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博物馆与市政建设

当我们上海市博物馆在民国二十五年开始筹备的时候,这年二月十日在上海《泰晤士报》曾为这事发表了一个专论,题为《上海市博物馆》,结论是这样说:“在英国国会,曾明定发令,授权地方政府,得为建设或扩充博物馆而征收捐税,在欧美各国,对于古物艺术的搜集和陈列,已成为省市当局的一种当然责任。现代博物馆的功用,不仅是搜集古物艺术品,已成为对公众最有福利的教育机构,……在中国到现在才开始注意到这种事业,似嫌略迟,……可是为山九仞,这是个基础吧!”的确,现在欧美各先进国家,对于博物馆事业没有个不竭力提倡,多的有二千所以上,少的有千所左右,差不多三万人以上人口的都市,就有个像样的博物馆。要看一个国家或一个都市的文化教育程度,只要看一个国家或一个都市的文化教育程度,只要看它所办的博物馆怎样,就可以一目了然的。所以游历考察的学者,到任何一个地方,没有不上博物馆去参观的。

一个都市的建设,应该着重于文化建设,这是天经地义。而文化建设中应特别着重于博物馆的建设,也是天经地义。因为博物馆不仅是保存文化的机构,还是普及教育和促进文化发展的一种最有效的设施。英国国会因此授权地方政府,为建设或扩充博物馆而征收捐税,足见他们对于博物馆的建设是怎样的重视了。我国领土那么广大,人口那么众多,历史那么悠久,而人民的文化水准又那么低落,在这建国途中,今后我国的市政建设,对于博物馆的建设和扩充,确是件刻不容缓的事呀!

上海是我国第一大都市,人口达四百万,又是经济文化的中心,也还是国际观瞻所系,谁说不该有个规模宏大的博物馆呢?在战前,建设大上海的时候,在市中心区,除建筑市府大厦以外,同时即建设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三大文化事业。在民国二十二年十月组织筹备会,到二十三年便发行建设公债三百五十万元作为建设费,博物馆在十二月一日开始奠基,到次年十月建筑完成,建筑面积约一千九百平方公尺,四层面积合计三千四百三十平方公尺,容积约一万九千立方公尺,四壁绘于彩画油漆,地铺磨光石,上盖玻璃顶棚,是参酌欧美博物馆的建筑而建造的,到二十六年一月便试行开放。经过了八年的抗战,这座辉煌的博物馆,内部已大遭破坏,而且自从租界收回,目前那里已不是市区的中心,交通也不很方便,同时最近又奉行政院令借给了同济大学作为临时校舍了。我们这些过去在那里从事工作的人,回想起来,怎样不感伤呢?上海这样大的一个都市,到二十四年才建成博物馆,到二十六年博物馆才开放,在外国人看来已嫌过迟,可是今日,我们连一座适用的小馆舍都没有,只能局促在这四川北路九六一号的三层上。

现在市政要重新建设的时候,我们在这里大声呼吁,希望大家能注意到博物馆的建设方面。下面这幅图,就是战前在市博物馆举办“市政展览会”时,陈列着市中心区各大建筑的模型,这些模型后来一直陈列在市博物馆里,不幸也给炮火所毁灭了。

(原刊《中央日报·文物周刊》1946年12月8日第10版) n7gtWLc7A5F2f4B3+Iw07X11P2hh6WEuR2EZ5pUisuuaZFawAbwyo0BHAJYqtX9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