让他头疼的难题。

于毒的另外一位好友—眭固,也是一个让人头疼不已的大刺头。

以前的古人,有名也有字,比如说:曹操字孟德,袁绍字本初等等,眭固身为一个有理想的造反者,自然也得在自己的名字上好好做做文章。

眭固,字白兔!

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搞笑的字之一了。

当然,眭固可不是一个喜欢搞笑的人,相反,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造反者。

当年眭固跟着自己的铁哥们儿于毒和白绕在攻打曹操的东郡失败之后,转而后来投奔了军阀张杨。

当时曹操和吕布打的正是火热的时候,张杨决定派兵去增援吕布,结果却不成想,手下将领杨丑发生叛变,杀了张杨。

杨丑杀张杨的目的很简单,想带着张杨的兵马去投奔曹操!

如果张杨的部队投奔曹操的话,那么对于眭固来说,处境将会非常危险!

因为自己当年可是没少给曹操制造麻烦。

所以眭固当机立断,杀掉了杨丑,控制了张杨的部队,并准备带领这些人一起投奔袁绍。

对于眭固来说,袁绍的实力,那可比当时的曹操大多了,投奔袁绍才是自己的明智之举。

当时眭固带着张杨的部队屯扎在射犬(旧址在河南野王县),结果军队中的巫师给眭固提了一个建议!

可以说,这个建议直接决定了眭固的命运。

“将军,你的字叫做白兔,而屯扎的这个地方叫射犬,兔子见了犬,那肯定只有逃命的份儿啊,所以射犬这个地方,千万不能停留!”

这个好像听起来很迷信的建议似乎有那么一些道理,但对于天不怕地不怕的眭固来说,根本不在乎这个说法!

“我偏不信这个邪!”

可人有时候不信命还真不行!

眭固就在射犬这个地方应验了这个迷信的说法。

本来眭固屯扎在射犬是准备投奔袁绍的,结果却不成想,遭遇了紧急渡河而来的史涣和曹仁部队,结果眭固不能力敌史涣和曹仁的部队,被斩杀在射犬,曹操因此占据了射犬,受降了眭固的部队。

当时眭固留守在射犬的将领薛洪和缪尚一看射犬被曹操围的是水泄不通,立马就投降了曹操,而曹操见薛洪和缪尚投降自己,便给他俩各封了一个侯爵。

眭固万万想不到,自己的部队还没有见到袁绍,就被曹操截了胡,而且自己的部众还都投降了曹操,如果眭固泉下有知,可能会气的去撞墙。

但死还死了,还想那么多干嘛!

提到的这些人他们除了是黄巾的旧部之外,他们还有另外一个身份。

黑山军!

虽然黑山军比起黄巾军的名声来说,并不算特别的响亮,但是里面还是涌现出了几个比较有能耐的人。

其中一个叫张牛角,一个叫褚飞燕!

张牛角当年是也趁着黄巾起义的大风起来的农民起义领袖,也是著名的“黄巾六张”之一。(除了张牛角之外,还有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以及攻陷宛城的黄巾首领张曼成,和后来的改名为张燕的褚飞燕)

张牛角当时起义的时候,是跟着褚飞燕这个好兄弟一块起来的,也算是黄巾起义势力中元老级别的人物了。

张牛角不光名字比张角牛,而且造反也很牛!

凡是打仗,张牛角必定冲在第一线!

结果,渴望处处比张角牛气的张牛角,在和褚飞燕一起进攻瘿陶(今河北平乡县,宁晋县)的时候,被流矢射中,射成了筛子。

褚飞燕等人合力将张牛角救了回来,但是张牛角已经奄奄一息。在临终之际,张牛角把造反的大旗交到了好友褚飞燕的手里,因为他很信任自己的这位兄弟。

褚飞燕在接受张牛角临终托孤的时候,也是有点诚惶诚恐,毕竟当年张牛角当的这个老大还是自己推荐上去的,结果到最后,这个位子还是落到了自己的头上。

“这可能就是命吧!”

褚飞燕为了表明自己能继承张牛角遗志,管理好这支起义部队,果断给自己改了个姓!

张!

听说过改名的,还没听过无缘无故改姓的。

不过在我看来,褚飞燕改姓为张燕,很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可能是为了报答和感激张牛角,给张牛角当个干儿子?

当然这个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没有人愿意平白无故去认人当爹!

哪怕是自己父母已经双亡!

第二,姓张的人在当时的影响力大!

当时除了张角创建的太平道影响比较大之外,在巴郡(今重庆市全境,四川东部)地区还有一个更牛的张姓名人。

他的名字叫张修!

他也创建了一个比较牛的教派!

五斗米道!

这个教派可比太平道厉害多了!而且在东晋的时候,就有一次起义是五斗米道发起的(后面会为大家讲到)。

而且这个教派后来还发展成为了天师道!成为了合法的教派!

如此牛的教派,同样也是一个姓张的人创建的。而且张角和张修都参加过起义造反,如果褚飞燕改姓张,然后谎称是这些人亲戚的话,那么或许起义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可能是张燕改名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个原因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改姓的目的可能也有不想辱没祖宗名声的意思,因为造反历来都是十恶不赦中的首恶,不仅风险大,而且一旦失败,还可能连累祖宗一起倒霉,不是被刨祖坟,就是挖出来挫骨扬灰,对于有家国情怀的汉人来说,改姓确实能避免祖坟被刨。

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祖宗的安宁,改了姓吧!

就这样,褚飞燕改名为张燕!开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造反生涯。

张燕为了彰显自己的造反决心,他把张牛角留下的几十万大军,改编为“黑山军”。

“张将军,下一步,我们要攻打哪个城邑?”

“哪个也不打!”

“那我们干嘛?”

“投降!”

当时张燕在说这两个字的时候,很多士兵都有点难以置信,谁也没想到张燕在大张旗鼓的闹腾了半天之后,居然做出了这个决定。

张燕当时心里很清楚!

虽然大汉现在民怨四起,但是它依旧很强大!在中原爆发农民起义的时候,朝廷还能一面镇压农民起义,一面吊打羌人叛乱,如此强劲的势力,造反不是找死吗?

很明显,张燕在心里有自己的算盘!

张燕当时主动派使节到洛阳向朝廷乞降,表明了自己愿意归顺的态度。在乞降书中把投降的态度写的很诚恳,汉灵帝看了之后也很高兴。

“张燕孺子可教也,着令加封张燕为平难中郎将!协管河(黄河)北山地事务,年年向朝廷举荐孝廉。望爱卿莫要辜负圣望!”

张燕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官场生涯。

对于张燕来说,虽然自己靠造反起家,但毕竟造反不可能作为一辈子的职业去做,所以还是早一点给自己和后人留一条生路吧!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庚午)西凉董卓挟汉献帝迁都洛阳,各路诸侯联合起来准备讨伐董卓。

河内(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太守王匡,(出手阔绰的土豪)

冀州(今河北衡水冀州,东汉十三州之一)牧韩馥,(死的超级憋屈的一个豪杰)

豫州(管辖颍川郡,汝南郡,沛郡,梁国,东汉十三州之一)刺史孔伷,(不买董卓账的豪杰)

兖州(今山东兖州,东汉十三州之一)刺史刘岱,(一头倔驴)

陈留(今河南陈留镇)太守张邈,(为人仗义)

广陵(今江苏扬州东部)太守张超,(大哥张邈身后的乖小弟)

东郡太守桥瑁,(讨伐董卓计划的发起人)

山阳(今山东菏泽巨野县一带)太守袁遗,(也是一号能人)

济北(管辖山东平阴,奉高县,茌平县)相鲍信,(操碎心的一路豪杰)

后将军袁术,

奋武将军曹操等豪杰推举渤海太守袁绍担任盟主,袁绍也自封自己当了个车骑将军,并准备率兵讨伐董卓。

而当时张燕就在这支盟军部队之中。

哪怕是打不出什么惊人的战绩,混个脸熟也不错啊!

就跟明星走红毯一个道理,甭管规模大小,名气高低,多去走走,知名度不就上去了嘛!

后来在讨伐董卓的工作告一段落后,袁绍又忙着联合公孙瓒打冀州韩馥的算盘。

结果袁绍成功的把公孙瓒当枪使了一回!

但后来的公孙越被杀事件,彻底成为了两个人矛盾的导火线!(当时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越就是在袁绍兄弟袁术的指派下去协助孙坚攻打袁绍部将周昂,结果倒霉催的公孙越被周昂的部队射死,至此,公孙瓒和袁绍结下了仇恨!)

公孙瓒是个有仇必报的人,算上上次袁绍拿自己当枪使的经历,再算上堂弟公孙越被杀的经历,公孙瓒决定要和袁绍决战到底。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辛未)公孙瓒和袁绍彻底撕破脸皮,当时张燕派自己的将领杜长去增援公孙瓒,结果直接被袁绍的部队给干掉。

至于张燕为什么选择帮公孙瓒,而不跟袁绍混,史书中没有做过多记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张燕应该和公孙瓒之间有着一定的渊源和交情。

反正张燕就是和袁绍不对眼!

后来董卓大将吕布在投奔袁术被拒绝之后,果断投奔了袁绍,而袁绍当时为了考验吕布的忠诚,便交给他一个任务!

攻打常山的张燕部队!

而张燕碰上吕布可以说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当时吕布在投奔袁绍之后,带着自己的亲信部将成廉,魏越,每天骑着赤兔马来往三四回,如砍瓜切菜一般杀了张燕不少人马。搞得张燕很是被动。

虽然张燕的部队损失惨重,但是把吕布和袁绍的部队消耗的也够呛,所以,常山这一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胜负!

“袁绍的这个外援是在是太猛了,不行!这个仇,我张燕一定得报!”

张燕一直忍着这口气,准备在合适的时机给袁绍予以重击!

而这口气一憋就是好多年,直到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己卯)袁绍攻打公孙瓒,出于道义,张燕带领黑山军联合公孙续分兵三路救援公孙瓒。

结果公孙瓒没救成,反而公孙续还被袁绍截杀,公孙瓒中了袁绍计谋,被逼的自焚而死。

对于一直想报仇的张燕来说,似乎击败袁绍的机会将不再可能拥有了。

可是官渡之战后,曹操这个在张燕看来并不出众的人物,却帮自己完成了一直以来都想完成的夙愿。

于是张燕果断率领黑山军投奔了曹操,并且承诺要帮曹操追剿当时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

“袁老贼已死,那这个仇我就找你儿子报!”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乙酉)张燕终于在人生行将终结的一刻,找到了最后的归宿,而这也是他带领的这支黑山军最后的归宿。

投奔曹操!

“我想你们也累了,是时候该好好找一个明主了!也许我们反来反去,什么都没有得到,但起码我们最后能有一个好的归宿,这就够了!”

于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支黑山军部队被曹操收编之后,黑山军开始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了历史。

也许,再大规模的起义,到头来,终究还要归于平淡。

激情只是一时的痛快,而平淡才是长久的谋略。 JZ/O0f1ysP//+AI9XYeb3u6lnKguxz95FDy1c0jfmyanS4iAHUCqchS0KJmyMgd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