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上海博物馆馆藏青铜器》审查意见

整篇前言,叙述青铜器艺术发展过程,颇为清晰而有条理,立论亦谨言,基本上是好的。为了求全责备,提出下列意见。

(一)序论说:“更新器,包括春秋中晚期……这时封建社会已经诞生”,第三节转变期划到“春秋中叶”,第四节更新期从春秋中期开始。拟请将“春秋中期”划入转变期,序论中“包括春秋中晚期”改作“春秋后期”,第三节“中页”(应中叶)改作“中期”,第四节亦从春秋后期谈起,将鲁昭公后期划入春秋后期,第四节头段“春秋中期……仍未脱转变期格局”后改写,并入第三节中。因为目前史学界一般历史分期,都以为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在春秋战国之际,如果说春秋中期封建社会已诞生,已形成一个新时期,这和一般说法有距离,为稳妥计,谓春秋后期入“更新期”较妥。同时,春秋中期青铜器如文中所列举者(秦公钟、邾公牼钟),确是“转变期”的格局。

(二)文中所列举铜器的时代有异说者,似乎不主一说为妥。第三节头段以师遽簋盖、师遽方彝为恭王时期,此说近人有主张者,但亦主张为懿王时玉器者(如郭老),第四节第四段“公元前315年刻铭的齐陈璋壶”亦有异说。陈璋壶载“隹(唯)主五年”“代匽”(燕);或说是齐宣王五年即公元前315年,或说是齐盡王五年即公元前296年(这年齐亦曾攻燕),或说是齐襄王五年,即公元前279年。所以在文中以不明确那一年为妥。

(三)第四节论春秋中期铜器以鲁侯的时代标明时代,似乎不够确切。如说:“根据鲁成时代秦公簋、秦公钟、宋公戌 、国差 ”,秦公簋、秦公钟或说为秦景公器,或说为秦桓公器,鲁成公卒于秦景公四年,未必此器即造于秦景公初年,宋公戌即是宋中公,鲁成公卒于宋平公三年,未必此器即造于宋平公初年。又“如徐 儿钟、吴王光鉴、徐王义楚 、宋公差戈……”,两件徐器是差不多时候的,应该连在一起叙述。

(四)有若干地方字句,似可修改。第4页末段论饕餮纹说“大多数有一对利爪和一段两相张开的身躯”,似可改成两句:“大多数有一对利爪,两旁有对称的张开的身躯”,如此较为清楚。第5页第4段引《淮南子·俶真训》“训”字拟请改为“篇”,因为“训”是训解、注解的意思,恐是高诱作注时加上的,引文中“镂之以剧”有误字,当作“镂之以剞 ”。引文之后,最好加二句说明,文章才清楚,拟加“所谓龙蛇虎豹,曲成文章;就是指上述物像所构成的装饰。”第12页第3段“是描写当时贵族领主战争、燕乐生活实况……”,“领主”二字拟删,因为战国时代,一般认为是地主封建制,非领主封建制,这时不应称之为“贵族领主”。

(五)有些地方措词尚可商榷,第4页末段:“在那威严离奇,变异纷繁的装饰中,”“威严离奇”似可改为“庄严富丽”,因为称之为“离奇”有些不妥。第9页末2段“但是可以代表秦代的青铜器艺术品却如此稀少”,“可以代表”拟请改为“目前可以确指为”,下句“使得后人”四字拟删。13页第3段“汉人信阴阳五行和神话传说,又崇尚儒术”,拟可改为:“汉代地主阶级崇尚儒术,又融合阴阳五行说,更流行神仙思想”。第14页第3段“是统治阶(级)用作表现身份、等级和维持生活秩序、宗教信仰、道德伦理的手段”,拟可改为“是统治阶级用作表现身份、等级,巩固阶级统治和宣传宗教信仰、道德伦理的手段。”

(六)第四节中谓重要的鎏金术的发明,使青铜器进入全新阶段,对鎏金术评价很高。但是,不知说更新期中发明鎏金术,在考古出土物中能提出确凿证据否?如果有,需要作一个详注。因为按照目前考古界一般说法,战国时尚无鎏金术,最近出版的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也只承认战国时有“包金”和错金,只是包金“质薄有若鎏金”(49页)。此点请核实,并细为斟酌。战国时有异色金属镶嵌法,文中未谈及,似可一提。

上述六点,只是读后的一些意见,仅供修订时参考。

杨宽
(原刊李柏华:《文博鸿业——李鸿业文博生涯》,学林出版社,2013年,第152—157页。原件复印件由上海博物馆李柏华先生提供) iHVrE5qB+SenyXFrIHiPJGjEVySIbHE6HWzlY/Kp/QccYVrcH4GkyK5HwxHf2d3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